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忠源
- 出生地:湖北武漢
- 出生日期:1951年2月
- 性別:男
研究方向,學術思想,學術成果,論文,著作,科研,學術繼承人,醫案,
研究方向
從醫四十年,長期從事內科·肝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吸蟲肝病、脂肪肝、藥物性肝炎及消化系統疾病。參與國家科委“六五”七五“”攻關課題“中醫藥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及“肝鬱本質的基礎與實驗研究”。1992年,主導課題“中醫藥治療慢性B肝的概況與探討”獲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
學術思想
沈教授在長期的臨床、教學、科研實踐中,創立了一套以中醫巨觀辨證為主,結合西醫微觀調節的手段,選擇特異性中藥組方施治的方法治療肝病系統及消化系統疾病,並強調“病人為本,醫人以德,療有成效”,其具體思想如下:
1.以中醫巨觀辨證為主體 中醫認識疾病重視病因累及臟腑,認識臟腑是從功能方面出發的,而臟腑機能是以氣血為本,強調“正氣記憶體,邪不可乾”﹑“有諸內必形諸外”。如慢性B肝,其病因B肝疫邪,多為濕熱邪毒久蘊,導致肝鬱血瘀,氣血失調,脾腎虧虛,治療必須解毒祛濕,疏肝化瘀,調理氣血,益脾補腎。
2.結合西醫微觀調節 西醫認識疾病也強調病因傷及內臟,但認識的臟器是從解剖學角度出發的。內臟作用的功能較為複雜,也強調內在因素致病。慢性B肝是由於機體免疫功能低下,B肝病毒感染進入肝臟,在肝細胞核內整合複製轉錄,引起免疫調節失常而導致肝臟損傷,出現免疫、血清學的變化和一系列症狀、體徵。西醫重視診斷及病因治療,用藥針對的客觀性較強,故西醫治療B肝的手段主要是抗病毒,增強免疫調節、抗肝損害及恢復肝臟功能等方面。將西醫診治手段融入中醫藥治療之中,可克服盲目性。
3.選擇特異性中藥組方施治 所謂特異性中藥,是指對B肝有著特殊療效的中藥。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確定。其一,通過科研成果判定的有效藥物,例如:抗B肝病毒的苦參、北豆根;提高免疫的黃芪、淫羊藿;抗肝損害、恢復肝功能的丹參、女貞子。其二,指傳統治療肝膽病的有效藥物,如柴胡、鬱金、茵陳等等。具體來說,對於B肝,將西醫的診斷及治療手段作為篩選有效藥物的前提條件之一,而且所選藥物又不能偏離中醫巨觀辨證施治用藥的軌道。
上述三個方面進行有機的結合,其選藥組方原則務必具有抗病毒、調節免疫機能﹑抗肝損害而恢復肝功能的作用。同時又不失中醫的解毒祛濕、疏肝化瘀、調理氣血、益脾補腎之舉。
此外,在治療用藥的同時,強調飲食、勞逸、情志等狀況對其預後轉歸的好壞關係密切。
學術成果
論文
1.中醫中藥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病”76例. 新醫藥通訊,1979年;(2):80
2.中醫中藥治療B肝概況及探討. 新中醫,1990年;(5):5
註:本文獲省自然科學基金二等獎、省中醫學術二等獎
3.難治性陰道大出血治驗一則.新中醫,1991年;(10):23
4.“B肝淨”、“B肝清”治療B肝療效顯著. 湖北中醫學院《醫藥通訊》
5.《傷寒論》病勢學. 臨床醫用傷寒學,1991年2月;1
6.“B肝淨糖漿”、“B肝清合劑”治療“B肝”150例臨床觀察. 新中醫,1993;(9):22
7.“六經辯證”異論. 湖北中醫雜誌,1998;20(1):13
8.《傷寒論》病勢學之研討. 湖北中醫學院學報,1999;1(1):8~10
9.《傷寒論》病因觀. 新中醫,1999年;(7):60
10.傷寒論的病因. 光明中醫,1999年;(5):10
11.肝炎後肝硬化治驗. 湖北中醫雜誌,2000;22(10):39
12.中西醫結合治療“B肝”思維方法的探討. 新中醫,2000;32(10):5
13.肝硬變驗案兩則.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誌,2001;9(2):119
14.中醫中藥治療“B肝”的探討. 光明中醫,2001:;16(11):28
著作
1.農村臨床醫生必讀. 編委.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4年12月
2. 日常生活防癌指南. 第二主編.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年12月
3. 家庭中醫寶典. 編委.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7月
4.家庭養生保健全書. 編委.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4月
科研
1.雷公藤治療甲亢的臨床研究. 1978年9月至1980年12月,湖北省衛生廳課題,課題負責人
2.中藥螃琪菊治療流行性感冒. 1978年9月至1980年12月,省衛生廳課題,課題負責人
3.中醫藥治療慢性B肝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1984年至1993年8月,國家科委“六五”、“七五”攻關課題,1993年獲“國內領先水平”(省科委鑑定)
4.肝鬱本質的基礎與實驗研究. 1988年至199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1993年獲“省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省科委鑑定)
5.樟牙菜治療慢性肝炎的實驗與臨床研究. 1994年,湖北省科委課題,科研成果為流通藥“慢肝靈”(1995年省科委鑑定)
學術繼承人
沈教授衷中參西,自製肝病一號方至四號方以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臨床效驗頗佳,且樂於施教,桃李天下,其主要學術繼承人有:辜建勛、曾映荷、計洋、詹磊、李薇、黃晶晶、吳登等。
醫案
沈忠源,湖北新洲人。幼敏而好學,然其地人皆重商,蒙童輟學頗多。或有人謂忠源曰:讀書何用!隨吾行商於省中,三年可得萬錢而置大屋。忠源不為所惑,仍奮發向學,為鄉人所奇。及冠,為廣州中醫學院所錄,遂入醫道。
初,先生求學粵中,語言不通,然先生勤於求教,兩月竟不為語言所困。語既得通,始隨諸師臨證。羊城濕熱,為外人所不習也。未及一載,先生股後生大瘡,潰而流膿血,疼痛難止,延諸師投藥石無效而瘡益盛。有一師名鄧鐵濤者聞而來探,擬一方,三劑而膿血止,盡七劑而瘡平。先生拜服,後逢鐵濤臨床,常侍左右。鐵濤,國醫大師也。學成而歸,入湖北省中醫院。
先生臨證,常發人所未發。有患者劉氏,年三十餘,常感右脅脹痛,無它不適,或曰肝鬱氣滯,投以柴胡疏肝散,或曰肝鬱脾虛,處以逍遙散,皆不效。遂求診於先生,先生詳詢病史,始知自幼患肝著,恐為人所惡,故常隱之,先生沉吟良久,曰:宜查肝癌。劉父大驚,言吾兒正直壯年,且無不適,豈因一小疾查癌,醫之逐利竟至於此!先生謂左右眾徒曰:吾輩行醫,切記醫人以德,然證未明而妄施方藥,無異盲人摸象,縱得全象,耗時亦多,徒費物力,況病來如山倒,時不我待,肝著之為病,邪毒內蘊,日久易生它疾,癌為其中最劇也,不可不查。遂查,果驗。
先生所長,非唯肝病,嘗有一婦佘氏,產後血崩,血止而形瘦神疲,食少便溏,延醫視之,為心脾不足,氣血兩虧證,擬方十全大補湯,月余而無寸功。因其兄早年患肝病,為先生所愈,故問之。先生笑而答曰:其醫所斷不差,方藥亦合乎於理,所不愈者唯藥力不足爾。囑守原方去川芎,加陳皮,五味子,遠志各十五克。後喜聞復得一子。有弟子登嘆曰:不想陳皮等輩能盡如此之功,先生曰:陳修園評十全大補湯湯雲,補氣而不用行氣之品,則氣虛之甚著更無氣以受,補血而仍用行血之品,則血虛之甚者更無血以流行,故去行血之川芎,加行氣之陳皮,加遠志以安神定志,使其氣不亂,輔以五味以收斂,使血行脈中,故能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