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鎬,字師昌,號新周,出生於明清鼎革年代(1649—1726),今安徽省望江縣沈沖鄉嘉濱老屋。以博學鴻儒而贏得進士功名,曾出任四川省屏山縣知縣。其稟性瀟灑,視富貴如浮雲。為時不久,即棄官歸隱林泉,著書立說,遺稿累累,卷帙浩繁。以《六圃地學》、《四民便用字韻》最為士林所稱頌
基本介紹
- 本名:沈鎬
- 字號:字師昌
號新周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簡介,生平,典故,其他信息,
簡介
童年時代,他天資聰穎,讀書十分勤奮,鄉人譽其讀書有過目不忘之資質。後因家境每況愈下,加之其父在其16歲那年遽然去世,致使少年沈鎬一度伴隨其仁慈善良的嬸娘背井離鄉,四處飄泊。傳說其曾路過江西瓷都景德鎮,被一瓷器店老闆發現並賞識,請其為之畫“碗花”(即在瓷器上畫上花、草、蟲、魚的圖案),不負少年才子之名的沈鎬,當仁不讓,當即以精湛的畫技,藝驚四座,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
生平
沈鎬曾在20歲時為圖進取,遠走鄱陽等地。“旋因世事艱難,謀事不就,鬱郁而歸”。儘管如此,生性有著“特立獨行”色彩的沈鎬,並不氣餒。他一邊以教書為生,清貧度日;一邊“焚膏繼晷”,發憤鑽研經史典集。歷經五載青燈寒窗之後,沈鎬終於“學業大進,果舉秀才”。然而,命運多舛的沈鎬,卻一直未能擺脫家庭、婚姻、生活的坎坷。僅就其婚姻史而言,沈鎬在精神上幾度受到沉重的打擊。先是原配夫人胡氏過早仙逝,後是賢淑多能、識字明理的繼配盂氏,年僅三十五歲便因肺病不治而卒;再後來,其續配之蘇氏,卻又常害家庭負擔過重,不時對一介書生的沈鎬存有不諒之詞。最令人齒寒的是,同時也是使沈鎬為之常作錐心之痛的是,其長子年幼就患上了雙目失明之疾,其後兩胞胎也先後離開人世。而沈家所有的遺孤遺孀、內外20多口全靠他一人撫養,其艱辛之至,由此可見一斑。悲憤抑鬱之下,沈鎬沉重地寫下“所賴惟館穀,妻子常饑寒”這極具辛酸意味的詩句。但是,命運的無情乃至殘酷並不能擊垮這位一身傲骨的書生,反之更激發了他直面生存、激流勇進的勇氣。僅在短短的幾年內,這位“既為人師,亦添時名”的才子沈鎬就以一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治學姿態,遨遊在書山學海。“凡經學、史學、地學、音韻學,俱潛心研究,且矢志不移。“蒼天不負有心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沈鎬終於“登江南賢書”,繼之康熙四十八年,年屆花甲的他“考中科進士”,一時名聲大震。在《沈氏族譜》里有這樣一段記載:“十四派祖鎬公,以博學鴻儒而贏得進士功名,曾出任四川省屏山縣知縣。其稟性瀟灑,視富貴如浮雲。為時不久,即棄官歸隱林泉,著書立說,遺稿累累,卷帙浩繁。以《六圃地學》、《四民便用字韻》最為士林所稱頌……”。?
典故
沈鎬一舉成名之後,其時,慕名而來以文會友的不乏其人。相傳某年在沈鎬家鄉一個名叫“南廟”的地方,鄉人請來了一支外地戲班來此演戲。戲班老闆慕名敦請沈鎬為戲班書寫橫幅。沈鎬欣然應允,並大筆揮寫“蟲、二”兩字。當時,戲班老闆看了,丈二和尚摸不著腦袋,頗是不解其意,但又不便多問,只好將沈鎬寫的橫幅照舊懸掛於戲台之上。恰巧,唱戲的那天,桐城兩才子方苞與戴名世前來訪沈鎬,當他倆看見這相橫幅,不禁同聲說道:“沈鎬果然才子也!”原來,沈鎬所書“蟲、二”兩字,含義深矣。它的寓意是“風月無邊,因梨園多風月之事,所以他故意將“風月”二字的偏旁略去,獨剩“蟲、二”兩字。又相傳沈鎬曾為望江縣太慈寺書寫一副演戲聯曰:“說甚么敗俗傷風,大聖人訓誡千秋,刪詩尚留鄭衛;這無非逢場作樂,小娘子歌彈一曲,演戲胡罰東西”。此上聯之意是:古聖人刪詩尚留有鄭風;下聯之意是:為什麼演一場黃梅戲卻要遭到禁止和罰款。整副對聯以同情勞動人民,不滿於封建社會壓制為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