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河口鹽卡建於大清光緒五年秋,至今一百三十二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沫河口鹽卡
- 建造時間:大清光緒五年秋
- 歷史時長:一百三十二年
- 現存關卡:沫河口
沫河口關卡始建於大清光緒五年秋,至今一百三十二年的歷史。當時在正陽、泗洲、五河、臨淮、懷遠5處設關,現僅有沫河口這一處。
沫河口關卡的建立,是清朝為充稅課而建,當時貨物經過沫河溝乃須經長淮口報明德侯照例辦例稅課,防止繞、漏稅課。沿淮唯沫河溝周圍數十里地勢窪下,每遇淮水泛漲,禾穀減收,以至左右居民恆以網魚為業,僅可養生。關下划船出入所裝的東西不過是當地的土雜糧,別無他貨。
時任督司藍翎王殿昭、朱學元、文生何如春、武生吳鎮、朱大猛共同上書朝廷,欽命布政使記名鹽運使,隨即關卡變為鹽卡,光緒六年九月立碑以記。
建國後,文物部門二次維修,使這些古建築在原有的風貌上保存下來。
經考證,這所鹽卡是重梁精柱結構,是標準大清時代的建築風格,它對研究古代建築,古代文化以及經濟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九八九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