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栗林起源於明清時期鄉人喜植板栗樹的習俗。板栗屬落葉喬木,壽命可達300年以上,果實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功用。當時沭陽盛產板栗,因其個大、肉甜香脆,且外殼鮮紅光亮,被命名為“大紅袍”,成為地方有名的“貢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沭陽古栗林
- 地理位置:江蘇宿遷市沭陽縣西部
- 面積:260畝
- 管理單位:沭陽縣旅遊局
位於沭陽縣西部,主要沿虞姬溝一線呈帶狀分布,以新河和顏集兩鎮最為集中。新河鎮周圈村的古栗林占地120畝,有百年以上的古栗樹566課,古銀杏172棵,植於清朝中後期,按易經八卦布局,雖經百年風雨,依舊生機盎然。顏集鎮花晏村的古栗林約有80多畝,圩口村共有板栗樹約千餘棵,晏下村也有占地50-60畝的古栗百多棵,最大樹齡的板栗栽種於明末清初時期。
沭陽縣古栗林由於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地方特色鮮明,形成了獨一無二的人為種植的“古樹群”景觀,在全國亦屬罕見,更是當地一筆珍貴的生態旅遊資源。
保護工作
沭陽縣的周圈古栗林公園是蘇北地區最古老的植物園之一,現存百年以上樹齡的板栗樹近千株,近期,針對園內少數古板栗樹枯死情況,沭陽新河鎮採取多項措施,切實做好古樹保護工作。
專家會診制定保護方案。邀請省林科院副院長徐福元博士等省市林業專家對古板栗樹進行會診,分析出古樹枯死存在樹木老化、病害、蟲害等原因,並制定古樹保護方案。
做好病蟲害防治。根據方案,先後購置價值5萬多元的低毒無公害生物農藥,對患病害、蟲害的古樹,採用噴灑、注射等專項防治技術進行防治,有效消滅病蟲害。
修補、加固樹體。對60餘株古樹上的傷疤、空洞使用化學材料進行填充,避免樹體壞死範圍擴大;對70餘株樹體、大枝有傾倒、折斷可能的古樹,採取支撐等措施予以加固。
清理營養面。對500多株古樹樹冠投影下生長的喬、灌木和雜草予以清除,並進行淺表翻土,以保證古樹生長所需的營養空間。
做好施肥工作。購置價值10萬多元的發酵、腐熟有機肥,沿樹冠投影外沿,採取環狀或放射溝狀,挖深30-40cm的寬溝施肥,保證古樹有充足營養吸收。
做好長效管護工作。明確鎮農經中心、周圈村對古栗林公園古樹的保護責任,撥付古樹管護專項經費,安排專人管護,簽訂責任狀,落實獎懲制度,確保所有古樹健康生長。
專家會診制定保護方案。邀請省林科院副院長徐福元博士等省市林業專家對古板栗樹進行會診,分析出古樹枯死存在樹木老化、病害、蟲害等原因,並制定古樹保護方案。
做好病蟲害防治。根據方案,先後購置價值5萬多元的低毒無公害生物農藥,對患病害、蟲害的古樹,採用噴灑、注射等專項防治技術進行防治,有效消滅病蟲害。
修補、加固樹體。對60餘株古樹上的傷疤、空洞使用化學材料進行填充,避免樹體壞死範圍擴大;對70餘株樹體、大枝有傾倒、折斷可能的古樹,採取支撐等措施予以加固。
清理營養面。對500多株古樹樹冠投影下生長的喬、灌木和雜草予以清除,並進行淺表翻土,以保證古樹生長所需的營養空間。
做好施肥工作。購置價值10萬多元的發酵、腐熟有機肥,沿樹冠投影外沿,採取環狀或放射溝狀,挖深30-40cm的寬溝施肥,保證古樹有充足營養吸收。
做好長效管護工作。明確鎮農經中心、周圈村對古栗林公園古樹的保護責任,撥付古樹管護專項經費,安排專人管護,簽訂責任狀,落實獎懲制度,確保所有古樹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