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前史,開國,統一尼泊爾,英尼戰爭,近代化改革,獨裁時期,忠格·巴哈杜爾時期,昌德拉時期,現代時期,第一次君主立憲,潘查亞特體制時期,第二次君主立憲,王朝傳說,歷代國王,
歷史
前史
沙阿王朝的祖先是印度人。印度德里蘇丹國時期,北印度拉賈斯坦地區信奉印度教的月亮族人(一個認為自己是月亮所生的部族)不願意改宗伊斯蘭教,其王族(剎帝利)遷入尼泊爾西部山區建立了一個小國家。馬拉王朝時期尼泊爾分崩離析,各諸侯互相征伐。1559年,月亮王族後代德拉比亞·沙阿(Drabya Shah)征服了位於加德滿都西北方的廓爾喀地區的公國,並遷都於此,其國號也改稱廓爾喀王國(實際上是公國)。經過近二百年的發展,月亮族人與當地土著逐漸融合,形成了廓爾喀人。到其第10代君主普里特維時期,廓爾喀王國已經兵強馬壯,具備了統一尼泊爾的實力。
開國
18世紀,南亞次大陸逐漸被英國的
東印度公司所侵蝕。為了不重蹈印度覆轍,具有戰略眼光和卓越軍事才能的廓爾喀國王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於1742年發起了統一尼泊爾的戰爭。普里特維統一尼泊爾的戰略分成四個階段:第一,掃清加德滿都外圍的弱小諸侯;第二,占領加德滿都,滅亡馬拉王朝;第三,以加德滿都為基地西征;最後,消滅東方的割據勢力。
經過20多年的艱苦作戰,普里特維終於將喜馬拉雅山下的一系列土邦全部征服,於1766年包圍了加德滿都。1768年9月,普里特維趁馬拉王朝舉行因陀羅節慶典的時候對加德滿都發動突然進攻,兵不血刃占領了加都。同年,普里特維遷都到加德滿都,廓爾喀王國成為尼泊爾王國。沙阿王朝建立。
統一尼泊爾
尼泊爾是個高山國家,這是其歷史上長期未能實現完全統一的原因。為了鞏固統治,在繼續征伐的同時,普里特維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國家機構。1771年,普里特維發動西征,但年底在西部諸侯聯軍的圍攻下失敗。 1772年,普里特維轉而向東部進軍。1774年,東征獲得全勝,尼泊爾邊界擴展到梅奇河,與錫金相鄰。1775年1月,普里特維病逝,由於他對尼泊爾民族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被後人尊為“國父”。
普里特維死後,其子普拉塔普·辛哈繼續他的未竟之業。然而普拉塔普尚未取得成功便英年早逝,由其2歲的兒子拉納·巴哈杜爾·沙阿繼位,由王叔巴哈杜爾·沙阿攝政。巴哈杜爾也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在其18年的執政期間,征服了西部所有土邦,並向西攻入印度,兵鋒達到克什米爾,向東侵占錫金大片領土,還一度入侵中國西藏,使尼泊爾的版圖達到了極盛。而且,巴哈杜爾並不是戰爭狂人,他善於運用外交手段鞏固已有成果,使尼泊爾不斷強大。在入侵西藏失敗之後,尼泊爾與中國訂立盟約,向清朝稱臣,引中國為後援對付東印度公司。
英尼戰爭
1795年,拉納·巴哈杜爾·沙阿親政,他對王叔巴哈杜爾·沙阿的功績充滿疑忌,於是將之下獄。一代英雄竟死於獄中。此後拉納開始他的倒行逆施,尼泊爾陷入內亂。1805年,拉納被其兄弟所殺,其8歲的兒子吉爾班·尤達繼位,由比姆·森·塔帕首相執政。 尼泊爾的內耗給英國人提供了干涉的機會。1814年,英印總督黑斯廷斯為奪取尼泊爾的平原地區發動了英尼戰爭,英國人稱廓爾喀戰爭。英軍集中了24000兵力,裝備了近代化的槍炮,兵分五路入侵尼泊爾。尼泊爾一面向中國求援,一面集結了12000人的軍隊應戰。戰爭進行得異常激烈,雙方都遭受了重大損失,最終尼泊爾因寡不敵眾,中國援兵未到而失敗。尼泊爾被迫簽訂不平等的《薩高利條約》,割讓了大片領土給印度。但這次戰爭的殘酷也使英國受到震動,放棄了繼續征服的打算。
近代化改革
戰爭過後,尼泊爾疫病流行。1816年,吉爾達國王不幸染天花去世,2歲的尤金德拉繼位,由王太后拉利塔和首相比姆·森·塔帕執政。為了奪回失地,廢除不平等條約。比姆開始了尼泊爾第一次近代化改革。為了對付英國人,比姆聯絡了英國人的死敵——法國,此時的法國正好是拿破崙一世時期。在法國人幫助下,尼泊爾建立起近代化的軍工廠,並且改革軍制,大力發展貿易和建立工業。然而,這一切自然遭到英國人的嫉恨,在英國人的煽動下,比姆被其政敵潘德家族的拉納·忠格用計殺害。比姆死後,尼泊爾又陷入內亂之中。
獨裁時期
英國人一直在關注尼泊爾的混亂局面,他們最終選定了廓爾喀軍人忠格·巴哈杜爾·拉納作為其代理人。1846年,忠格·巴哈杜爾·拉納發動政變,殺害首相、將軍、大臣400多人,奪取軍政實權,自封為首相,廢除尤金德拉國王,別立蘇倫德拉國王作為傀儡。從此拉納家族世襲為首相,開始了長達一百多年的軍事獨裁統治。期間,拉納家族對內實行愚民政策、對外忠實的聽命於英帝國主義,尼泊爾社會停滯、經濟落後,逐漸淪為英國保護國。
忠格·巴哈杜爾時期
大權在握的忠格進行了一些改革,使尼泊爾向現代化邁出了一步。出於好奇,他於1850~1851年間訪問了歐洲。他是第一個違背了宗教禁忌,冒險到食牛國去參觀的印度教王爺。1857年,他在印度人民大起義中向英國人提供了決定性的軍事援助。為此,尼泊爾得以收回了特萊平原地區。為了避免尼泊爾被殖民化,換取英國人長久的支持,拉納家族允許英國人在尼泊爾招募廓爾喀僱傭軍,這支軍隊後來成為了英印軍隊中最精銳的部隊,在歷次大戰中為大英帝國立下汗馬功勞。
昌德拉時期
忠格死後,拉納家族內部為爭奪首相職位發生內訌。因為拉納家族有個致命的問題,即為了防止幼子繼位,讓國王有機可趁,拉納家族採取的是兄弟相承。這樣就難免發生爭鬥。所以,每一任拉納首相的地位都不穩,對自己家族的人也不信任。他們任期內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儘可能多的搜刮錢財。儘管這樣,他們幾乎都是非正常死亡。直到1901年繼位的昌德拉·沙姆謝爾·拉納。昌德拉對繼位人普查,將其分作A.B.C.D四檔,確定了繼位的順序,使得家族內部紛爭少了很多。他受到較高的教育,是第一個獲得了學位的拉納首相。所以他對內實行了一些相對開明的政策,比如廢除了奴隸制、興建了尼泊爾第一所大學、向日本派出了第一批留學生、開始了尼泊爾國語統一工作,並讓人建造了一個發電站,為皇家宮殿照明。但他同樣沒有放棄搜刮民財,他還是把大量的國家財富轉為個人名下,並轉移到海外,以應對突發的情況。但由於他對英國的忠誠,在英國的大力支持下他最終得以安然離世。昌德拉時期被認為是拉納獨裁的頂峰。
現代時期
二戰後印度的獨立和英帝國的瓦解,鼓舞尼泊爾人民開始了推翻暴虐的拉納家族獨裁統治的鬥爭。此時,在印度已經有很多尼泊爾的民主運動組織,其中最有實力的是參加過印度獨立運動的尼泊爾大會黨。1950年11月10日,支持民主運動的沙阿王朝第八代君主特里布文o比爾o比克拉姆o沙阿國王流亡印度,與在印的尼泊爾大會黨結成同盟。拉納家族只得宣布廢黜國王,另立3歲的小王孫賈蘭德拉為新君,結果遭到國內外各種政治力量的反對。在印度政府的“裁決”下,大勢已去的拉納家族被迫交出政權。2月18日,回到加德滿都的特里布文國王宣布拉納政權結束,並頒布臨時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尼泊爾歷史開始進入現代時期。
第一次君主立憲
推翻拉納獨裁之後,尼泊爾並沒有因為實行民主制而得到什麼好處,反而因此而喪失了主權。因為特里布文引來了印度這支更大的“狼”。他後來說:“當我在帕拉姆( Palam)機場降落的時候(指在印度大使館幫助下從尼泊爾出逃到印度) ,我就知道事態發展的結果,我變成了印度總理手中的人質。我與尼泊爾大會黨領導人的聯繫被切斷了。現在我回到了祖國,帶來了一位印度紳士做我的私人秘書,兩名印度軍官來保衛我的安全。他們是尼赫魯(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先生的特殊禮物,我怎忍心拒絕。我已經預見到還會有更多類似的禮物源源而來。我已不再受拉納首相的奴役,可是我自由了嗎?我不是在印度總理的監護之下嗎? 看看大會黨的領導們吧,他們正在印度駐尼泊爾大使的會客室里考慮他們的麻煩。當事情變得棘手時他們會毫不介意跑一趟新德里,去尋求指導、救助······。”
特里布文不得不接受印度給他安排的“民主制度”。從此,尼泊爾任命首相要向印度諮詢(10年時間換了10多屆政府)。外交部的重要通訊須呈交給印度大使館的高級官員過目;藉口重組尼泊爾軍隊,印度派往該國的軍事使團在其境內建立了全職的擁有統帥的指揮部;印度方面還把喜馬拉雅山視為自己的天然邊界,並在尼泊爾北部邊界建立了檢查站和哨所……尼泊爾的主權比拉納時期喪失得還多。
潘查亞特體制時期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對印度沒有什麼感恩之情的馬亨德拉國王於1955年即位後開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他要改革的就是分散尼泊爾力量的“民主制”。1960年12月馬亨德拉國王用政變的形式取締了所有的政黨。開始實行他設計的新的適合尼泊爾國情的“民主制度”——潘查亞特體制。“潘查亞特”原是印度教社會一種傳統的五老會制度,即每個自然村中的五位最年長的男子組成議事機構“潘查”( Pancha)委員會。該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處理地方公務如興建學校和醫院、築池修路以及裁決小的訴訟、協商解決村民糾紛等問題。新的“潘查亞特體制”即建立在這種五老會基礎上。尼泊爾從行政層次上分為村(鎮) 、發展縣、專區和大都會。“潘查亞特”體制就是按照這種金字塔形的機構層次形成村鎮、縣、區和國家(中央)等各級代表大會並從中選出各級執行委員會——“潘查亞特”或稱評議會。全國“潘查亞特”是國家惟一的一院制立法機構,國王從中指定首相和部長。此外, 1962年憲法還明確規定了“潘查亞特”體制所要取得的主要目標:即通過階級合作與協調結束瀰漫於全國的各種形式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剝削;通過分權化計畫謀求民眾最大限度地參與各級行政及社會發展。這是一種以國王為國家權利源泉的制度,是典型的無黨派體制,但又不能稱之為純粹的君主獨裁。
通過實行潘查亞特體制,馬亨德拉國王集中了權力,從此開始一步步削弱印度的控制。到他去世時,尼印特殊關係已經不復存在。比蘭德拉國王繼位後,尼泊爾又大力爭取國際援助,推行和平區計畫。希望讓世界各強國互相牽制,維護尼泊爾的獨立。
第二次君主立憲
潘查亞特體制維護了尼泊爾的主權,卻不利於經濟發展,尼泊爾逐漸淪為世界最不已開發國家,到冷戰結束的時候,第三次世界民主化浪潮終於衝垮了比蘭德拉國王的專制。比蘭德拉被迫向民主運動讓步,尼泊爾恢復君主立憲制。
然而,尼泊爾大會黨再次上台執政後,印度的滲透又來了。在國家赤貧、政治腐敗、外國干涉的情況下,不願意再走議會道路的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派於1996年發動了武裝起義。尼泊爾內戰開始。2001年,尼泊爾又爆發震驚世界的王室慘案,比蘭德拉國王一家遇害。賈蘭德拉繼位後以民選政府鎮壓叛亂不力和腐敗有由實施親政。企圖恢復君主專制。2006年尼泊爾7大主要政黨與毛派結盟逼國王下台。2008年5月28日,尼泊爾制憲會議宣布廢除君主制,將國體改為聯邦民主共和國。沙阿王朝結束。
王朝傳說
“十世而斬”的詛咒
2001年,比蘭德拉國王全家遇害,讓尼泊爾人民悲痛萬分。當時尼泊爾官方宣布比蘭德拉的死是因為王儲不滿父母反對他的婚姻,所以開槍射殺了全家。但據調查,當時死的全是比蘭德拉的家人,王弟賈蘭德拉因故缺席王室聚會,而賈蘭德拉的妻兒在場卻安然無恙。而且據說,王儲是拿衝鋒鎗殺害的家人,而自殺卻是用的手槍。也就是說現場有兩把作案武器,於是有人懷疑還有第三人在場。所以很多民眾不相信官方公布的結論,懷疑是賈蘭德拉謀殺了國王一家。賈蘭德拉登基時,場面非常冷清。因為在人民心目中,作為印度教大神毗濕奴化身的國王已經仙去了,沙阿王朝已經結束了。
而且還有一個傳說印證著這種說法。據說沙阿王朝立國時就受過詛咒,當年普里特維·納拉揚在進軍加德滿都門戶瑪卡南普爾時,廓爾喀的神化身為哲人與國王偶遇,納拉揚贈給哲人一塊凝酪,哲人吃後吐出,又還給國王,國王覺得噁心,隨手甩在自己腳上,哲人因此預言,沙阿王朝雖能一統江山,其王祚卻會“十世而斬”。賈蘭德拉是沙阿王朝最後一個國王,如果真的是他謀殺的比蘭德拉,那么他就是不合法的國王,不能算數。而從普里特維到比蘭德拉剛好是十代
歷代國王
歷代國王列表如下:
任期
| 中文姓名
| 外文姓名
| 在位年數
| 備註
|
1742-1775
| 普利特維·納拉揚
| Prithvi Narayan
| 33
| 廓爾喀王公,1768年建立王朝
|
1775-1777
| 普拉塔普·辛格
| Pratap Singh
| 2
| 開疆拓土者,任內去世
|
1777-1799
| 拉納·巴哈杜爾
| Rana Bahadur
| 22
| 2歲即位,1799年讓位,1805年被殺
|
1799-1816
| 吉爾萬·尤達
| Girvan Yuddha
| 17
| 1歲半即位,母親和宰相攝政
|
1816-1847
| 拉金德拉
| Rajendra
| 31
| 1837年政變親政,1847年被迫退位
|
1847-1881
| 蘇倫德拉
| Surendra
| 34
| 基本無實權,權力掌握在首相手中
|
1881-1911
| 普利特維·比爾
| Prithvi Bir
| 30
| 執政期內尼泊爾走向現代化
|
1911-1955
| 特里布文
| Tribhuvan
| 44
| 前期無權,後期為印度脅制
|
1955-1972
| 馬亨德拉
| Mahendra
| 17
| 推行潘查亞特體制
|
1972-2001
| 比蘭德拉
| Birendra
| 29
| 促進尼泊爾民主化,後死於皇室血案
|
2001-2007
| 賈南德拉
| Gyanendra
| 6
| 末代皇帝,2008年尼泊爾實現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