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渠鄉位於四川大邑縣東南。鄉人民政府駐地沙渠鎮,距縣城26公里左右。鄉依治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渠鄉
- 地理位置:四川大邑縣東南
- 村民小組:89個
- 下轄村:11個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唐、宋時,今沙渠地區為安仁縣沙渠鎮,後為大邑縣柏林鄉地,清代乾隆時為南忠鄉地;清鹹豐起為下南鄉八甲地,設德盛、永興、安民3個團,團下設甲、牌。
民國2年,八甲改為八區。22年,下南鄉改為第四區。24年,八區地置沙渠鎮,治所在沙渠鎮觀音廟,轄14個保。26年,劃來龍鳳鄉的第十一、十二、十三等3個保。27年4月,17個保縮編為13個保。29年,沙渠鎮改為沙渠鄉,轄13個保,127個甲。次年1月縮編為9個保,116個甲。37年又調整為111個甲。
解放後,沙渠鄉仍置。1950年11月,保、甲改為村、小組。1951年5月土改結束時,村調整為13個,村下為居民小組。1953年9月,民和、新民、聚龍村劃出歸聚龍鄉。1955年11月,聚龍鄉建制撤銷,下屬民和、新和(原名新民)、聚龍村還屬沙渠鄉。
行政區劃
1958年10月,此鄉成立沙渠人民公社,13個村改編為10個管理區。1959年12月,沙渠鄉(公社)建制撤銷,其行政區域劃歸新津縣文井鄉管轄。1961年8月,文井鄉劃出原沙渠鄉併入的行政區域,沙渠鄉(公社)復置,復置後原10個管理區調整為11個生產大隊,93個生產隊。1968年11月,沙渠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政區只稱沙渠公社,不再同時稱沙渠鄉。1984年3月,沙渠鄉復名,下轄11個村,89個村民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