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蝗防控手冊》是一本2020年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澤華、塗雄兵、李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漠蝗防控手冊
- 作者:張澤華、塗雄兵、李霜
- 出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11650474
內容簡介
在有記載的歷史上,蝗蟲造成了周期性的人類災難。直到今天,蝗災仍是世界農業生產的威脅,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 (Forsk.,1775)] 是發生最為嚴重的蝗蟲之一,不僅導致了重大經濟損失、糧食危機,也造成了生態災難。考古發現,公元前4500年埃及古墓中有關於蝗蟲的飾物,公元前2800年烏干達語中就有關於沙漠蝗的辭彙。據公元2世紀以來的歷史文獻分析,沙漠蝗幾乎連年發生。二十世紀以來,沙漠蝗大規模暴發15次,波及兩大洲約3000萬平方公里,影響了65個國家8.5億人口的生活。以1988年為例,為防治沙漠蝗災害,約一千三百萬升有機磷化學農藥傾倒在非洲大陸上。次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報導了化學農藥對非靶標生物的不利影響。自2019年5~6月沙漠蝗從葉門向北遷飛,現已到達北非,飛越紅海,進入中東和南亞,今年年初在巴基斯坦、印度肆虐危害,暴發的沙漠蝗數量已超過4000億頭,並持續增加,危及多個國家糧食安全。遷飛性蝗蟲之所以能成災,主要有3個特徵:能吃、能生、能飛。例如,現階段入侵巴基斯坦的沙漠蝗每天破壞約3.5萬人的口糧;一對成年沙漠蝗可產約300粒卵,這也是導致沙漠蝗自去年1月份至今呈幾何指數增長的原因;同時,沙漠蝗具備很強的遷飛能力,有文獻記載其遷飛能力超過飛蝗,它們能藉助低空風場單日飛行可超過200公里,並且可以越過大西洋。在我國關於沙漠蝗有4次報導,1956年蔡邦華先生記錄雲南有分布,1974年中科院動物所採集到沙漠蝗,1982年陳永林先生報告西藏有沙漠蝗分布,2002年,陳永林先生撰文《警惕沙漠蝗的猖獗發生》,指出西藏、雲南等邊境地區應加強監測工作。這些報導表明沙漠蝗之前確實到過上述地區,由於沒有形成種群,尚未造成災害。但近30年來我國未發現沙漠蝗種群,也沒有採集到相關標本。這也標誌著沙漠蝗一旦入侵,將對我國農牧業生產造成巨大威脅。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實驗室高度重視沙漠蝗防控工作,今年3月份,緊急啟動了沙漠蝗防控科技攻關應急任務,並組建了沙漠蝗科技攻關工作隊伍。我們基於對沙漠蝗的認識和近期的研究進展撰寫了本書,重點介紹了沙漠蝗的形態學特徵、生活習性、發生規律、分布與危害、預測預報、防治手段等,有助於進一步認識沙漠蝗及其危害規律,以期為科學防治沙漠蝗提供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