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濺帶

沖濺帶

沖濺帶又稱破浪帶。指自波浪開始變形產生沖濺地點到岸邊之間的地帶。

其寬度受水下岸坡坡度的制約,通常在100-200米之間,坡降平緩的海底其寬度可達數百米。在沖濺帶由於沖濺作用常形成沿岸沙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沖濺帶
  • 外文名:Swash zone
  • 又稱:破浪帶
  • 寬度:通常在100-200米之間
  • 定義:海岸和碎波線之間的區域
  • 所屬學科:地理學
簡介,特點,水下沙堤,

簡介

海岸和碎波線之間的區域被稱為沖濺帶。
碎波線是指波浪開始破碎的地方。碎波線的位置取決於即將到來的波浪的高度和方向以及潮汐情況。
在沖濺帶內破碎波變形並朝著海岸方向傳播,並且破碎波還可能二次破碎。通常沖濺帶內的碎波高度約為當地水深的0.4倍,但碎波高度的變化往往很大。碎波對吸入沉積物特別有效,然後沿岸流會沿著海岸線輸送這些沉積物或是將其輸送至更遠的海中。

特點

靠近浪基面附近,隨著波浪向岸傳播,水深愈小,波高逐漸增大,當水深為波高的兩倍時波浪開始倒卷破碎。其寬度受水下岸坡坡度的制約,通常在100~200米之間,坡降平緩的海底則可達數百米。在沖濺帶由於沖濺反作用常形成水下沙堤。

水下沙堤

水下沙堤是一種水下堆積地貌,它形成在淺水區沖濺帶,是沖濺作用的產物。當水深相當於1-2個波高時,波浪便發生沖濺,然後又比較小的波浪要素(波長、波高、波速)的波浪繼續向前,在相當於兩個新的波高深度處又形成沖濺。沖濺的產生,使部分波能損耗,發生沉積作用,形成堤狀的水下堆積地貌,稱為水下沙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