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文化志

《沭陽文化志》是葛攀農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沭陽文化志
  • 作者:葛攀農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1999年04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斷限一般上自組拳櫃謎清朝光緒五年(1879),儘量上溯,下至一九九八年底。
二、本志的編寫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原理,堅持采檔“詳今略古”的原則。
三、本志按章、節、目、項四元仔微級排列,編寫方法採取分類記述,以事為“橫”,以時為“縱”,溯古至今,力求完整。

作品目錄

封面
沭陽縣文化志
《陽縣文化志》編纂委員會
《沭陽縣文化志》編纂辦公室
題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於1989年為慶賀宋長榮舞台生活四十年題詞
中國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吳印成為沭陽攝影協會題詞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作家白夜為沭陽文化志題詞
白夜同志為編好沐陽文化志與楊鶴高聯繫的信件
原上海京劇院副院長吳石堅為沭陽文化志題詞
照片
沭陽縣文化局(左起雄精騙訂)副局長周沛、局長葛攀農、副局長趙麗麗、紀委書記朱友延
編志人員(左起)陳世石楊鶴高單春
沭陽縣文化局
沭陽縣廣播電視局
沐陽縣文化館
沐陽縣圖書館
沐陽縣新華書店
沐陽縣新華書店城內大街門市一角
沭陽縣電影公司
沭陽縣人民劇場
沐陽縣影劇院
沭陽縣工人文化宮
沐陽縣印刷廠
長榮大戲院
沭陽縣檔案館
沭陽縣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人員在街頭檢查書攤圖書情況
顏集鄉文化中心虞姬飲料廠生產場面
龍廟鄉人民文化宮
沐陽縣新華書店獎狀
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女博士華瑋在錢集鄉調查女劇作家劉清韻家史等情況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劉長瑜為慶賀宋長榮舞台生活四十年題詞
吳江燕表演《虞姬》劇照
朱長榮演出《紅娘》劇照
吳海燕在電影《海霞》中扮演海霞
吳江燕演出《貴妃醉酒》劇照
淮海戲《葵花路》沐陽縣淮海劇團演出(1977年)
楊素蓉演出《三拜堂》劇照(1959年)
兒童劇《韓余娟》沭陽縣淮海劇團演出
淮海戲《狀元與乞丐》沭陽縣準海劇團在農村演出
淮海戲《月牙樓》沐陽縣淮海劇團演出
淮海戲《孫明芝》沭陽縣淮海劇團演出
中共宿遷市委常委、副市長、沭陽縣委書記仇和等負責同志接見《月牙樓》劇組演員
沐陽縣淮海劇團1964年下鄉演出海報
耿圩鄉舉辦文化節
十字鄉慶祝香港回歸文藝會演
(清)中國現代軍樂創始人李映庚
張愛萍(中)吳印鹹(左)觀看唐喦書畫展
王士菁與頁刪愉夫人合影
白夜(左)與楊鶴高合影
吳印成在黃山攝影
《白求恩大夫》吳印墓膠雄成攝
《創業》吳印鹹攝
虞姬塑像
虞姬廟1940年為顏集國小
沈括紀念碑亭
大地主“程震泰”舊址一角[清]
清真寺[清]
《梅》[清]魏露西
神武銅像[明]嘉靖年間
銅鼎[清]
《百壽圖》[清]稟膳生陳槐立字樹三
袁公藤[清]袁枚手植藤
城北公園
劉清韻遺著(清)
逍遙廳
抗日中學紀念塔(1998年)
1946年出版的《沐陽快報》
劉綎院舊貌(末代和尚石堯昌回憶孫潤洲繪製)
第一英雄楚霸王霸王別姬張志義刻
紫陽夕照劉瑞刻
畫家趙梅林作品在日本展覽,日本豐田市中國友好協會會長倉知俊彥的感謝狀
“程震泰”家“程氏宗祠”舊貌(看管祠堂的戴世仁回憶,孫潤洲繪製)
“程氏宗祠”大門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機構設施
第一節 文化機構
第二節 新聞機構
第三節 史志機構
第四戰捆凳節 文在線上構
第二章 鄉鎮文化
第一節 鄉鎮文化站
第二節 文化中心
第三節 俱樂部
第三章 社區文化
第一節 企業文化
第二節 校因文化
第三節 家庭文化
第四節 廣告文化
第四章 方言詞語
第一節 聲母
第二節 韻母
第三節 聲調
第四節 聲韻母配合關係
第五節 變讀
第六節 辭彙表
第七節 詞語重疊
第八節 詞綴
第九節 句法
第十節 諺語
第十一節 諺語歇後語
第五章 表演團體
第一節 戲劇班團
第二節 曲藝隊組
第三節 藝術班校
第六章 民間文藝
第一節 地方戲曲
第二節 位子戲
第三節 地方曲藝
第四節 地方民歌
第五節 舞蹈遊戲
第六節 故事傳說
第七節 雕刻書畫攝影
第八節 歌謠謎語
第七章 文藝創作
第一節 創作隊伍
第二節 文學作品統計表
第三節 戲曲、曲藝作品統計表
附:曲藝作品二篇
第四節 書畫作品發表情況統計表
第五節 音樂作品獲獎統計表
第六節 文藝報刊
第八章 演映活動
第一節 戲劇演出
第二節 電影的發展和放映情況
附:各鄉鎮影劇場一覽表
第三節 喜慶活動
第四節 展覽舞會
第五節 圖書發行
第九章 風俗民情
第一節 節日習俗
第二節 飲食習俗
第三節 婚喪風俗
第四節 生活習俗
第十章 歷代文藝作品選載
第一節 詩歌
第二節 文學
第三節 回憶錄
第四節 報告文學
在科威特的沭陽打工妹
第五節 歌曲
沭陽精神之歌
第六節 戲劇
紅梅盒
第十一章 文化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
虞姬
劉清韻
胡盍朋
王潔予
李嘉林
徐廣緒
周守濂
張棣翹
仲行然
張德亭
吳鐵秋
單維禮
王大娘
周甫標
吳印鹹
葉蠖生
白夜
第二節 文化名人
王士菁
葉鋒
潘同仁
赤布
耿龍祥
宋長榮
吳石堅
吳海燕
方洪友
谷廣發
阮立林
石金柱
吳強
范珍美
薛保仁
奏榮堂
第三節 僑寓文化名人
沈括
袁枚
鄒安和
徐恭謹
徐伯璞
胡超榮
沈穎
唐嵒
第四節 藝人世家
楊素蓉
曹玉春
徐慶標
楊雲發
第五節 歷代淮海戲藝人
第六節 中國文聯各協會會員介紹
臧繼驊
邵振華
楊鶴高
姜西
第十二章 文物
第一節 古遺址
第二節 古墓葬
第三節 古城址
第四節 古建築
第五節 現藏文物
第十三章 余編
第一節 逸聞軼事
第二節 回憶錄
後記
《沭陽縣文化志》編纂領導小組(1987年)
《沭陽縣文化志》編纂人員(1987年)
《沭陽縣文化志》編纂委員會(1988年)
《沭陽縣文化志》編纂人員(1998年)
為《沭陽縣文化志》提供資料人員名單
查閱的資料如下
著作權頁
吳印成在黃山攝影
《白求恩大夫》吳印成攝
《創業》吳印鹹攝
虞姬塑像
虞姬廟1940年為顏集國小
沈括紀念碑亭
大地主“程震泰”舊址一角[清]
清真寺[清]
《梅》[清]魏露西
神武銅像[明]嘉靖年間
銅鼎[清]
《百壽圖》[清]稟膳生陳槐立字樹三
袁公藤[清]袁枚手植藤
城北公園
劉清韻遺著(清)
逍遙廳
抗日中學紀念塔(1998年)
1946年出版的《沐陽快報》
劉綎院舊貌(末代和尚石堯昌回憶孫潤洲繪製)
第一英雄楚霸王霸王別姬張志義刻
紫陽夕照劉瑞刻
畫家趙梅林作品在日本展覽,日本豐田市中國友好協會會長倉知俊彥的感謝狀
“程震泰”家“程氏宗祠”舊貌(看管祠堂的戴世仁回憶,孫潤洲繪製)
“程氏宗祠”大門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機構設施
第一節 文化機構
第二節 新聞機構
第三節 史志機構
第四節 文在線上構
第二章 鄉鎮文化
第一節 鄉鎮文化站
第二節 文化中心
第三節 俱樂部
第三章 社區文化
第一節 企業文化
第二節 校因文化
第三節 家庭文化
第四節 廣告文化
第四章 方言詞語
第一節 聲母
第二節 韻母
第三節 聲調
第四節 聲韻母配合關係
第五節 變讀
第六節 辭彙表
第七節 詞語重疊
第八節 詞綴
第九節 句法
第十節 諺語
第十一節 諺語歇後語
第五章 表演團體
第一節 戲劇班團
第二節 曲藝隊組
第三節 藝術班校
第六章 民間文藝
第一節 地方戲曲
第二節 位子戲
第三節 地方曲藝
第四節 地方民歌
第五節 舞蹈遊戲
第六節 故事傳說
第七節 雕刻書畫攝影
第八節 歌謠謎語
第七章 文藝創作
第一節 創作隊伍
第二節 文學作品統計表
第三節 戲曲、曲藝作品統計表
附:曲藝作品二篇
第四節 書畫作品發表情況統計表
第五節 音樂作品獲獎統計表
第六節 文藝報刊
第八章 演映活動
第一節 戲劇演出
第二節 電影的發展和放映情況
附:各鄉鎮影劇場一覽表
第三節 喜慶活動
第四節 展覽舞會
第五節 圖書發行
第九章 風俗民情
第一節 節日習俗
第二節 飲食習俗
第三節 婚喪風俗
第四節 生活習俗
第十章 歷代文藝作品選載
第一節 詩歌
第二節 文學
第三節 回憶錄
第四節 報告文學
在科威特的沭陽打工妹
第五節 歌曲
沭陽精神之歌
第六節 戲劇
紅梅盒
第十一章 文化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
虞姬
劉清韻
胡盍朋
王潔予
李嘉林
徐廣緒
周守濂
張棣翹
仲行然
張德亭
吳鐵秋
單維禮
王大娘
周甫標
吳印鹹
葉蠖生
白夜
第二節 文化名人
王士菁
葉鋒
潘同仁
赤布
耿龍祥
宋長榮
吳石堅
吳海燕
方洪友
谷廣發
阮立林
石金柱
吳強
范珍美
薛保仁
奏榮堂
第三節 僑寓文化名人
沈括
袁枚
鄒安和
徐恭謹
徐伯璞
胡超榮
沈穎
唐嵒
第四節 藝人世家
楊素蓉
曹玉春
徐慶標
楊雲發
第五節 歷代淮海戲藝人
第六節 中國文聯各協會會員介紹
臧繼驊
邵振華
楊鶴高
姜西
第十二章 文物
第一節 古遺址
第二節 古墓葬
第三節 古城址
第四節 古建築
第五節 現藏文物
第十三章 余編
第一節 逸聞軼事
第二節 回憶錄
後記
《沭陽縣文化志》編纂領導小組(1987年)
《沭陽縣文化志》編纂人員(1987年)
《沭陽縣文化志》編纂委員會(1988年)
《沭陽縣文化志》編纂人員(1998年)
為《沭陽縣文化志》提供資料人員名單
查閱的資料如下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