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古寺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在惠來葵潭鎮東南面,地處大南山華僑農場嶺門管區,俗稱“嶺門庵”。1998年7月2日揭陽市宗教局登記,有著名詩僧釋定持所撰妙聯,系禮佛、遊覽好去處。寺廟位於大南山落脈,背靠嶺門徑,臨田見水,龍溪襟帶奔流南海,故攬山水之勝。
沙門古寺坐北向南,占地10畝,其中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分為大門、大雄寶殿、後堂佛廳樓,上層為觀音閣及齋堂、客廳、僧舍等。內奉釋光鎮法師送來的漢白玉雕像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觀音四大尊,各高逾米,十分寶貴。全寺法器齊全,莊嚴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門古寺
- 地點:廣東惠來縣
- 別稱:嶺門庵
- 類別:寺廟
簡介,歷史,現狀,概貌,
簡介
沙門古寺在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葵潭鎮東南面,地處大南山華僑農場嶺門管區,有座重建一新的寺廟——沙門古寺。俗稱“嶺門庵”。1998年7月2日揭陽市宗教局登記,有著名詩僧釋定持所撰妙聯,系禮佛、遊覽好去處。寺廟位於大南山落脈,背靠嶺門徑,臨田見水,龍溪襟帶奔流南海,故攬山水之勝。
歷史
沙門古寺相傳創自南宋(1127—1279),南逃宋帝昺部將率軍駐宿,在燈下書“佛光永耀”(後木刻為匾,惜火災中燒毀)。清乾隆間(1736—1795),僧見宇殘梁蛀,募捐十方以修葺並擴建。民國時住僧10多名,百花岩高僧寬鑒巡視鎮江寺、西來古寺,並來寺開示,1927年彭湃率農軍從海陸豐來攻惠城時駐此,越歲古大存也駐此發動溪沙農民革命,成為地下活動點。1947年,遭國民黨軍隊燒毀。1950年後被廢而倒塌,雜草叢生,墾為茶園,寺跡湮沒。
現狀
1994年甲戌二月,在寺址要建“百姓公媽墓”(埋歷代屍骨近千)管理處食堂,挖地基時發現明代銅鑄觀音像(重1公斤余)、香爐、石槽、清代水洗盆等文物10餘件,村老皆說乃佛寺遺寶,應籌資重建古剎。向揭陽市佛協會長、雙峰寺方丈釋光鎮匯報獲支持。在各地善信樂捐下,短短2年中,主體工程便基本完成。
概貌
重建的沙門古寺,坐北向南,占地10畝,其中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分為大門、大雄寶殿、後堂佛廳樓(上層為觀音閣)及齋堂、客廳、僧舍等。築大雄寶殿居寺的正中,殿宇歇山頂高眺,巍峨壯觀,高脊中央繪佛號。齋堂、客廳、僧舍以潮汕傳統工藝金漆木雕,雕樑畫棟。
沙門古寺內奉釋光鎮法師送來的漢白玉雕像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觀音四大尊,各高逾米,十分寶貴。全寺法器齊全,莊嚴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