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傳·春暮

《河傳·春暮》是五代時期詞人李珣的作品,此詞分兩片,描述佳人送別。上片交待離別的時間等要素,以及送別時的離恨之情;下片寫臨別一瞬,道出了佳人送行時呆立遙望的場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河傳·春暮
  • 創作年代:五代
  • 作品出處:花間集卷十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李珣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春暮,微雨,送君南浦,愁斂雙蛾。落花深處,啼鳥似逐離歌,粉檀珠淚和
臨流更把同心結,情哽咽,後會何時節?不堪回首,相望已隔汀洲,櫓聲幽

作品注釋

南浦——泛指送別之地。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甫浦,傷如之何!”
愁斂雙蛾——含愁而皺雙眉。
粉檀珠淚和——珠淚與粉脂混合而下。檀:檀紅色,指胭脂之類。
櫓聲幽——搖櫓之聲已漸幽微,說明舟已遠去。

作品評析

上片“春暮”三句交待離別的時間、環境、地點;後四句寫佳人送別時的愁容淚態以及離恨之情。“落花深處”、“啼鳥”、“離歌”,可謂情、聲、景相映成趣,感人肺腑。
下片前三句中的“同心結”喻兩情忠貞;“情哽咽”表離情悽惻;“後會何時節”是對歸期的預想,三句三層,曲盡離別時的複雜心理。“不堪回首”四字,總攬一筆,包容了過去的歡樂、現在的痛苦、日後的難堪。結尾兩句,既有“相望已隔汀洲”的依戀畫面,更有“櫓聲幽”的畫外音,擬人化了的“櫓聲”,像也是為不忍離別而幽咽抽泣。這一結尾,由畫及聲,由聲及船,由船及人,聲隨船遠,心隨聲去,寫出了佳人送行的呆立遙望的情狀。以聲傳情,聲情並茂,含思落句,混茫無窮,令人百讀不厭。《栩莊漫記》評道:“聲情綿渺。以此結束《花間》,可謂珠壁相映。”意思是說,這首詞與《花間集》的第一首詞——溫庭筠的《菩薩蠻》是首尾照應,相互媲美的。

作者簡介

李珣,五代詞人。一作李洵、李詢。字德潤,前蜀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生活於九、十世紀。祖籍波斯,其先祖隋時來華,唐初隨國姓改姓李,安史之亂時入蜀定居梓州,人稱蜀中土生波斯。少有詩名,兼通醫理。以秀才屢予賓貢。事蜀主王衍,其妹李舜弦為蜀主昭儀。蜀亡,不仕。《花間集》稱李秀才。有《瓊瑤集》,已佚。詞存五十四首,風格清婉,多感慨之音。其《南鄉子》十七首寫南方風土人情,頗有特色。今有王國維輯《瓊瑤集》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