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竹白

沈竹白

沈竹白(1878—1914),祖籍浙江紹興,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東渡日本,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8年,赴開封,為啟迪文化,喚醒民眾,捐資開辦醒豫講演所、醒豫閱報社,利用這些場所揭露滿清政府腐敗無能,宣傳革命主張,啟發民眾覺悟。1911年12月為回響武昌起義,革命黨人定於1911年12月22日夜在河南發動起義,沈竹白擔任政學界聯絡工作。中華民國成立後,沈竹白籌資在開封創辦平民織染廠、太陽宮實習工廠,從上海引進新技術,織造布匹、被面等,所出產品質優價廉,對抵制洋貨、提倡國貨起到了積極作用。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1914年1月12日,沈竹白被袁世凱密探監視,1月15日不幸被捕。1914年1月28日英勇就義。

基本介紹

  • 本名:沈竹白
  • 字號:號明甫
  • 所處時代:清末民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浙江紹興
  • 出生時間:1878年8月28日
  • 去世時間:1914年1月28日
  • 主要成就:回響孫中山二次革命
  • 中文名:沈竹白
  • 別名:嘉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紹興
  • 逝世日期:1914年1月28日
  • 職業:革命志士
  • 政黨:中國同盟會
  • 主要成就:回響孫中山二次革命
人物簡介,幼年時期,日本學習,南朱北沈,英勇就義,後輩情況,人物紀念,

人物簡介

沈竹白,號明甫,祖籍浙江紹興,後遷河南許昌,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878年出生,自幼聰穎,1905年東渡日本,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並結識了張鐘端等人,積極參與革命黨與保皇黨在政治思想領域的論戰,在《河南》雜誌上發表文章,1914年1月28日被張鎮芳殺害。

幼年時期

沈竹白祖父曾在清吏部任職,歷任河南許州州判、裕州知州,沈竹白父親歷任羅山知縣、汝寧府汝南埠通判。
沈竹白弟兄五人,他最小。幼年的他聰明好學,在母親的教誨下,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記者在沈竹白孫子沈毅家中,得見其繪畫遺作,頗見功力。開封烈士陵園,還收藏著他曾彈奏過的風琴。
“因我曾祖與袁世凱有舊交,當袁世凱回項城葬生母劉氏時,我祖父沈竹白隨父謁袁。袁世凱欣賞他是個青年才俊,1903年,令他赴天津督署,委任他為督署文案。他堅辭不就,入天津北洋大學讀書。”——沈竹白後輩沈毅。

日本學習

1905年,沈竹白東渡日本,第二年由胡經武(胡瑛,著名反清志士)介紹,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並結識了張鐘端等人。他積極參加革命黨與保皇黨在政治思想領域的大論戰,為《河南》雜誌撰寫文章。他以“不白”的筆名,在《河南》第五期上發《警告同胞勿受要求立憲者之毒論》,文中寫道:“……士與士聯,商與商聯,工與工聯,或罷市、示威、抗稅運動。眾心如一,可貫金石,豈懼專制之政府耶……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有。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

南朱北沈

1908年回國定居開封。任中州公學總辦、河南提學使署督學,暗中聯絡同志進行革命活動。1911年張鐘端組織河南起義時,擔負政、學界的聯絡工作。起義當晚柴德貴發動突然襲擊,包圍會場大肆捕人時,沈竹白亦遭逮捕,旋即被釋。有訊息說是由北京某權威人士出面始獲準釋放的。這權威人士究指何人?據史料記載沈竹白之父沈宣昭,清光緒年間曾任項城知縣,與袁世凱有舊交。袁回項城原籍葬其生母劉氏時,沈竹白曾隨父前往弔唁,深得袁的賞識,曾有委沈竹白為督署文案之諾,這次就是通過袁世凱的干預,沈竹白才得以釋放。
1911年12月24日張鐘端等11烈士慘遭殺害,暴屍荒野,無人敢於收殮。“白沙盈赤血、飛雪冪橫屍”,真是慘不忍睹。沈竹白尤感傷痛,他不計個人利害,決心收殮遇難同志的屍體,他一方面與慈善機關疏通關係,利用他們的名義;一方面找到操辦喪事的槓鋪商量,請他們出人收屍。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他帶領槓夫親至刑場尋找烈士遺骨。由於事過數日,又是夜晚,視線不清,屍骨很難辯認,當晚急匆匆把收得的屍骨抬到開封南關官坊義地,在事先早已挖好的墓穴中安葬了下來。
沈竹白的義舉再次震動了清廷,河南當局下令逮捕沈竹白。沈聞訊後星夜出走,繞道天津,逃往上海。在上海沈竹白受到中國同盟會總部的親切接見,對其行為“皆以粵之朱執信收葬黃花崗72烈士目之”。“南朱北沈”之說,證明沈竹白受到了人民的尊敬。
1912年5月20日,《大中民報》在《將豎起紀念碑》中寫道:“去歲諸烈士屍骸經沈竹帛(白)君代為收殮,暫柩南關。昨沈君又面請張都督籌款遷葬,並建設紀念碑事宜。張都督已允,首先提倡捐款,想此事不日即可舉辦矣。”
1912年,同盟會內部分裂,一部分人加入袁世凱的御用工具統一黨。為抵制逆流,沈竹白與多人發起組織河南社會黨,介紹同志入黨,鞏固革命成果。
民國成立後,沈竹白返回河南,為就義烈士遺屬的善後及建立紀念碑事宜,他一面上書省議會,一面面見豫督張鎮芳,提出請求,終於獲準給烈屬發放撫恤金。
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全國譁然。沈竹白時任洛陽火車站貨捐局局長。在洛陽楊少萬家中召集同志開追悼會時,他慷慨陳詞,為宋教仁撰輓聯曰:“國會將成,先生遇害,未伸大志,未展大才,在九泉下安能瞑目?正凶已獲,主使難逃,必揭其皮,必剖其腹,視五臟中究是何心!”

英勇就義

不久,孫中山發動了討袁“二次革命”,沈竹白積極參與。據開封《時言報》1917年4月14日追述沈竹白事跡寫道:“沈嘉炎,字竹白……民國二年與楊少萬、劉培之同受黃興(字克強)委任,在鄭、洛招待國民黨國會議員,於二次革命號召同志,密謀河南獨立……”
當時,洛陽人楊少萬(楊瑾華)以行商作掩護,往來陝、豫、魯之間進行革命聯絡,在山東周村被密探跟蹤逮捕,押解開封。楊案株連數十人。
當時袁世凱表弟張鎮芳出任豫督,他派出密探和軍警,偵緝革命黨人的行跡,張鎮芳一直視沈竹白為“不安分人物”,只因他有社會聲望,不敢貿然逮捕。
張鎮芳指使河南省國稅廳籌備處處長俞泰初出面,先撤沈竹白洛陽火車站貨捐局局長之職,再從洛陽調回開封。
1914年1月12日,沈竹白回到開封,被密探監視。1月15日8點鐘被捕。
當時,在開封軍警聯合會司令部任職的沈德本,與沈竹白同鄉同族,竭力為其開脫,張鎮芳拒絕求情,以“該犯在北洋暗結孫黃,此次湖口倡亂,復為西行黨人東道主”罪名,擬將沈竹白殺害。
1914年1月28日(農曆正月初三),沈竹白乘囚車赴刑場途中,開封大街小巷布滿軍警,柴得貴馬隊嚴密警戒,還中斷了郵電。軍警從圍觀人群中,拉出兩個衣衫襤褸者推上囚車,稱其“圖謀不軌”,以示彈壓。
沈竹白頭戴獺皮帽,身著黑呢子大衣,神態從容,頻頻向路旁民眾點頭告別,民眾掩面而泣。
沈竹白在開封孝嚴寺後慷慨就義,年僅36歲。他在遺言中道:“各國革命流血,譬之一盆;中國只有一杯,不亦甚易乎!”
沈竹白就義後,靈柩安葬於開封東郊大花園村墓地,後人撰文讚頌道:“生稟異志,性同金石,鋃鐺甫卸,艱難何避,憤葬同志。不屈不撓,義幟再舉,忠貞自矢,丹心碧血,永昭青史。”

後輩情況

沈竹白只有一個獨生子,名沈世祺,字東浦。為避禍,沈竹白妻子帶沈東浦連夜離開開封,回到娘家江蘇省海門縣居住。
時局穩定後,母子二人又回到開封。之後,沈東浦拿烈士撫恤金受教育,1923年10月考入開封二中,參加了中共外圍組織——河南青年協社,因“鬧學潮”,被校方以“共黨嫌疑”之名開除。
1929年,他考入河南大學社會學系,仍是學生運動積極分子。抗戰爆發,他和11個同學(其中有箇中共地下黨員)成立了心心社,編輯一本《心音》雜誌,宣傳抗日,共出三期。
1931年,南京召開了一次全國青聯會議,河南共派出五個代表,他是河南大學唯一的代表,向當局請願表達抗戰決心。
1933年河大畢業後,沈東浦曾任河南省民眾教育館館長,搞民眾教育。之後日本人進了開封,他擔任戰時民眾教育工作團主任,帶團隊撤往南陽,沿途貼標語,宣傳抗日,團里有幾個年輕人傾向革命,他給予幫助,支持他們去了延安。
新中國成立後,他參加河大培訓班,在河大圖書館工作,1975年病故。
“父親受祖父影響,有革命性與正義感。為人正直豁達。新中國成立後,他歷經坎坷,歷次運動都是運動對象,曾被打成右派,1978年才予改正。”沈毅道。
沈東浦有五男一女六個孩子,沈思、沈毅、沈達、沈雁、沈平、沈潛。
“我們兄妹六人,基本比較平順,但受家庭影響,沒有一個上過正規大學,所幸都能自立。我後來加入‘民革’,擔任‘民革’開封市委副主委兼秘書長,開封市政協常委。兩個弟弟沈平與沈潛都定居於美國紐約。”沈毅道。
現在這個家族中,繼沈毅加入“民革”之後,沈毅之女和侄女也先後加入“民革”。

人物紀念

開封辛亥革命紀念園內,為沈竹白立了一座漢白玉紀念碑,以示不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