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順年

沈順年1973年開始在浙江海寧市下屬的伊橋鄉工作,1992調入馬橋鎮工作,1997年出任馬橋鎮黨委書記,2003年撤鎮建街道後,他又出任馬橋街道黨委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順年
  • 國籍:中國
  • 職業:馬橋街道黨委書記
  • 性別:男
人物簡介,2011年11月14日中共海寧市委決定,人物訪談,

人物簡介

沈順年1973年開始在浙江省海寧市下屬的伊橋鄉工作,1992調入馬橋鎮工作,1997年出任馬橋鎮黨委書記,2003年撤鎮建街道後,他又出任馬橋街道黨委書記。1999年,馬橋開始建設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現為省級開發區),沈順年親任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至今。多年來,沈順年積極致力於特色園區的建設以及經編產業的發展。是浙江省成立省服務業聯合會副會長。

2011年11月14日中共海寧市委決定

主要貢獻沈順年同志任海寧市人民政府馬橋街道辦事處(經編園區)正鎮級調研員。沈順年被譽為“中國鄉鎮工業園區建設第一人”。在沈順年的帶領下,園區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經編產品生產、加工、研發、銷售基地,開創了國內經編產業的輝煌業績。經編產業用布中的燈箱廣告布、土工格柵布全國市場占有率分別為70%和40%,經編產業集聚規模和檔次名列全國前列,經編產業經濟總量名列全國第一。“行業協會”這一民間組織與基層政府有效互動,使信息資源和科技要素有了通暢的“就業”渠道。十年時間,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後來居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鄉鎮工業園到省級開發區,並一舉崛起成為“中國經編之都”
沈順年近照沈順年近照

人物訪談

沈順年:10年織就海寧“世界經編夢”
全球紡織網3月9日訊 一個海寧南郊不起眼的名為馬橋的小鄉鎮,如今成為“中國經編工業名鎮”、“中國經編之都”,在這背後默默編織了10年世界經編之夢的正是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沈順年。
而今,完成了“中國經編之都”的勾勒,他引領著馬橋經編從“以生產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快速轉型,以園區蝶變促產業提升,並挾這一優勢向“世界經編之都”的目標發起衝刺。
解決“做不好,賣不掉”
主持人:上周,你帶領馬橋經編園區的所有億元以上規模企業的企業主去蕭山、紹興、義烏進行為期兩天的考察研討,聽說這樣的考察每年都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考察活動的初衷是什麼?
沈順年:這樣的考察一般是每年兩次,春季一次、秋季一次,今年已是第五年了。第一是為了讓各位企業家出去開眼界;第二是為這些企業樹立發展的信心,尋找發展的榜樣。
主持人:這兩天我們也一直隨團,跟著企業家們一起去了蕭山的榮盛化纖、紹興的天聖·億豐化纖、義烏的博尼服飾和浪莎集團。為何要帶企業家去這四家企業?
沈順年:這四家企業各有特點,我把它們分別歸結為:大、轉、精、名。榮盛化纖是國內最大的化纖生產企業之一,10多年的發展歷史造就了產值過百億元;億豐化纖以化纖業起步,後又轉至別的行業,最後增強實力又重回主業,它的“轉”字說明,化纖產業不是夕陽產業,而是大有可為的產業;博尼服飾是專注於無縫內衣的製造廠商,只用了8年時間就讓博尼成為亞太最大的無縫織造基地,它的成功歸結於“精”,用精品賣“金價”;浪莎不用多說,創名牌、做名氣,小襪子做出大產業。
主持人:今年安排企業家考察企業的時間也非常有意思,上午考察的榮盛化纖和天聖·億豐化纖是上游產品的生產廠家,下午考察的兩家,博尼服飾和浪莎集團是生產最終面向消費者的成品,這樣的安排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沈順年:上午看的是我們的前道工序,可以做大做強,下午看的是我們的後道,學習創新、品牌、廣告投入、銷售網點建設。其實這兩頭恰恰也是目前經編園區的弱項,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兩頭小,中間大”。今年我們的主題是圍繞“轉型升級”,而真正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要做好兩個方面:第一要解決產業鏈的問題,前道的化纖、後道的產品是我們轉型升級的重頭,要真正做到產業鏈的延伸。第二還是圍繞解決科技創新問題,前道需要不斷地開發新品種,解決“做不出,做不好”的問題,後道要解決“賣不掉”的問題。
主持人:照這樣的趨勢,馬橋經編園區最終能否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呢?
沈順年:實際上我們現在是中間加工環節做得很成熟了,但是兩頭有點輕,現在轉型升級就是要把兩頭做起來。因為技術含量確實兩頭高,商務成本、附加值也是兩頭高。所以第一要解決“不怕做不出,只怕做不好”,重在提高研發能力、工藝處理能力;第二要解決“不怕做不出,只怕賣不掉”,重在行銷能力的培養。
主持人:今年參與考察的經編企業也有一個特徵,首先是億元以上規模,也是涵蓋了經編產業的前道、中間和後道,前道比如像海利得可以彌補18%的前道化纖短腿,後道可以在更大品牌創建中延伸,那么從一個經編園區管理者的角度,你對他們在產業鏈的兩端做大做強,信心有多大?
沈順年:可以說非常有信心,現在我們的企業在這方面的積極性非常高,過去做中間加工環節,可以說最舒服、最簡單、最方便,有資金購入設備、原料,就可以加工出來。但要真正做大做強還是要向兩頭延伸,核心競爭力就在這條完整的產業鏈上。
不僅是今天、明天,更要考慮後天
主持人:你把今年園區的發展主題定為“轉型升級、科學發展”,並希望這樣的主題能在實地考察中給企業家以現實的啟示。這5年來,這樣的發展主題是否也是每年在變?
沈順年:每年都有不一樣的主題。前年是“科技、品牌、創新”;去年我們的主題是“信心、提升和發展”,主要是應對金融危機。今年“轉型升級、科學發展”的主題,主要是為了應對後金融危機。
主持人:5年有5個不同的主題,這樣的“主題先行式”發展思路,對馬橋整個經編行業及園區的發展有怎樣的成效?
沈順年:應該說成效非常明顯,特別像去年針對危機確定“信心、提升和發展”主題以後,各項指標都完成得很好,工業總產值達到100多億元,尤其是效益還是近幾年來最好的,規模以上企業的利潤同比增長65%,就仿佛沒有危機一樣。
主持人:為什麼在效益增加,銷售額略增的情況下,將今年的主題確定為“轉型升級、科學發展”呢?
沈順年:做園區10年來,我的感覺是不僅要考慮到今天、明天,還要考慮到後天,沒有前瞻性的考慮,就不可能有領先一步的發展。假如我們不創新,滿足現狀或者故步自封,我們今天的優勢就可能在明天變成劣勢,在後天變成淘汰之勢。因此,唯有“轉型升級、科學發展”,才能讓經編園區在國內同行中保持領先之勢。
主持人:海寧的經編園區占據了全國經編市場的20%左右,這樣的規模就一個園區來說,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但它畢竟不是一個企業,你如何可以凝聚整個園區的力量,引導它們往“轉型升級、科學發展”的路徑上走?
沈順年:通過這幾年的發展,企業也嘗到了轉型升級的甜頭。最明顯的變化是現在老闆們見面不再單一比今年賺多少錢,而是相互比今年有多少新產品研發、有幾個行業標準參與制定、是否拿到了高新技術企業的榮譽等。
從“經編世界”到“世界經編”
主持人:從2000年馬橋經編園區建成算起,如今正好是第十個年頭,馬橋從10年前一個海寧南郊不起眼的小鄉鎮,成為如今的“中國經編工業名鎮”、“中國經編之都”,經編也從鮮為人知的行業,成為海寧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從你的角度來看,經過10年的發展是否馬橋經編已經為轉型升級積累了足夠的資源和條件?
沈順年:首先,在國家層面也鼓勵自主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製造大國變成製造強國;其次,國際經濟的發展要求我們承接好產業的轉移,形勢逼迫我們必須要轉型升級;第三,成本提升,比如勞動力成本在經編園區平均每年增長20%以上,如果附加值不增加,企業就難以生存。轉型升級不是口號,而是“一要保活命,二要保生命”。
主持人:你準備用3年時間在園區持續投入1000萬元,引導企業轉型升級。3年後,園區將有什麼樣的變化?你用10年時間將馬橋這個小鎮打造成了“中國經編之都”,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沈順年:力爭從“中國經編之都”,成為“世界經編之都”,達到這個目標,快一點的話,是5年到10年。經編園區的發展一般是5年一個台階,第一個5年是產業集聚,量越大越好;第二個5年重點在研究規模和產業鏈,強調產業鏈延伸;接下來的一個5年主要是圍繞自主創新、品牌創建和轉型升級。
主持人:在這10年中,對於整個海寧經編產業而言,是否也有過走彎路的時候?
沈順年:彎路肯定有,包括現在還有,但是這個問題很難解決。有人說過,成也產業集群、敗也產業集群。同質化競爭,從經編園區誕生開始就一直存在。關鍵是要引導企業走差異化競爭,完善產業鏈,培養大的龍頭企業,你要上高速公路、快車道,但是必須讓出低速道給小企業,然後小企業給大企業做補充,風險共擔,這才是園區良好的生態圈。
主持人:你花了10年時間培育了“中國經編之都”,如果你把同樣的時間花在經營自己的企業上,以你的才能和對這個行業的熟悉與人脈,也會有不錯的成果,那么支持你一直如此投入的信念是什麼?
沈順年:當初也是無意地走上了這條道路,但上路後必須一直往前。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效、達到這樣的成果,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成就感已經足以支持我繼續堅持下去。從參加工作開始,我一直在鄉鎮工作,馬橋是我待的時間最長的鄉鎮,能夠將自己畢生的精力傾注在一件事上,並做成這件事,這也是人生的最大成就。
點評人:嘉興學院經濟學院 徐永良教授
面對“中國經濟成長之謎”,學術界很少有人能說得清這背後的原因。然而,由一個“馬橋經編”十餘年成長之路,卻似乎在不經意間給了世界一個示範性解答。
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沈順年,一個兼任著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行業協會會長,還擔負著企業引領者角色的“混合體”,使市場形成了同向疊加的合力,讓政府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從而使曾經是星星之火的經編“種子”在馬橋呈現燎原之勢。更有意思的是,“行業協會”這一民間組織與基層政府有效互動,使信息資源和科技要素有了通暢的“就業”渠道,從而得以發揮其最大的效能。這些何嘗不是一種對“中國經濟成長之謎”活生生的現實解答呢?
目前,成為“世界經編之都”的夢想已經“躍然而至政府部門的紙上”,“內部差異化”和“延伸產業鏈”也已經成為政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途徑指向,沈順年和其帶領的企業家群體,以及政府行政管理部門,又將給我們演示什麼樣的迷局之解呢?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