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量平衡

沙量平衡為水文學的重要原理之一,是質量守恆原理在泥沙運動中的具體套用。在自然界中,輸沙不平衡為絕對與必然的;輸沙平衡只是相對與偶然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量平衡
  • 外文名:Sediment balance
  • 拼音:shā liànɡ pínɡ hénɡ
  • 釋義:是水文學的重要原理之一
拼音,英文解釋,釋義,簡介,正文,公式,

拼音

shā liànɡ pínɡ hénɡ

英文解釋

Sediment balance

釋義

水文學的重要原理之一。指海灣湖泊河流水庫或其部分水域在某一時段內,泥沙的輸入量與輸出量之差等於該水域在同一時段內泥沙的增量。沙量平衡是質量守恆原理在泥沙運動中的具體套用。

簡介

輸入河段的泥沙主要是通過上斷面帶入的支流、汊道等帶入的。輸出河段的泥沙主要是通過下斷面帶走的或沿河引水和放淤引走的。河段泥沙的增量可以通過施測進口斷面與出口斷面(包括支流、汊道和引渠等斷面)的時段輸沙量,包括懸移質與推移質在內,或施測時段始末的河床地形(或控制斷面)來求得。水體裡的沙量變化一般影響較小。水流挾帶懸沙量的能力稱為挾沙能力。當上游來沙量小於本河段的挾沙能力與推移質輸沙能力之和時,河床將發生沖刷;反之,則發生淤積。這種情況稱為輸沙不平衡。在自然界中,輸沙不平衡是絕對的,必然的;輸沙平衡只是相對的,偶然的。在時段總和為輸沙平衡中,仍然有時沖時淤,此沖彼淤,即時間上的不平衡和空間上的不平衡。

正文

水文學的重要原理之一。指河流水庫湖泊、海灣或其部分水域在某一時段內,泥沙的輸入量和輸出量之差等於該水域在同一時段內泥沙的增量。沙量平衡為質量守恆原理在泥沙運動中的具體套用。輸入河段的泥沙主要有:通過上斷面帶入的,支流、汊道等帶入的。輸出河段的泥沙主要有:通過下斷面帶走的,沿河引水和放淤引走的。河段泥沙的增量可以通過施測進口斷面和出口斷面(包括支流、汊道和引渠等斷面)的時段輸沙量,包括懸移質和推移質在內,或施測時段始末的河床地形(或控制斷面)來求得。水體中的沙量變化一般影響較小,故在後一種方法中常略而不計。

公式

河段的沙量變化情況可用輸沙平衡方程(也稱泥沙連續方程)表示: 式中為輸沙率G的沿程變化率;為河底沖淤量隨時間的變化率,其中γ′為河床泥沙乾么重,b為河寬;Z0為河底高程;為水體中泥沙量的變化率,其中A為,過水斷面面積,s為含沙量。這裡的輸沙率G包含懸移質的和推移質的。式中後兩項之和即為河段內的泥沙增量。和數為零時,表明進入河段的沙量等於輸出河段的沙量,稱為輸沙平衡。在略去水體中沙量變化的影響後,輸沙平衡就表明時段內河段上的沖淤量為零。水流挾帶懸沙量的能力稱為挾沙能力。當上游來沙量小於本河段的挾沙能力與推移質輸沙能力之和時,河床將發生沖刷;反之,則發生淤積。這種情況稱為輸沙不平衡。在自然界中,輸沙不平衡是絕對的,必然的;輸沙平衡只是相對的,偶然的。在時段總和為輸沙平衡中,仍然有時沖時淤,此沖彼淤,即時間上的不平衡和空間上的不平衡。輸沙不平衡引起的河床變形,包括縱剖面變形,橫斷面變形,平面形態變形,河床組成變化等。一般來說,來沙偏多,將發生淤積,縱剖面要變陡,河床組成要變細;挾沙能力和推移質輸沙能力相應加大,趨向與來沙量逐漸相應,淤積強度也逐漸減小。反之,來沙偏少,將發生沖刷,縱剖面要變緩,河床組成要變粗;挾沙能力和推移質輸沙能力相應減小,趨向與來沙量逐漸相應,沖刷強度也逐漸減小。在此沖、淤過程中,河床平面形態和斷面形態的變化也會同時發生。即使是在河段輸沙平衡狀態下,河段內的此沖彼淤也會使河道變形,如凹岸沖塌、凸岸淤長,深槽和淺灘交替沖、淤等。
上列泥沙連續方程中,γ′和b值有時變化較大,如水庫淤泥和河漫灘上的淤泥,γ′值是隨時間而加大的。進行地形測量時就要同時施測γ′值。在塌灘嚴重和河道擺動迅速的地段,b值變化較快的,也要進行相應的觀測,以便較精確地計算沖淤沙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