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煎丸(《傳家秘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沉香煎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傳家秘寶》。具有消化冷積之功效。主治一切冷氣,心胸痞滯,腹脅疼痛,傷冷心痛。

基本介紹

  • 名稱:沉香煎丸
  • 出處:《傳家秘寶》
  • 組成:馬藺花、芫花、青橘、陳橘皮、蓬莪術、乾薑、吳茱萸、川烏頭、巴豆
  • 功用:消化冷積
  • 主治:一切冷氣,心胸痞滯,腹脅疼痛,傷冷心痛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

組成

馬藺花(頭醋二升熬乾)—兩,芫花(頭醋二升熬乾)二兩,青橘(湯浸,去瓤,焙乾秤)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瓤,焙乾秤)一兩,蓬莪術(炮,紙裹,碎)三兩,乾薑(炮)、吳茱萸(湯浸,去涎汁者,焙乾,炒黃)一兩,川烏頭(炮,去皮臍)一兩,巴豆(去皮、油,五個煎紫色)二十個。

用法用量

上為末,用好沉香一兩半為末,米酷二升,慢火熬成膏,加少許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至十丸,以溫酒送下。

功用

消化冷積。

主治

一切冷氣,心胸痞滯,腹脅疼痛,傷冷心痛。

附方

名稱:沉香煎丸
組成:沉香(銼)、丁香、葫蘆巴(炒)、附子(炮裂,去皮臍)、牛膝(去苗,銼,酒拌炒)、骨碎補(炒)、茴香子(炒)、石斛(銼,酒拌炒)、川芎、木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粗皮)、肉蓯蓉各半兩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炒生薑鹽湯送下,酒亦得
主治:攤緩不收,體重無力,肢節緩弱,運動不能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
名稱:沉香煎丸
組成:沉香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白附子(炮裂)、巴戟天(去心)、硇砂(飛,研)各半,補骨脂(炒)一兩,肉蓯蓉半兩(以上並先為末,以酒二升煎成膏,次入下藥)、乾蠍(去土,炒)一分,木香、防風(去叉)、當歸(切,焙)各半兩,桂(去粗皮)一分,茴香子(炒)、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各半兩,楝實(只取肉,微炒)、青橘皮(湯去白,焙)各三分
用法:後九味為細末,入前膏中拌和,如未成荊,用蜜少許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主治:肝元風虛,面多青黃,腹脅脹滿,悒悒不樂,口苦頭痛,飲食減少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名稱:沉香煎丸
組成:沉香、丁香、木香、胡椒、沒藥、丹砂(別研,水飛)、高良姜、檳榔(面裹煨熟,去面)、硇砂(別研,水飛,用石器慢火熬乾)、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石硫黃(別研,水飛)各一兩,阿魏(醋浸,去砂石,面和作餅,炙)、縮砂(去皮)、吳茱萸(陳者,湯洗,取沉者,炒)各半面,巴豆(去皮、心、膜,出油)二錢半
用法:上除研藥外為末,與研藥和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瓷器封。每服二丸,食前、臨臥以溫生薑、橘皮湯送下
主治:飲食不消,噫氣生熟,面黃腹脹,髒府不調,膈氣嘔逆不下食,噁心,心腹疼痛,及脾積氣,飲食進退,怠惰,水谷不化,瘴瘕積聚:小兒嘔逆,心腹疼痛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功用:化水谷,消積聚,除中滿,調順脾胃
名稱:沉香煎丸
組成:沉香、木香、胡椒、青橘皮(去白,焙)、阿魏(醋化,面和作餅,炙)、沒藥(研)、檳榔(銼)、丹砂(研)、硫黃(研)、硇砂(研)、高良姜各一兩,巴豆霜二錢匕,丁香半兩
用法:上藥徐研外,為末處研勻,用重湯煮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煎橘皮湯送下
主治:積聚心腹脹滿,不思飲食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