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沈府君闕位於四川渠縣城北34公里的水口鄉漢亭村燕家場,是漢闕中唯一的雙闕倖存者。約建於東漢延光年間(122~125年),但其子闕已經毀廢。兩闕東西相距21.62米,闕高4.84米。東闕之內側有青龍浮雕,利吻緊咬玉環下之綬帶,掙紮上仰,奮欲騰雲。西闕之內為白虎浮雕,隆準短身,四足五爪,尾長而剛健,口亦緊咬玉環綬帶,躍躍欲奔。
闕周遍布反映漢代社會生產、生活的人物、動物和作物的浮雕,如獨輪車、農商貿易、獵射、戲兔以及牛、羊、馬諸畜和果樹、水草等等。西闕銘文“漢新豐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其書法獨匠,乃漢隸之佳品,其中之“沈”字肆意運筆之飄逸淋漓,為世罕見。
兩千年來,世人紛紛前往觀摩,其拓片流諸海外。沈府君闕,造型古樸,雕刻精巧,狀物逼真,形態生動,不僅是造型藝術中的又一珍品,而且是研究漢代生產、生活、建築、交通工具及書法、雕塑、繪畫藝術難得的實物資料。
1961年,沈府君闕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描述
左、右闕形制相同,由台基、闕身、樓部及屋頂4部分構成,通高4.85米。台基,石一層,無刻飾。闕身為獨石,略有收分,四角各刻 1柱。兩闕內側分刻青龍、白虎,正面居中刻展翅朱雀、銘文及鋪首,左闕銘文:“漢謁者北屯司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右闕銘文:“漢新豐令交都尉沈府君神道。”樓部石 2層,第一層刻櫨斗、縱橫枋及鋪首,四隅雕角神;第二層下段減地平西王母、三足鳥、蟾蜍、玉兔及求仙藥的使者等;上段呈上大下小的斗形,1周斗6朵,正、背面作身彎曲的曲,側面身很長,斗下浮雕仙女乘鹿、玉兔搗藥、射猴及董永侍父圖等。屋頂部均存石 1層,作重檐廡殿式。正、背面出檐56厘米,側面出檐62厘米,刻出椽子、連檐、瓦當、瓦壠;其上脊飾已失去。
此闕建築構件刻得略顯粗糙,兩闕斗多不對稱,裝飾雕刻都很精美。減地平之外,青龍、白虎、射獵圖及角神是浮雕和高浮雕,為現存四川諸闕中出現最早的技法。四川漢石刻獨輪車的形象,僅此與渠縣另一闕有之。隸書銘文飄逸而不為繩墨所拘,在漢隸中亦屬少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建亭保護,80年代初國家撥專款修建圍牆,並由專人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