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沉澱室
- 外文名:desilter
- 拼音:chén diàn shì
- 套用:去除水中雜質
- 領域:化工領域
- 相關概念:沉澱
作用,分類概述,平流式,豎流式,輻流式,新型,水平管,注意事項,使用管理,避免短流,加混凝劑,及時排泥,防止藻類,
作用
沉澱室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後泥水分離的構築物,多為分離顆粒較細的污泥。在生化之前的稱為初沉池,沉澱的污泥無機成分較多,污泥含水率相對於二沉池污泥低些。位於生化之後的沉澱室一般稱為二沉池,多為有機污泥,污泥含水率較高。
分類概述
平流式
由進、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個部分組成。平流式沉澱室多用混凝土築造,也可用磚石圬工結構,或用磚石襯砌的土池。平流式沉澱室構造簡單,沉澱效果好,工作性能穩定,使用廣泛,但占地面積較大。若加設刮泥機或對比重較大沉渣採用機械排除,可提高沉澱室工作效率。流式沉澱室進出口形式及布置,對沉澱室出水效果有較大的影響。一般情況 下,當進水端用穿孔牆配水時,穿孔牆在池底積泥面以上0.3~0.5m處至池底部分不設孔 眼,以免衝動沉泥。當沉澱室出口處流速較大時,可考慮在出水槽前增加指形槽的措施, 以降低出口槽堰口的負荷。
豎流式
又稱立式沉澱室。池體平面為圓形或方形。廢水由設在沉澱室中心的進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進水的出口下設傘形擋板,使廢水在池中均勻分布,然後沿池的整個斷面緩慢上升。懸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錐形污泥斗中,澄清水從池上端周圍的溢流堰中排出。溢流堰前也可設浮渣槽和擋板,保證出水水質。這種池占地面積小,但深度大,池底為錐形,施工較困難。池中廢水豎向流動的沉澱室。池體平面圖形為圓形或方形,水由設在池中心的進水管自上而下進入池內 (管中流速應小於30mm/s),管下設傘形擋板使廢水在池中均勻分布後沿整個過水斷面緩慢上升 (對於生活污水一般為0.5~0.7mm/s,沉澱時間採用1~1.5h),懸浮物沉降進入池底錐形沉泥斗中,澄清水從池四周沿周邊溢流堰流出。堰前設擋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證出水水質。池的一邊靠池壁設排泥管(直徑大於200mm)靠靜水壓將泥定期排出。豎流式沉澱室的優點是占地面積小,排泥容易,缺點是深度大,施工困難,造價高。常用於處理水量小於20000m/d的污水處理廠。
輻流式
池體平面多為圓形,也有方形的。直徑較大而深度較小,直徑為20~100米,池中心水深不大於4米,周邊水深不小於1.5米。廢水自池中心進水管入池,沿半徑方向向池周緩慢流動。懸浮物在流動中沉降,並沿池底坡度進入污泥斗,澄清水從池周溢流入出水渠。
新型
近年設計成的新型的斜板或斜管沉澱室。主要就是在池中加設斜板或斜管,可以大大提高沉澱效率,縮短沉澱時間,減小沉澱室體積。但有斜板、斜管易結垢,長生物膜,產生浮渣,維修工作量大,管材、板材壽命低等缺點。正在研究試驗的還有周邊進水沉澱室、迴轉配水沉澱室以及中途排水沉澱室等。沉澱室有各種不同的用途。如在曝氣池前設初次沉澱室可以降低污水中懸浮物含量,減輕生物處理負荷在曝氣池後設二次沉澱室可以截流活性污泥。此外,還有在二級處理後設定的化學沉澱室,即在沉澱室中投加混凝劑,用以提高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能被氧化的物質和產色物質等的去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