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鎮(九江鎮沙頭城區)

沙頭鎮(九江鎮沙頭城區)

在2005年南海行政調整之前,有南海市沙頭鎮;南海區行政調整之後,沙頭鎮併入九江鎮為其片區成為沙頭城區。

面積18.86平方公里的佛山市南海區沙頭鎮地處珠三角腹地,是典型的水鄉小鎮,地理環境優越,這裡有北江支流流過,緊鄰國家5A級風景區西樵山、國藝影視城等景點,鎮內北江段擁有貨運碼頭,鄰近順德龍江、禪城南莊等多個客運、貨運出口碼頭,佛開高速公路從鎮內通過並設有出入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沙頭
  • 外文名稱:sandbank
  • 別名:沙
  • 行政區類別:街道辦事處
  • 所屬地區:南海區九江鎮
  • 下轄地區:萬安社區,北村,水南,朗星,南金,英明,西橋,石江
  • 政府駐地:九江鎮江濱新區8號
  • 電話區號:0757
  • 郵政區碼:528208
  • 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腹地
  • 面積:18.86平方公里
  • 人口:約3-4萬(2016)
  • 方言:粵語-沙頭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沙頭公園
  • 機場:佛山沙堤機場
  • 火車站:佛山站、佛山西站
  • 車牌代碼:粵Y
  • 鎮內高中南海中學分校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社會經濟,工業,農業,第三產業,文化與教育,五一龍舟賽,崔氏大宗祠,南海中學分校,華光中學,歷史名人,馮夏威,盧龍雲,崔楷權,未來發展,

地理環境

沙頭鎮是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內片區,是著名的“廣東四小虎”之一南海的轄區。
沙頭鎮
沙頭起源於宋代,清代前期屬鼎安都,後屬九江廳沙頭堡,民國後稱沙頭鄉。1961年為九江區沙頭小公社,1961年併入九江公社。1980年8月再從九江公社分置。1983年撤社改區,1987年撤區建鎮。全鎮面積21.5平方公里(山根村原屬沙頭鎮 90年代起歸西樵鎮管理),轄一個城區和七個村委會。常住人口27800多人,外來人口21800多人。
廣東省南海市沙頭鎮(現佛山市南海區九江沙頭)
沙頭鎮
沙頭是民營企業迅猛發展的一方熱土,多年來,該鎮奉行“工業立鎮”的方針,採取“政府出力,商家出資,優勢互補,共創繁榮”的發展策略,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發展。使原該鎮民營企業數量達500多家,形成了板材、服裝、印刷包裝、五金器皿、床上用品等五大支柱行業。在此基礎上,孕育了佛山市阿里順林家具有限公司(林氏木業)、必得福無紡布、南海NO.1實業有限公司、廣東佳科風機有限公司、迪奧比家具等大批民營骨幹企業。原該鎮民營企業年產值已達37億元。面積10500畝的沙頭工業園也落成,分A區與B區。該園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要求,建成一個功能布局合理,集工業區、居住區、商業服務區於一體的功能既齊全,環境又舒適的新型工業區。

歷史沿革

佛山行政調整後的發展
2005年沙頭鎮併入九江鎮。沙頭鎮位於南海區西南部,下設萬安社區居委會,全鎮轄7個村:西橋村、石江村、水南村、南金村、北村村、朗星村、英明村。九江與沙頭的第一同是都在佛山市“2+5”為主體的城市空間發展模式的規劃中一同列入南部的重點組團。今後發展占有 “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地利、人和”是古代兵家謀求的最理想的用兵境界。在現代工業社會中,“天時、地利、人和”一樣是商家、政治家在謀求商業、社會發展格局的最理想的布局境界。在南海的這一輪鎮級行政規劃調整中,九江攜手沙頭前行,記者認為這是因為此兩地有“三同”,政府部門希望通過整合使新九江能更好用足天時地利,謀求物流商都發展大計。
第二同是兩地都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九江有著其他鎮無法比擬的水道、陸路優勢。有“兩廣大動脈”之稱的西江黃金水道流經九江南部,九江建有7座比較重要的碼頭,公路方面有325國道、佛開高速公路連線南北,龍高公路、珠二環橫貫東西。沙頭不僅有高速公路、325國道經過,更擁有北江兩個貨運碼頭,水陸交通便利。
第三同是兩地都致力於物流業的發展。水陸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正是成為發展物流的引擎。
資源整合,強強聯手是發展的需要。整合後的新九江鎮若能把握機遇,用足天時地利,定能實現打造物流商都的構想

社會經濟

工業

經過10多年的發展,沙頭已從一個純農業鎮轉變成一個新興的工業物流城鎮。全鎮工業企業有100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金屬製品、服裝家紡、裝飾板材、家具製造、包裝印刷、特種作業車生產、等為主的行業發展格局,其中,又以金屬製品、服裝家紡、家具三大行業為鎮的主導行業。三大主導行業企業共有500多家,占全鎮工企業的70%,2010年產值達100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68%。家紡製造業業方面,作為沙頭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10多年來,隨著生產方式的不斷更新,產品種類的不斷多樣化,家紡製造企業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壯大,湧現出以NO.1、帝豪、夢莎、富仕、穩德福等一大批家紡企業。
家具業同樣是沙頭一個發展較為快速穩健的行業。以林氏木業的成功為例子。
2007年開始,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沙頭人利用毗鄰“龍江-樂從”家具產業鏈,瀋海高速橫穿等地理優勢,家具電子商務迅速崛起,讓諸多傳統行家們大跌眼鏡。他們中間,有人資源底子夠雄厚,眼光夠毒辣,借勢而起自然無可厚非,而真正憑藉“草鞋布衣”之身,逐漸走上神壇的,一般分為兩種,要么有超人的行銷法子,要么有非一般的技術手段。
通過數據上的分析和挖掘,5年時間,林氏銷售額從500萬到3.2億元,2013年雙11促銷日,林氏木業網上的旗艦店創下了一天賣出一億多元的驚人業績。從淘寶數據監測工具數據魔方獲得的資料顯示,2013年11月11日林氏木業銷售額在住宅家具類排行第1,在廣東省排名第4。當天活動中林氏木業的銷售業績在佛山地區位居首位。
2016年,立足於沙頭的林氏木業在天貓雙十一活動中,單日銷售額突破6億,讓本地企業的目光都關注到林氏木業身上
隨著林氏木業一系列電子商務家具巨頭的牽頭,讓沙頭的電子商務產業及其配套的物流運輸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同時帶動了地區的商業和家具附屬產業的發展。

農業

沙頭鎮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位於北江之下,鎮內魚塘密布,是傳統淡水魚養殖基地,鎮內魚塘面積14000多畝。
過去沙頭鎮以放養草魚、鱅魚、鰱魚、鯪魚等四大家魚為主。大力改造養殖環境,推動規範化無公害養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桂花魚、加洲鱸魚、生魚、鰻魚、西江鉗等高值品種成為替代傳統品種的主產品。
從古至今,沙頭鎮都是著名的魚苗養殖地。眾多魚苗養殖基地在沙頭鎮遍地開花。育種優良,省內外養魚人多數在沙頭鎮購買魚苗。
花鰻等新品種開始試養推廣,向優質高值方向發展。2014年,水產養殖收入達到5-8億元。

第三產業

沙頭商風濃厚,史上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聚合萬商雲集。商風之盛孕育出沙頭人善商、精商的思維特質。2005年區劃調整後,新一屆黨委政府積極推行“商貿旺鎮”策略,以調整全鎮商業發展布局、規劃發展和培育鎮內商貿中心和集貿點為突破口,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等措施。2011年起引入了沙龍明軒、保捷廣場、鉑思廣場、驪駿華軒等一系列大型商住一體綜合性廣場項目,鎮內商貿、集貿點逐漸形成,商貿發展形勢喜人。

文化與教育

五一龍舟賽

沙頭划龍舟並不是在端午節,而是在國慶節。在沙頭,清代已經很盛行在端午划龍舟了。民國時期,划龍舟活動改在秋涼初屆、農事稍歇的八九月間舉行。抗日戰爭勝利後,定位10月10日划龍舟;新中國成立後,則在10月10日進行,後因南海區行政規劃調整併入九江鎮後沙頭龍舟賽更改為五一勞動節,(九江的龍舟賽在十一國慶節),每逢沙頭舉辦龍舟賽便會人山人海,一批遊客與其他愛好者便會慕名前來觀看,舉鎮歡騰,熱鬧無比。

  

  

  

  

  

崔氏大宗祠

崔氏大宗祠位於佛山市南海區沙頭鎮,為明代建築。
該祠又名五鳳樓、山南祠。建於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光緒年間重修,1985年南海縣政府撥款維修。現僅存前進、牌坊及廂房。前殿為牌樓式,抬梁木構架,蓮花托斗拱建築,每層檐脊有灰塑彩鳳,梁架上下雕花鳥和故事人物的立體圖案,生動精巧;石牌坊為四柱三間樓式建築,正面刻“山南世家”,前面刻“纘服揚休”,頂飾蓮花托灰塑,抱鼓石是西樵山粗面岩石製作,雕花鳥、竹木圖案。
1998年南海市博物館在沙頭古建築五鳳樓籌辦愛國華僑馮夏威紀念館。供廣大人民民眾瞻仰,對青少年一代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2002年7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山南祠“古顏”再現
崔氏大宗祠又稱山南祠、崔氏始祖祠,位於南海區沙頭鎮城區內。宗祠坐北向南,面闊五間、縱深五進,有108個門口,現存有牌樓式的頭進、牌坊及廂房。
崔氏宗祠前後經過了多次維修。1985年的維修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完全按“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進行修繕,破壞了原建築的形制與原貌。為恢復“山南祠”以前的原貌,南海區政府特撥款30萬元再次全面維修,完全按照文物修繕“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保留瓦面和瓦脊,頭進后座的混凝土梁架、混凝土柱則更換成木樑架、石柱,後加的4條混凝土柱予以拆除,梁架和額枋按原貌直接支撐在磚牆上,剔除地面覆蓋紅色水磨石米,以恢復其歷史原貌和形制。日前,崔氏大宗祠修繕工作已經完畢,將於2004年底與曹氏大宗祠一起驗收。
崔氏乃本鎮第一大姓。

南海中學分校

南海中學分校是南海中學於2001年按省一級學校標準創辦的全寄宿普通高級中學,是南海
中學唯一直屬分校
分校概況
由南海中學全面管理,行政領導和教師與南海中學輪崗互動,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共用。
南海中學與分校實際上是一個學校、兩個校區。
學校位於南海區沙頭鎮城區民康路(華光公園對面),緊靠325國道和佛開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學校三面環水,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教學設施一流,擁有完善的校園網,標準的語音室、電腦室、圖書館、音樂美術專用室、電教平台、塑膠田徑場、籃球場和足球場,還有寬敞明亮、熱水、空調、電話齊備的學生公寓。現有35個教學班,2000多名學生。
南海中學分校依託南海中學先進管理、優秀師資,胸懷滿腔的熱情、昂揚的鬥志,秉承敢為天下先的信念,邁著穩健踏實的步伐,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之路。
該校教師與南海中學本部輪崗互動,現有100位專任教師,全部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16位具有碩士學歷,25位高級教師,中級以上教師占70%,6位佛山市、南海區骨幹教師。
他們不但專業知識淵博,業務水平高超,備考經驗豐富,而且具有極強的責任心,能關愛學生
,融洽同事,團結協作,有極強的戰鬥力。
在教育管理上,兩校區的教育理念相同,方向一致,措施相仿;在教研教學上,兩校區全方位融為一體:教學課件、資料使用、教研活動等基本統一,就連平時的測試,兩校區也同時、同題、同改,學生成績也一起排名。

華光中學

佛山市南海區華光中學地處南海區九江鎮沙龍路南面,是政府及社會各界出資近四千萬元建成的一所公辦初級中學,於一九九八年秋建成並投入使用。
華光中學占地面積100多畝,校園建築面積為30000多平方米。學校規劃布局合理,綠化、美化、淨化工作做得好。
學校有教職工14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14人。在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的有103人,占90.3%;中級以上職稱的有105人,占92.1%。學校有國中30個教學班,學生1800多人。
學校按省一級學校的標準配備了相關的場室及教學儀器設備(包括電腦、理化生、史地、音樂、美術、體育、勞技、語音等),能完全滿足教學需要;圖書館藏書六萬五千多冊,採用電腦化管理,有閱覽室座位240個,並擁有56座的電子閱覽室一個。
學校建成了千兆校園網,擁有信息點300多個。每個教室(含各學科的專用室)都配備了教學平台,每個教師都配備了手提電腦,實現了教學設施的現代化,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下了較好的物質基礎。
十年來,華光人在育人為根本、德育為靈魂、教學為中心、質量求生存的辦學理念指導下,學校僅用了5年的時間,於2003年底就從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發展成為廣東省一級學校,辦學層次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紮實的開展,學生在學校創設的各種德育活動中主動體驗、內化,逐步養成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自我圖強、自主參與、自能發展”的德育教育中不斷地成長,學校形成了良好的學風和校風,學生後進生轉化率逐年提高,未出現違法犯罪的現象。另外,學校加強了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德育網路的建設,使學校的德育工作逐步形成自己學校的特色,有力地促進了學校工作的開展,並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2003年,學校的家長學校還被南海區婦聯、南海區教育局評為南海區首批示範性家長學校。
學校十分重視“科研興校“的工作,教學合一的“自主學習方案”改革,使“不待老師教,自己能自學”的自主性學習變成了可操作的程式,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成了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教學能效的提升,中考成績連續十年創出新高,始終高居南海區同類學校的的前列。師生參加各類的競賽,獲獎人數多、層次高。獲全國級獎300多人(次),其中獲全國一等獎近100人(次);體育、藝術教育不斷取得突破,在2008、2009年參加全國大眾空手道錦標賽中,學校空手道隊分別奪得了5金5銀2銅及2金1銀1銅的傲人成績,並獲得全國大眾空手道錦標賽的“道德風尚獎”;2010年7月學校醒獅團隊廣東省傳統龍獅、麒麟錦標賽中,女子組獲凳青第一名、男子組獲凳青金獎;參加國家級美術競賽獲獎80多人(次),音樂、舞蹈的比賽在區里也是小有名氣。
華光中學先後被評為“南海示範性家長學校”、“南海區課改先進學校”、“佛山市安全文明校園”、“佛山市心理健康達標學校”、“佛山市園林式單位”、“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等。

歷史名人

馮夏威

馮夏威(1881-1905.6.14),廣東南海縣(今佛山市南海區)沙頭鎮北村人。旅美愛國華僑。1895年隨父到美國當鐵路苦工,深受美帝國主義對旅美華工的種種迫害。6月14日再組織華僑到上海美總領館請願,美領事更加氣焰囂張,肆加侮辱。激於義憤,決心以死拒約,在上海美總領事館門前服毒自殺,時年24歲。並立下遺書,以勉勵國人,遺書上寫:“未死者應持以堅忍,無貽外人譏也”。
馮夏威的殉國,進一步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美愛國義憤,反美拒約運動遍及全國城鄉。1905年9月,上海廣東同鄉會把馮夏威靈柩運抵廣州,廣東各界發起追悼拒約英烈。17日在廣州城西華林寺開追悼會,第一天達1萬人,最後一天增至3萬人。18日靈柩經佛山運返沙頭,沿途民眾組織演說,宣傳反美拒約,並在沙頭公祭烈士,四方來會者1萬餘人,港澳均派有代表參加,後葬於西樵山白雲洞口,墓碑刻:“偉人馮夏威墓”,拒約同仁立。1986年因擴建西樵山旅遊區道路,後遷墓於西樵山蟠龍洞內。1994年南海市政府將馮夏威墓列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弘揚烈士的愛國主義精神,1998年南海市博物館在沙頭古建築五鳳樓籌辦愛國華僑馮夏威紀念館。供廣大人民民眾瞻仰,對青少年一代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盧龍雲

盧龍雲,字少從,沙頭人。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進士。歷任馬平知縣、河北邯鄲、福建長樂知縣、南京大理寺副、戶部員外郎、貴州參議。居官能裁剪浮冗田賦,獲免2000餘石。長樂任內,歲值洪潦,龍雲首開陳唐港通海水溝3000餘丈,疏導濱湖岩湖等72洋總流。任貴州參議時,苗眾攻城殺官,龍雲往來溪峒間,恩威並施,終使苗眾懾服,辛勞有功,受到白金文綺賞賜。盡瘁成疾,終至不起。龍雲賦性沉實,雖遇挫折,不怒形於色。好學不倦,著有《四留堂稿》30卷、《尚論全編》100餘卷、《易經補義》和《讀詩類要》等。

崔楷權

崔楷權,(1922-1949)又名文光、子祥,南海沙頭人。1937年在中山大學附中讀書時參加抗日先鋒隊,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廣州淪陷前夕,崔楷權被派往西江地區,組成戰時工作隊,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後到澳門加入中共領導的進步團體“起來劇社”,隨澳門“四界”救災會服務團回內地參加抗日救亡工作。此後又加入廣州市區抗日游擊第二支隊。1941年,他接受黨組織指示,在廣州以學生身份,隱蔽開展城市工作。他先後兩次從家裡籌來資金,以開設紅棉甜品店和廣安柴店作掩護,建立秘密聯絡點。通過與臨近民眾建立熟悉關係,先後當上偽“甲長”和“聯防保長”,獲取眾多敵偽情報。抗日戰爭勝利後,崔楷權被派到廣州一家報社工作,曾在教育路銘賢坊開辦一家“學習知識社”,出版《學習知識》,向青年灌輸進步思想,後到香港學習了一段時間。1947年派赴東江游擊隊,轉戰於增城、博羅、龍門一帶,先後任中共江北工委宣教科科長、平原工作副特派員。1949年初,隨著解放戰爭節節勝利,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成立,崔楷權任東江第三支隊第二團副政委;4月任東江第三支隊直屬先遣總隊政委,在增城、從化一帶開展活動。先後組織民兵六百多人,擁有槍械三百多支,並爭取原國民黨營長關漢道攜械幾十支投誠入伍。7月在番禺與國民黨軍隊作戰時犧牲,年僅27歲。

未來發展

面對九江、沙頭進一步被南海、佛山邊緣化嚴重,為了彌補邊緣化的不足,九江鎮提出了西聯西樵,組團脫離南海區,獨立成為樵江區,共同組團構建新市區,區級領導不重視九江片區意味著要出路得自己找,然而找到的出路牽涉到很多不關事的南海區他鎮人民的所謂利益:南海區一定要完整,即使九江和沙頭窮,也不允許九江和沙頭獨立出南海區發展,生要做南海區的人,死要做南海區的鬼,為此,已有沙頭鎮民通過佛山市長信箱向市領導提出九江沙頭西樵抱團地理髮展的計畫。九江、沙頭能否遏制住邊緣化的局面,唯有靠能否設區一搏,引導人才、勞動力來九江、沙頭髮展。
近年來,有賴區鎮政府的關注和支持,沙頭已然形成家具、五金金屬製品、服裝家紡三大傳統支柱產業牽頭,家具電子商務與物流等衍生產業緊跟其後的多維度全面發展。如今,沙頭憑藉穩重的傳統工業基礎,蓬勃發展的電商產業,迅速崛起為不容忽視的新興城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