沘陽之戰,南北朝時期齊與北魏爭奪沘陽的戰事。
基本介紹
- 名稱:沘陽之戰
- 發生時間:487年
- 地點:沘陽(今河南泌陽)
- 參戰方:齊,北魏
- 結果:齊軍力疲而退
- 參戰方兵力:北魏軍萬餘人
- 傷亡情況:北魏軍萬餘人
- 主要指揮官:桓天生(齊)、陳顯達(齊)、韋珍(北魏)
沘陽之戰,南北朝時期齊與北魏爭奪沘陽的戰事。
沘陽之戰,南北朝時期齊與北魏爭奪沘陽的戰事。齊永明五年(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正月,齊“荒人”桓天生與雍、司二州蠻族聯合,進占南陽故城降北魏。北魏軍萬餘人攻齊入沘陽(今河南泌陽)。齊命陳顯達率水陸軍前前往征討。兩軍交...
齊輔國將軍朱公恩途遇桓天生游軍,將其擊破,進圍隔城。桓天生引魏步騎萬餘人來戰,被曹虎擊敗,損失2000餘人。接著,齊軍攻拔隔城,斬其襄城太守帛烏祝,俘殺2000餘人。桓天生逃走。魏軍築城於醴陽(今河南桐柏西),陳顯達攻拔後,再進攻沘陽,十餘日仍未下,又遭魏守將韋珍夜襲,乃領軍南還。
齊魏醴陽之役 齊魏醴陽之役,永明六年(488)四月,魏於醴陽築城,齊武帝遣雍州刺史陳顯達率眾攻拔之,遂進攻沘陽。城中魏將士皆欲出戰,其鎮將韋珍主張待齊力戰疲弊而後擊之。於是,固城拒戰12日後,夜開城門掩擊齊師,顯達退兵。
齊破桓天生南陽之役是永明五年(487)發生的戰役。齊破桓天生南陽之役,永明五年(487),桓天生自稱桓玄宗族,據南陽(今屬阿南)故城,請兵於魏。齊武帝令蕭景先率步騎直指義陽,陳顯達率水軍向苑、葉,討伐天生。天生引魏兵萬餘人至沘陽(今泌陽),顯達遣將與戰於深橋(距沘陽40里),擒殺魏兵萬計,天生退保沘陽...
沘,漢語三級字,讀作沘(bǐ),沘江,水名,在雲南省西北部,瀾滄江支流。現代釋義 沘bǐ ⒈ 〔沘源〕地名,中國河南省唐河縣的舊稱。⒉ 〔沘江〕水名,在中國雲南省。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𤰞履切《集韻》補履切,𠀤音比。水名。出廬江灊縣。今謂之𣴪水。《前漢·地理志》廬江灊縣沘山...
《後漢書·孝和孝殤帝紀》記載,沘陽公主在永元三年(91年)金微山之戰後,夏六月,被尊為長公主。而 《後漢紀·孝和皇帝紀·上卷·第十三》記載,沘陽公主在永元元年(89年)夏六月,竇憲稽落山之戰燕然勒石之後,被尊為長公主。史料記載 《後漢書·本紀·皇后紀上》:“皇太后臨朝,尊母沘陽公主為長...
永明五年(487年),叛民首領桓天生引導北魏士兵侵犯南朝齊,在沘陽遭到大敗後,轉而攻打舞陰,殷公愍率軍奮起抗擊,擊敗北魏軍,斬殺北魏軍副將張麒麟,桓天生帶傷逃走。同年五月,北魏南部尚書公孫邃、上谷公張儵率領部下和桓天生一起,再次攻打舞陰,殷公愍再次擊敗北魏大軍。桓天生逃到荒遠之地。史籍記載 《...
寇臻(?~505年),字仙勝,上谷郡昌平縣(今北京市昌平區)。北魏大臣,南雍州刺史寇贊的兒子。事親至孝,輕財好士,歷任中川太守、沘陽鎮將、郢州刺史、弘農太守,受封昌平縣開國子。貪污納賄,為御史中尉所彈劾,罷官回家。正始二年(505年),去世,獲贈龍驤將軍、幽州刺史,諡號為威。人物生平 寇臻年十二...
章德竇皇后(?—97年),史佚其名,世稱竇章德、章德太后 。右扶風平陵(今陝西省鹹陽市)人。漢章帝劉炟的皇后,東漢“六後臨朝”中第一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 。光武帝皇后郭聖通的曾外孫女,大司空竇融曾孫女,母為東海王劉彊之女沘陽公主。建初二年(77年),選入掖庭,成為漢章帝劉炟的妃嬪,史稱“進...
鮑昱(10~81年),字文泉,上黨屯留(今山西長治市屯留縣)人。東漢大臣,司隸校尉鮑宣的孫子,兗州牧鮑永的兒子。建武初年,得到上黨太守戴涉舉薦,舉孝廉出身,起家高郡縣長,平定叛亂。遷沘陽縣長,政績卓著,受到荊州刺史的推薦,出任司隸校尉。漢明帝即位,出任汝南太守。永平十七年,擔任司徒。漢章帝建初四年...
勛尚東海恭王彊女沘陽公主,後其長女也。家既廢壞,數呼相工問息耗,見後者皆言當大尊貴,非臣妾容貌。年六歲能書,親家皆奇之。建初二年,後與女弟俱以選例入見長樂宮,進止有序,風容甚盛。肅宗先聞後有才色,數以訊諸姬傅。及見,雅以為美,馬太后亦異焉,因入掖庭,見於北宮章德殿。後性敏給,...
作為報復,次年義渠參與了公孫衍合縱楚、韓、趙、魏、燕的五國攻秦之戰。義渠趁秦軍主力與五國交戰之機,大敗秦軍於李帛。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義渠,攻取了徒涇等二十五座城池,義渠國力大損。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繼位時,義渠王前來朝賀,宣太后與義渠王私通,生下兩子。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
婦好為武丁和商王朝立下的最偉大戰功之一,就是率領一萬三千人的大軍征討西北的內蒙古河套一帶的敵軍之戰。這場戰爭對於殷商王朝乃至於整箇中華歷史,都具有偉大的劃時代意義。當然,武丁自己也屢屢率軍出征。在攻打巴方國(今湖北西南部)的時候,他和婦好一起領軍,並且分工合作——讓婦好在西南方設下埋伏之陣,...
比陽,《古今地名大辭典》稱其亦作沘陽,在今泌陽縣,故可知楚長城又南行到泌陽縣東部。西線 西線為北---西---南走向。其西內線,由南召縣喬端鎮的野牛嶺南下,經板山坪鎮的周家寨(古名金斗關),南入鎮平縣,繼向南入鄧州市境內的穰故城。據《南召縣誌》記載,與西內線相聯繫的古道有兩條:一條是馬市...
208年赤壁之戰後,原先短暫領有荊州的曹操只保住了荊州北部南陽郡、江夏郡與南郡的一部分,而中南部被孫劉聯軍占據。曹操之後從南郡、南陽郡中分出襄陽郡、南鄉郡,荊州成為三分割據的局面: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江夏、桂陽、長沙歸孫權,南陽、襄陽、南鄉歸曹操。一般認為這階段三家各占三郡的局面是“荊襄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