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世界上有 4大沙塵暴天氣高發區,分別在中亞、 北美、 中非和澳大利亞。中國西北地區屬於中亞沙塵暴高發區的一部分。在中國古籍中,沙塵暴天氣也被記載為黑風、雨土、大風霾等。沙塵暴天氣,根據其發生時的能見度和風力,被分成沙塵暴、強沙塵暴和特強沙塵暴三個等級。
1979年中國氣象主管部門編定的《地面氣象觀測規範》中,有關沙塵天氣觀測術語有浮塵、揚沙和沙塵暴。2000年以來中國將沙塵天氣預報納入業務以後,又將沙塵暴分為三個等級:沙塵暴、強沙塵暴和特強沙塵暴。 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又先後發布了“沙塵暴天氣監測規範”(GB/T 20497-2006) 、“沙塵暴天氣等級”(GB/T 20480-2006) 等國家標準,採納《地面氣象觀測規範》中關於沙塵暴的等級劃分,並定義了沙塵天氣過程、沙塵天氣和沙塵暴天氣3個術語。
沙塵暴(sand and dust storm, sand storm, dust storm)強風揚起地面的塵沙,使空氣渾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km的天氣現象。
強沙塵暴(severe sand and dust storm)大風將地面的塵沙吹起,使空氣非常渾濁,水平能見度小於500m的天氣現象。
特強沙塵暴(extreme severe sand and dust storm)狂風將地面大量塵沙吹起,使空氣特別渾濁,水平能見度小於50m的天氣現象。
在中國的分布和變化
沙塵暴天氣在中國發生的區域分布很不均勻。王存忠等使用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周自江等整理出的觀測資料,計算分析了中國50年裡(1958—2007年)沙塵暴天氣的發生情況,總結出中國沙塵暴有北多南少、西多東少和兩個多發中心的基本特徵。在內蒙古西部阿拉善盟和新疆南部兩個沙塵暴頻發中心,沙塵暴的強度和範圍春季逐月演變明顯不同,反映出形成兩個頻發中心的天氣動力背景和下墊面有根本的區別。
中國1958—2007年沙塵暴年平均發生時間的區域分布(單位:小時)(王存忠等,2010)
在中國,每年發生沙塵暴天氣的時間在大幅度減少。1958—2007年中國沙塵暴發生的站時呈現震盪減少趨勢,其中後25年平均值比前25年平均減少了58.4%。減少過程經歷了兩次迅速減少、兩次振動減少、兩次和緩減少6個過程,每個過程的時間為8年左右。
中國1958—2007年觀測沙塵暴站累計時數的變化(王存忠等,2010)
中國觀測到沙塵暴天氣的範圍有明顯減小,南邊界。1958—2007年,最後沙塵暴結束年在95°E以東的地區北移,其中華北地區北移超過5個緯距。
中國1958—2007年中最後觀測到沙塵暴年的區域變化(王存忠等,2010)
預警信號與含義
沙塵暴天氣屬於災害性天氣,在預報到可能發生時,氣象主管部門會向全社會發出預警信號。預警分為三個等級:沙塵暴天氣黃色預警、沙塵暴天氣橙色預警和沙塵暴天氣紅色預警。三個等級的預警符號和意義如下:
災害
| 顏色
| 符號
| 意義
|
沙塵暴
| 黃色
| | 12小時內可能出現沙塵暴天氣(能見度小於1000米),或者已經出現沙塵暴天氣,並可能持續。
|
橙色
| | 6 小時內可能出現強沙塵暴天氣(能見度小於500米),或者已經出現強沙塵暴天氣,並可能持續。
|
紅色
| | 6小時內可能出現特強沙塵暴天氣(能見度小於50米),或者已經出現特強沙塵暴天氣,並可能持續。
|
影響
沙塵暴是一種極端天氣過程,通過起沙、傳輸和沉降過程將岩石圈、大氣圈、水圈、冰雪圈、生物圈五大圈層有機地聯繫起來,成為研究全球變化及其環境效應的重要紐帶和關鍵環節之一。沙塵暴過程向大氣排放大量的沙塵氣溶膠,據估計,全球每年進入大氣的沙塵氣溶膠達10~10噸,幾乎占了對流層氣溶膠總量的一半。這些氣溶膠直接影響地-氣系統輻射平衡,通過輻射強迫效應,影響區域和全球氣候,或作為雲的凝結核,影響全球水循環。有研究表明,粒徑小於100微米 的細沙粒子可以上升到6 千米 的高度,水平輸送可以達到6000 千米 甚至以上。沙塵粒子的遠距離輸送最終沉降,對海洋生態環境和其他國家環境會產生的影響。有證據表明,沙塵暴會通過“鐵肥效應”,影響海洋初級生產力,影響全球化學物質循環,改變碳循環效率。降落到冰川、雪蓋上的沙塵,會通過改變地面反照率或吸收太陽輻射的方式,影響冰川、雪蓋的消融速度。上述沙塵氣溶膠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氣候效應,最終影響氣候變化。
沙塵暴是世界性的氣象災害之一,直接破壞生態環境,危害人類健康、影響社會經濟發展。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沙塵暴大爆發,危害美國2/3國土面積,造成250萬人生態移民潮。之後投入300萬人治沙,並促使美國《水土保持法》出台。中國北方是沙塵暴多發地區之一,據統計,我國平均年沙塵暴日數在10天以上,部分地區超過20天,經濟損失十分驚人。在1993年5月5日發生在甘肅的一次SDS事件中:捲走116人,其中85人死亡,31人失蹤,另有264人受傷,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7.25億元。2010年,我國《氣象災害防禦條例》將沙塵暴列為十三種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同樣強度和範圍的沙塵暴,發生在不同的地區,所造成的損失差別很大:經濟社會越發達,損失越大;預報和防禦能力越強,損失越小。沙塵暴與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有重要的因果關係,人類活動對地面的擾動為沙塵暴提供了豐富的沙塵源,沙塵暴過程又會嚴重侵蝕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形成沙進人退的社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