基本介紹
基礎設施
該村到鹿城鎮道路通暢;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5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0輛,拖拉機26輛,農用車41輛,機車239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589.52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0畝。
到2013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94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94戶。全村有2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9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17.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114人,在省內務工2070人,到省外務工4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花蔬菜、花卉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花產業。
人口衛生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602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426人;享受低保15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
村務公開
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0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711.00畝。是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試催碑 有固定資產579.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6.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委託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是民主理財小組。
文化教育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3個、圖書室1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委員等組成,下設22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8個,共有團員67人。
發展重點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大力發展田園觀光旅遊業。 2、發展特色種植業(葡萄、黃金梨等水果種植)。 3、充分利用好土地、山林的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潤洪戲欠業。 4、抓住近城優勢,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增大輸出人數,增加民眾收入。 5、擴大以茶花種植為主的花卉產業,培強做大花卉產業。發展梨、葡萄種植等特色產業燥舉,種植面積15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4500頭、牛1000頭、羊1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00人。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
人文地理
拒棄腳土主崇拜習俗,無論是在彝族地區還是在漢族地區,均具有它的廣泛性、全民性、地域性特徵,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由於所崇拜主體上不同,其內容、習俗有所區別,但目的是一樣的,它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民俗文化價值。土主崇拜習俗對於民族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建設、優秀文化傳承、社會秩序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新農村建設
文化教育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3個、圖書室1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委員等組成,下設22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8個,共有團員67人。
發展重點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大力發展田園觀光旅遊業。 2、發展特色種植業(葡萄、黃金梨等水果種植)。 3、充分利用好土地、山林的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業。 4、抓住近城優勢,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增大輸出人數,增加民眾收入。 5、擴大以茶花種植為主的花卉產業,培強做大花卉產業。發展梨、葡萄種植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5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4500頭、牛1000頭、羊1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00人。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
人文地理
土主崇拜習俗,無論是在彝族地區還是在漢族地區,均具有它的廣泛性、全民性、地域性特徵,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由於所崇拜主體上不同,其內容、習俗有所區別,但目的是一樣的,它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民俗文化價值。土主崇拜習俗對於民族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建設、優秀文化傳承、社會秩序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