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調民

沈調民(1902-1931) 吳興南潯人。祖業絲,以沈永昌絲行發家,建大住宅於南西街寸池潭口,後因輯里絲外銷失敗,父母早亡,家道中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調民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2年
  • 逝世日期:1931年
簡介,事跡,

簡介

民國12年(1923),他進上海聖約翰大學肄業,為學校高材生。1925年5月,上海發生“五·卅”南京路慘案,聖約翰大學中國師生抗議帝國主義血腥屠殺,為蒙難學生升半旗誌哀,竟遭英籍校長撕毀國旗,宣布學校解散。沈調民與同鄉同學沈石麒忿然離校回南潯,聯合在聖約翰大學肄業的周心遠,在南洋大學(後改交通大學)肄業的劉承械及東吳大學上海法學院應屆畢業的李慶升等,於6月10日在周心遠家集會。決意為發展家鄉教育,培養人才,創辦南潯中學(後以6月10日為南潯中學校慶節)。他們的辦學創舉,得到周柏年的支持,張靜江捐資500元作開辦費,借潯南報國寺的部分房屋改修為校舍,因陋就簡,於是年秋季開學,由沈石麒為校長,沈調民為教務主任,李慶升為總務主任,另聘嘉業藏書樓施韻秋為國文教師,設國中一、二年組兩個班級,學生僅21人。民國15年(1926),增設了國中三年級,還合併了附設在絲業國小內的精勤學社(專為有錢子弟補習,準備到外埠報考中學。)增辦了高小二年制的中學預科。是年秋季始業,學生自21人增至60餘人。加強了他們辦學信心。為擴建校舍,沈調民向親友合了一個1000元的會,得以渡過難關。

事跡

民國16年(1927),南潯中學第一屆畢業生三人,都考取了上海光華大學附屬中學高中,博得了學生家長的信任。秋季開學,學生增加到103人。這年暑假,沈調民為完成他的學業,以便更好地為學校服務,去上海復學,改人光華大學文科。1928年光華大學畢業返校,受吳興縣教育局聘請,到南潯馬家港的高等國小(後改為區立第一國小)任校長。民國18年(1929),為加強南潯中學校務,他辭去區立第一國小校長職務,重返潯中擔任教務主任,並推薦潯中教師北京大學畢業的金式斌繼任校長。為發展地方文藝創作,由他主編,南潯印刷公司鉛印了一本仿北京的《語絲》十六開本不定期的刊物,定名《鄉曲》,選載師生作品,頗受師生歡迎,惜因經費無著,只出了兩期就停刊了,以後改出32開本的《潯中月刊》。沈調民知識淵博,言傳身教,深得師生愛戴。
1930年秋,瀋陽發生“九·一八”事變,日軍侵占東北三省,沈調民憂國憂民,加之家庭負擔重壓,精神有點失常。1931年暑假後,他辭去教務主任,在家休養。10月24日突然自殺,年僅30歲。他留有絕命詩云:“枝頭花朵飲泣,群星天上流淚,打開了神秘門,乘化歸去。國事太頹唐,家事復煎迫,身心何堪慟傷,寧長已矣。”南潯中學師生與全鎮國小教師及各界,在積穀倉穰福堂為他舉行了追悼會。沈石麒在悼詞中說:“他是芥子堆里的琥珀,鋼針間的磁石。有他在,全部不顯得散漫,他有毅力,有嚴厲勸勉的態度,有循循善誘的教法,有知識豐富的頭腦,有娓娓不倦的談風。他是在國難、家難、身難的煎迫下,走上了自殺的道路。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發揚他的愛國精神,繼承他的辦學毅力,努力奮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