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爺坐轎

這是一種民間鬧“紅火”時的活動項目,主要流傳在太谷縣境內及其附近一帶地域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老爺坐轎
  • 解釋:民間鬧“紅火”時的活動項目
  • 地點太谷縣
  • 原名:老爺坐
沈老爺坐轎
沈老爺坐轎原名老爺坐。相傳明清時,每逢大旱人們到介休綿山取水,返回時,在太谷縣境內的白城舉行慶典活動,組織民間節目表演,常常便演出“老爺坐轎”。演出者中有一名姓沈的老者,經常組織和參加這種演出,在民間藝術表演方面頗有專長,而且藝術水平很高,在民眾中有很高的聲望。這位沈老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將“老爺坐轎”這一舞蹈更名為“沈老爺坐轎”。
“沈老爺坐轎”,原由一表演,坐轎人雙手持兩根抬桿,桿兩端各飾一名假轎夫,邊唱過舞,酷似兩人抬轎一人坐。到民國年間,這種表演形式發生了演變。發展成了一人坐轎一人抬的形式。坐轎的人扮演沈老爺的角色,肩頭搭一根布帶(布帶連線轎的兩側),雙手握左右兩根橫桿,將轎身提起。胸前,一雙假臂,呈環抱的樣子,腹前一雙假腿,成為彎曲狀態。身後跟著一名轎夫,肩挑抬桿。這一舞蹈在民間頗為活躍,主要表現沈老爺春風得意的情景及轎夫在行進中的情緒變化。這一民間藝術在表演時幽默滑稽,充滿情趣,引人發笑。
表演時的伴奏樂器有管子嗩吶笛子等,經常使用的曲牌為“牛頭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