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模是兒童娛樂的主要形式之一,一個泥模在手,兒童們便可取泥批制大量的人物(或動物),兒童的興趣就在於此,玩起來愛不釋手,所以泥模又叫做“孩模”,沛縣泥模始於明代。是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歷史淵源,藝術特點,製作技藝,技藝傳承,非遺信息,
歷史淵源
藝術特點
沛縣泥模造型生動形象,突出個性特點,具有較高的浮雕藝術水平,尤其是沛縣泥模中的戲曲人物和神話故事人物,可以說是中國戲曲藝術和傳奇故事對兒童的早期普及樣本,它對研究中國戲曲藝術、佛教和兒童玩具發展都具有一定的考證作用。
製作技藝
沛縣泥模的製作,分“模仁”、“泥模”兩部分。製作“模仁”是泥模的根本,它要在半乾濕的熟軟純質的泥塊上進行各類題材的創作。“模仁”是“泥模”製作的母體,也叫老模子;製作“泥模”有“泥” 、“陶”之分:兒童翻印泥模,多處在泥製品階段,利用和好的膠泥翻來印去或晾乾存放起來。這種泥質模儘管數量和質量較好,但最大缺點是不易長期保存,需要起窯加火燒制(或在煤爐中燒制),燒制過程與燒陶藝術差不多,文火起,猛火攻,慢慢冷卻。土窯木材燒出的呈土黃色,煤爐燒制的呈磚紅色。
技藝傳承
沛縣泥模在傳承發展的過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泥模藝人是張君實老先生,他從20世紀40年代就開始從事泥模藝術,曾多次參加全中國、省、市民間工藝美術展覽並獲獎。1994年,作品獲中國民間一絕大展銀獎;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授予了張君實“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曾被《徐州民間藝術薈萃》、《玩具之旅》、《人民畫報》刊登發表,部分作品分別被江蘇省、徐州市展覽館、博物館收藏。到21世紀初,沛縣泥模藝術面臨老藝人年事已高,後繼乏人。泥模工藝的歷史資料和作品亟待整理搶救,泥模藝術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亟待加以搶救和保護。
非遺信息
目錄名稱:江蘇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序號:76
編號:JSⅥ-20
名稱:泥塑(惠山泥人、蘇州泥塑、沛縣泥模)
申報單位:沛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