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秋蟲的地方

沒有秋蟲的地方

文章通過對沒有秋蟲的地方的詛咒和對秋蟲靈趣的讚美,熱烈而深刻地表達了作者不甘淡漠沉寂的生活、期盼沖向生活激流的強烈願望。作者戀念秋蟲的鳴曲,羨慕可以避開“井底似的庭院,鉛色的水門汀地”的秋蟲,正是作者不願辜負生活饋贈,讓生命充實起來的心曲的真實寫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沒有秋蟲的地方
  • 創作年代:1923年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葉聖陶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葉聖陶著圖書,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作品原文

沒有秋蟲的地方
階前看不見一莖綠草,窗外望不見一隻蝴蝶,誰說是鵓鴿箱裡的生活,鵓鴿未必這樣枯燥無味呢。
秋天來了,記憶就輕輕提示道,“淒淒切切的秋蟲又要響起來了。”可是一點影響也沒有,鄰舍兒啼人鬧弦歌雜作的深夜,街上輪震石響邪許並起的清晨,無論你靠著枕頭聽,憑著窗沿聽,甚至貼著牆角聽,總聽不到一絲秋蟲的聲息。並不是被那些歡樂的勞困的宏大的清亮的聲音淹沒了,以致聽不出來,乃是這裡根本沒有秋蟲。啊,不容留秋蟲的地方!秋蟲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鄉間,這時候滿耳朵是蟲聲了。白天與夜間一樣地安閒;一切人物或動或靜,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陽光和輕淡的雲影覆蓋在場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和輕微的涼風看守著整夜,在這境界這時間裡唯一足以感動心情的就是秋蟲的合奏。它們高低宏細疾徐作歇,仿佛經過樂師的精心訓練,所以這樣地無可批評,躊躇滿志。其實它們每一個都是神妙的樂師;眾妙畢集,各抒靈趣,哪有不成人間絕響的呢。
雖然這些蟲聲會引起勞人的感嘆,秋士的傷懷,獨客的微喟,思婦的低泣;但是這正是無上的美的境界,絕好的自然詩篇,不獨是旁人最歡喜吟味的,就是當境者也感受一種酸酸的麻麻的味道,這種味道在另一方面是非常雋永的。
大概我們所蘄求的不在於某種味道,只要時時有點兒味道嘗嘗,就自詡為生活不空虛了。假若這味道是甜美的,我們固然含著笑來體味它;若是酸苦的,我們也要皺著眉頭來辨嘗它:這總比淡漠無味勝過百倍。我們以為最難堪而極欲逃避的,惟有這個淡漠無味!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善感,迷朦的醒不如熱烈的夢,一口苦水勝於一盞白湯,一場痛哭勝於哀樂兩忘。這裡並不是說愉快樂觀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必求的,甜湯是罪惡的,狂笑是魔道的;這裡只是說有味遠勝於淡漠罷了。
所以蟲聲終於是足繫戀念的東西。何況勞人秋士獨客思婦以外還有無量數的人,他們當然也是酷嗜趣味的,當這涼意微逗的時候,誰能不憶起那美妙的秋之音樂?
可是沒有,絕對沒有!井底似的庭院,鉛色的水門汀地,秋蟲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而我們沒有它們的翅膀與大腿,不能飛又不能跳,還是死守在這裡。想到“井底”與“鉛色”,覺得象徵的意味豐富極了。
一九二三年八月三十一日作

作品鑑賞

本文是葉聖陶20世紀初的作品,作者以其精湛的藝術構思,質樸凝重的語言,傾吐了一個進步的熱血青年對生活的渴望和對理想的追求。文章意蘊豐厚、味道雋永,讀之耐人咀嚼,令人深思。
文章從環境的渲染起筆,營造出一種冷漠無味的藝術氛圍,暗示了“沒有秋蟲的地方”是一個沒有生氣、“趣味乾燥”的地方。而這樣的“不容留秋蟲的地方、秋蟲所不屑居留的地方”究竟是什麼地方呢?作者設定懸念,在篇末才有了答案。原來這種沒有生機、令人窒息的地方,是“井底似的庭院,鉛色的水門汀地”。在文末作者寫道:“想到‘井底’與‘鉛色’,覺得象徵的意味豐富極了”。由此可見,作者所說的“井底”與“鉛色”正象徵了作者所生活的那個黑暗而冷漠的年代。

作者簡介

葉聖陶
1894年生,江蘇蘇州人。原名葉紹鈞,字聖陶。作家教育家、編輯家。1911年11月,改為現名葉聖陶。筆名有葉錦、聖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1911年中學畢業後,成為鄉鎮國小教師。1916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尚公學校執教。1919年加入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新潮社”,開始發表小說、新詩、文學評論和話劇劇本。1921年與周作人沈雁冰鄭振鐸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共同舉起“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學旗幟。“五卅”運動,與胡愈之等人創辦《公理日報》,進行反帝愛國宣傳,後又主編中國濟難會的《光明》半月刊。1923年任商務印書館編輯。1930年任開明書店編輯。“九一八”事變後,參加發起成立“文藝界反帝抗日大聯盟”。1939年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6年後參加愛國民主運動,任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總務部主任。1949年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
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編審局局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輯,教育部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民進第六屆中央副主席、第七屆中央主席、名譽主席,全國文聯第一至四屆委員,中國作協第二、三屆理事、顧問,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是文學研究會在創作上最有成績的作家,也是五四時期除魯迅之外最重要的現實主義小說家。1921年冬,葉聖陶開始嘗試童話創作。《小白船》是他的第一篇童話,表達的是“愛”和“善”的理想主義。從1921年冬至1922年夏,他一共寫了23篇童話,於1923年結集出版,書名便是其中一篇童話的篇名《稻草人》。
創作了我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1929年)。其他作品還有:短篇小說集《隔膜》(1922年)、《火災》(1923年)、《線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厭集》(1928年)等。在長期的編輯生涯中,先後主編或編輯過《詩》雜誌、《文學周報》、《小說月報》、《中學生》、《中學生文藝》、《國文月刊》、《開明少年》、《筆陣》、《國文雜誌》、《中國作家》等多種重要的文學、語文教育刊物和幾十種中國小語文教科書,撰寫過十多本語文教育方面的論著,為語文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曾經發現培養和舉薦過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了《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

葉聖陶著圖書

基本信息

作 者:葉聖陶 著出 版 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沒有秋蟲的地方
出版時間:2009-1-1
版 次:1
字 數:245000
頁 數:292
印刷時間:2009-1-1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沒有秋蟲的地方》是葉聖陶20年代初的作品,文章採用對比的手法,在冷漠死寂的環境渲染之後,立即將文思轉入對有秋蟲的地方的追憶。一方面通過記憶中秋蟲鳴曲的描摹和愉悅心情的抒發,與現實寂寞無聲的無蟲之秋形成鮮明的對比,造成審美心理的反差,從而突出期盼之情的急切和無奈之心的焦灼,另一方面又通過對“絕響”的謳歌,引發出一種對人生的體驗和感悟。正是這秋蟲的鳴叫,使作者擺脫了死一樣的空寂,與他追求不平淡的生活的心理相應和。由此作者生髮開去,道出了一個熱血青年不甘沉寂的律動之情。

圖書目錄

輯一 過去隨談
生活
將離
客語
叢墓似的人間
過去隨談
做了父親
看月
中年人
蘇州“光復”
薪工
過節
樂山被炸
答覆朋友們
雜談我的寫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