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前村委

該行政村隸屬楚雄市鹿城鎮,地處鹿城鎮西邊,距鹿城鎮政府所在地6.00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楚雄市2公里。轄2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101戶,有鄉村人口4435人,其中農業人口4435人,勞動力352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16人。全村國土面積22.45平方公里,海拔1823.00米,年平均氣溫21.00℃,年降水量860.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包穀、蠶豆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589.52畝,人均耕地0.81畝。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137.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27.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前村委
  • 所屬地區:楚雄市鹿城鎮
  • 地理位置:地處鹿城鎮西邊,距鹿城鎮政府所在地6.00公里
  • 人口:4435人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村務公開,文化教育,基層組織,發展重點,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

基礎設施

截止2013年底,該村已實現是是是通。全村有915戶通自來水,有25戶飲用井水,有11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043戶通電,有34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0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6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06戶。
該村到鹿城鎮道路通暢;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5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0輛,拖拉機26輛,農用車41輛,機車239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589.52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0畝。
到2013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94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94戶。全村有2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9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543.2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31.00萬元;畜牧業收入1702.00萬元;漁業收入47.00萬元;林業收入7.7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344.20萬元;工資性收入1017.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2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17.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114人,在省內務工2070人,到省外務工4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2013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66.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花蔬菜、花卉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花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24戶,共有鄉村人口4734人,其中男性2254人,女性2151人。其中農業人口4734人,勞動力354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4390人,彝族45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602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426人;享受低保15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務、政務、財務等。主要以 貼上公告、黑淚盛付訂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0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711.00畝。是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試催碑 有固定資產579.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6.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委託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是民主理財小組。

文化教育

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96人,其中小學生239,中學生121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3個、圖書室1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7人,其中男黨員91人、女黨員26人。
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委員等組成,下設22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8個,共有團員67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民眾思想解放不夠。 2、由於村與村之間地理、水利、條件、耕地面積等方面的差距,在落實新的特色種植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認識問題。 3、科技培訓力度不夠,民眾科技水平低、整體素質差,制約著經濟的發展。 4、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差,制約著村小組經濟的發展。 5、經濟條件差,發展無法開展。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大力發展田園觀光旅遊業。 2、發展特色種植業(葡萄、黃金梨等水果種植)。 3、充分利用好土地、山林的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潤洪戲欠業。 4、抓住近城優勢,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增大輸出人數,增加民眾收入。 5、擴大以茶花種植為主的花卉產業,培強做大花卉產業。發展梨、葡萄種植等特色產業燥舉,種植面積15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4500頭、牛1000頭、羊1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00人。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

人文地理

河前地區的土主崇拜是一種以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及祖先崇拜為一體的原始宗教現象,最早源於原始社會的社神崇拜和農耕祭祀,始於唐開元二艱永葛年(公元714年)。崇拜主體有:①、自然崇設愉鞏拜,一是尊石為神;二是尊樹為神。②、英雄崇拜③、本主崇拜④、多神崇拜。
拒棄腳土主崇拜習俗,無論是在彝族地區還是在漢族地區,均具有它的廣泛性、全民性、地域性特徵,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由於所崇拜主體上不同,其內容、習俗有所區別,但目的是一樣的,它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民俗文化價值。土主崇拜習俗對於民族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建設、優秀文化傳承、社會秩序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村委會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文化教育

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96人,其中小學生239,中學生121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3個、圖書室1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7人,其中男黨員91人、女黨員26人。
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委員等組成,下設22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8個,共有團員67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民眾思想解放不夠。 2、由於村與村之間地理、水利、條件、耕地面積等方面的差距,在落實新的特色種植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認識問題。 3、科技培訓力度不夠,民眾科技水平低、整體素質差,制約著經濟的發展。 4、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差,制約著村小組經濟的發展。 5、經濟條件差,發展無法開展。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大力發展田園觀光旅遊業。 2、發展特色種植業(葡萄、黃金梨等水果種植)。 3、充分利用好土地、山林的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業。 4、抓住近城優勢,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增大輸出人數,增加民眾收入。 5、擴大以茶花種植為主的花卉產業,培強做大花卉產業。發展梨、葡萄種植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5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4500頭、牛1000頭、羊1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00人。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

人文地理

河前地區的土主崇拜是一種以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及祖先崇拜為一體的原始宗教現象,最早源於原始社會的社神崇拜和農耕祭祀,始於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崇拜主體有:①、自然崇拜,一是尊石為神;二是尊樹為神。②、英雄崇拜③、本主崇拜④、多神崇拜。
土主崇拜習俗,無論是在彝族地區還是在漢族地區,均具有它的廣泛性、全民性、地域性特徵,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由於所崇拜主體上不同,其內容、習俗有所區別,但目的是一樣的,它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民俗文化價值。土主崇拜習俗對於民族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建設、優秀文化傳承、社會秩序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村委會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