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篆書藝術,學術態度,社會評價,得意弟子,部分作品圖片,
人物簡介
沙曼翁(1916—2011.10.8 ),男,清宗室,姓愛新覺羅,滿族人。當代著名書法篆刻家、金石學家。
2011年10月8日9時50分,沙曼翁因病醫治無效在蘇州逝世,享年95周歲。
人物生平
篆書藝術
沙曼翁的篆書師承蕭退闇,但其作品取徑和審美取向與蕭有明顯的不同。在篆書體系中,其師蕭退闇一生不寫甲骨文,而沙曼翁寫了,且達到了一種虛和空靈的高境界。對於大篆,蕭退闇雖也涉獵,但不深入,其主要精力放在小篆上,而沙曼翁凡籀、篆文字,廣泛摩挲。如寫甲骨文,“過去有的老書家,也書寫殷墟文(甲骨文),往往是寫一般鐘鼎銘文那樣,比較粗壯、厚重,忽視了殷墟文的特點,即殷墟文字是刻在龜甲獸骨上,所謂‘書鍥’,鍥者,刻也。應該著意表現出刀刻的味道來,力求寫來挺拔有力,而不在於厚實、平衡,它與一般的古籀或秦篆不同。 ”他說,“近幾年來,我不斷地在探索書法藝術,寫籀、篆、隸、分、行等各種書體,不僅著意於結字,而且更注重於篆書的章法、用墨的變化。在一幅作品中,講究字的大小,墨色的乾、濕、濃、淡,產生了明顯而強烈的對比,使它有神韻、有變化,不是呆滯而無生氣和韻味。 ”正是這種自覺的審美追求,使沙曼翁的藝術進入到自然空靈之化境。如果說書於1979年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橫披和臨《石鼓文》條幅還能清晰地看到蕭退闇的影子,沙曼翁也承認“我60歲以前篆書很像蕭老師,現在不同了。”那么87歲所作的篆書七言聯和88歲所作的兩件篆書橫披則已是脫胎換骨的曼翁家法了。這也恰應了他的那句話:“從事書畫藝術研究的不論是老、中、青,特別是老年人,最可貴的是:不甘於保守,不墨守成規,不斷探索,勇於開拓,努力突破舊模式,具有不斷的進取精神。 ”
事實上,在他的筆墨世界裡,篆隸書如水乳交融一般,難以區分。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和理性思考,沙曼翁在古稀之年實現了篆隸通變。幾十年來,他神遊於三代兩漢,終日與鐘鼎、簡帛、詔版、權量、碑碣、專瓦、寫經為友,把篆書的筆法結體、草書的筆情墨趣有機地融入隸書,又把簡帛書的自然天真之趣與碑刻隸書的渾厚古樸之氣相調和。更線上質上進行大膽嘗試,敢於運用古人慎用的枯澀之筆,使線條潤中帶燥,力追毛潤澀暢、蒼渾勁健之感,用他那“沙沙”的筆致表現極富感染力的線美。這種本來只在草書中方能見到的藝術語言使沙曼翁的藝術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現在,當我們回眸過去一百年的隸書發展歷程,如果說,俞樾、吳昌碩、沈曾植等為第一代代表性書家,黃葆戉、胡小石、來楚生、吳子復等為第二代代表性書家,那么,沙曼翁則與陸維釗、蕭嫻、趙冷月、錢君陶、吳進賢、宋季丁、孫其峰、沈定庵等無可爭議地擔當了第三代書家的領軍人物。
學術態度
沙曼翁嘗言:“書法肯定要繼承,先繼承才能傳下去,當然受老師的局限也不可取,沙曼翁說:‘學我者死叛我生’,背叛老師才能生,故而搞藝術要敢於變、善於變,事物都在變,天天變,如人天天變老,字不變怎么能行,可如何變就要用心思。書法是有源有流的,根據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變化,故意人為的變化是不行的。”
他還舉例告誡後學者要敢於“背叛老師”:“我的師兄鄧散本,篆刻方面主要求教趙古泥先生,當年我30多歲了,散木師兄40多歲時,我就說:‘你刻印的功夫已很好,完全可將趙古泥印風放一放,另師秦漢。’散木師兄大約是沒聽我的意見,否則不會一生囿於趙古泥印風的藩籬不能自拔。”
沙曼翁又強調“重在學古人能變古人,做到‘古中有我,我中有古’,‘領略古法生新奇’,不斷地變化,發展,逐步創立自家風格”。多年來沙曼翁創作中喜用的幾方自刻印:“得古法出新意”、“老來風格更天真”、“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等便是上述追求的真實寫照。同樣是繼承師輩,一泥師不化,一“得古法出新意”,結果大相逕庭。沙曼翁和糞翁(鄧散木別名)的同途殊歸足給今人以啟迪。
社會評價
的取法乎上、探本溯源的創作理念,沙曼翁畢生恪守。他認為:學習漢隸、漢分書,必須先學籀篆,因為漢代隸、分都是篆書中變化出來,斷沒有不明籀篆,而能寫出高古的隸分書的,而且還將不可避免地寫出錯別字和俗體字。沙曼翁是先學篆書後學隸、分書的,一方面是因為學習篆刻藝術的需要;另一方面,這是因為隸、分書是從篆書中變化而來。所以,古人有句名言:‘非究於篆、無由得隸’。
由此可見,不通篆書,學寫隸書,分書只能是依樣書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成為一知半解的作品,也說不上有什麼藝術水平的了。”沙曼翁的篆書得蕭退闇之真傳,走平正一路,而別於近代另一大家吳昌碩。但對個性風格的追求,沙曼翁並未受其師籠罩,而是多方探求、體悟,終在晚年形成清逸蘊藉、朴茂峻爽的獨特面目,較之乃師有明顯突破。這與其一貫倡導的“求變出新”的創作思想密切相關。
沙曼翁是當今書壇屈指可數的名宿,他的一生歷經了20世紀中國最為動盪的社會變革時期(20世紀50年代被錯劃成右派,但其書法、篆刻、文字學研究卻未曾有半點鬆懈)。在逆境中抗爭的他始終堅守不屈的獨立精神和對藝術真諦的追求。他傾畢生精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探究,對中國文字學、中國書法、中國篆刻、中國繪畫乃至茶道、佛學的參悟均臻自然之境。沙曼翁瞄準篆、隸書體作為畢生主攻的方向。對於沙曼翁的篆隸藝術,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他的好友林散之就有十分精闢的評價。對於沙曼翁的篆隸藝術,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他的好友林散之就有十分精闢的評價。林散之有詩寫道:
能從漢簡驚時輩,文習殳書傲俗儒;
左旋右抽今古字,縱橫篆出太平符。
循規矩於方圓,悟空靈之黑白。
將字作畫畫亦字,此真書道之狡賊。
縱觀近百年篆書藝術的發展,若以吳昌碩、羅振玉、丁佛言等為第一代代表性書家,黃賓虹、齊白石、蕭退銠、王福庵、鄧散木等為第二代代表性書家,那么,沙曼翁則與陸維釗、朱復戡、商承祚、陶博吾、徐無聞、劉自櫝、潘主蘭、蔣維崧等堪稱第三代代表性書家。
得意弟子
正式拜師求學於沙曼翁先生者為數不多;雖未正式拜師,但常遊學於沙師門下者,則數百人有之;曾向沙師請教過及受其影響之書法人,累計者有三千人,當不為過耳!知名者當也絕不少於七十二人。沙曼翁先生著名弟子有: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副主席言恭達,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徐利明、王冰石,西冷印社副社長中國書協篆刻委員會副主任李剛田,著名書法家唐思領,著名篆刻家馬士達等等。
部分作品圖片
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