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梅岡》是明代文學家張岱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沈梅岡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張岱
- 作品出處:《陶庵夢憶》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沈梅岡
沈梅岡先生忤相嵩,在獄十八年。讀書之暇,旁攻匠藝,無斧鋸,以片鐵日夕磨之,遂銛利。得香楠尺許,琢為文具一,大匣三、小匣七、壁鎖二;棕竹數片,為箑一,為骨十八,以筍、以縫、以鍵,堅密肉好,巧匠謝不能事。
夫人丐先文恭志公墓,持以為贄,文恭拜受之。銘其匣曰:“十九年,中郎節,十八年,給諫匣;節邪匣邪同一轍。”銘其箑曰: “塞外氈,飢可餐;獄中箑,塵莫乾;前蘇後沈名班班。”梅岡制,文恭銘,徐文長書,張應堯鐫,人稱四絕,餘珍藏之。
又聞其以粥煉土,凡數年,范為銅鼓者二,聲聞里許,勝暹羅銅。
白話譯文
沈梅岡先生因為觸怒奸相嚴嵩,在獄中被關押十八年。沈先生在獄中讀書之外的空閒時間,都用於鑽研雕刻工藝,因為獄中沒有辦法得到斧頭和鋸子,就用一塊鐵片日夜打磨成了鋒利的刀具。他得到一尺多的楠木,把它雕琢為一個文具、三個大匣子、七個小匣子和兩把壁鎖;用幾片棕竹就做成一把扇子,有十八根扇骨,用榫頭連線,用針線縫綴,用鎖鍵緊固,扇子製作得堅固而又細密,能工巧匠也達不到他的水平。沈先生的夫人請求我曾祖父為沈先生寫墓志銘,並以沈先生獄中的作品為見面禮。我祖父恭敬地接受了,給匣子作的銘文是:“十九年,陪伴漢朝中郎蘇武的是旄節;十八年,陪伴直言敢諫身陷囧圖的沈梅岡是這個匣子;無論是旄節還是匣子,它們主人的氣節同出。”給扇子作的銘文是:“塞外的氈毛,飢餓了可以吃;獄中的扇子,沒有沾染上灰塵;前有蘇武后有沈公,他們的英名都載入史冊。”梅岡先生親手製作的匣子和扇子,我祖父作的銘文,徐文長的書法,張應堯先生的鐫刻,當時人稱四絕,我一直珍藏著。後來,我又聽說沈先生用黏稠的米粥和泥土,花了幾年時間,做成模具澆鑄成了兩架銅鼓。敲擊銅鼓的聲音可達一里多外,超過了暹羅國的銅鼓。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後改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六休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張岱出生於官僚之家,家境富裕,年輕時四處遊歷,見識頗廣,又時常休閒遣興於各類藝術之中,生活可謂安逸清閒、豐富多彩。明朝滅亡之後,張岱因拒絕進入清廷任職,從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變成了下層貧民,生活窮困潦倒,後來更是以入山著書以終。張岱擅長散文,一生著作頗豐,包括《琅繯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夜航船》《石匱書後集》 《四書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