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伊默家族往事

沈伊默家族往事

《沈伊默家族往事》主要介紹了沈伊默的家族往事,家族的變動,親情,友情在書中都有涉及,全書共分為六章,具體內容包括:我的家譜、家族的遷徙、明清時期的祖輩、祖父三兄弟、沈尹默的幾位朋友、軼聞趣事。

基本介紹

  • 書名:沈伊默家族往事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頁數:292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文史出版社
  • 作者:沈長慶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344229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沈伊默家族往事》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沈長慶沈尹默之孫。1942年生於北平東城。五歲入北平孔德學校幼稚園、國小;七歲隨父遷平原省新鄉,入北街國小;十歲又遷天津,入天津國行國小,保送天津第十六中學;後考入北京鐵道學院電信系無線通信專業,畢業後入北京鐵路局,先後擔任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局企協副秘書長等職。曾任職德意志聯邦鐵路公司DEC監理工程師,參與伊拉克H_B_K鐵路建設。兼任中國企業管理協會現代化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2002年退休後致力於沈氏家族及“三沈”研究,現任上海沈尹默故居紀念館及陝西漢陰“三沈”紀念館顧問。

圖書目錄

第一章我的家譜/1
一、家譜追尋記/2
二、沈氏家譜纂修歷史考訂/8
三、吳興竹墩沈氏溯源 /13
第二章家族的遷徙/17
一、竹墩村的祖屋/18
二、竹墩沈氏的傳說/24
三、割捨不下的湖州情 /28
四、陝南淵源 /38
五、陝西漢陰沈氏故居考/49
第三章明清時期的祖輩/55
一、竹墩沈氏的兩起兩落/56
二、康熙面試沈氏叔侄/60
三、沈際清的存世詩文考/71
四、沈祖頤育人之道/81
五、沈彭太夫人傳略/87
第四章祖父三兄弟/95
一、沉穩豪爽的沈士遠/96
二、沈尹默的書法/104
三、沈尹默的詩詞/129
四、沈尹默在北大/147
五、三次護寶行動/163
六、平易近人的學者/176
七、實至名歸的堅士/ 182
八、沈氏與天津的交往/192
第五章沈尹默的幾位朋友/197
一、沈尹默的三位書友/198
二、半世紀的朋友/206
三、詞友汪東 /213
四、兩位自負的書法家 /222
第六章軼聞趣事/233
一、孔德學校剪影/234
二、孔德前輩的回憶/241
三、北大教授子女的來往/257
四、蔣母墓志銘真相/266
五、苦雨齋今昔/269
六、景山公園那棵歪脖槐樹/274
七、誰在這裡照過相? /277
主要參考書目/289
後記/290

後記

文稿已經殺青,題目還沒想好。初名《沈事春秋》,後又名《人生隨處不關山——尋覓沈尹默家事》《沈海拾粟——沈尹默家族往事》等,最後考慮題目還是樸實一些,就叫《沈尹默家族往事》。
近些年,出版的民國文人題材的書籍實在不少。有些書,是文人之後寫他們長輩的回憶錄,諸如王國維、馬衡、魯迅、蔡元培、朱希祖、顧頡剛、羅家倫等;有的是本人回憶錄或學者的研究成果,比如李大釗、陳獨秀、周作人、于右任、郭沫若、顧隨、胡適、蔣夢麟、李石曾、錢玄同、李宗侗、楊樹達等。據我的體會,民國文人之後的他們寫其長輩的書,決非始自今日,早在十年前或更早就開始了,不少書的材料之豐富,文章之精闢,非一日之功。上面提到的這些人,多多少少都曾經和我的祖輩有些往來,由此我萌生了何不也寫寫的動機。而下決心動筆則源於:其一,發現這些書籍也是魚龍混雜,有的把我祖輩的照片張冠李戴,有的罔顧事實以訛傳訛;其二,參加了一些有關我祖父事跡的研討會,會上有人一知半解,也敢堂而皇之當眾妄加編故事;其三,還有人把我在部落格的全篇文章以其個人名義發表;其四,更有甚者,以冒牌的“沈氏孫子”出來寫我祖輩的書。面對此等亂象,我便生念頭,為什麼不在我還可以動筆的有生之年,儘可能把我知道的、積累的材料寫下來,正式發表,以正視聽呢?也許正像有人說的,寫家史的,寫的都是正面的,不寫走麥城。本書祖輩既是普通有血有肉的人,就不可能沒有缺點,比如民國文人中流行的師生戀,文人的自命清高、桀驁不馴的性格等均在我的祖輩身上有所體現,除去某些家庭隱私不宜公開外,以後再版時可以考慮適當加以補充,但這些終究不是主流,並不影響本書的整體內容。
前幾年,坊間曾流行一句話,“你恨誰,就讓他裝修”,我看現在應當改為“你恨誰,就讓他寫回憶錄”。前句話講的是累“身”,後者則是累“心”。十年來,停停寫寫,添添改改,好像沒個完。眼看進入退休後第二個十年,為紀念我的前輩,激勵我的後輩,總要拿出個結果來,2013年6月11日恰逢沈尹默誕辰130周年,在此之前就收筆吧。
本書的內容在時間跨度上近700年,涉及人物數百,故事上千,文字約有17萬,圖片200多張。對於像我這樣一個學理工出身的人,既無文字功底又無歷史學識,寫這種傳記式作品真是“趕鴨子上架”了。我的初衷是想不能寫成枯燥無味的史料研究報告,也不好做成文抄公的“貼膏藥”式樣的彙編,搞到最後這個結果,怕是個“四不像”吧,或許只是帶有“家譜傳記”的影子,充其量只是一本以史料為基礎的圖文並茂的故事書罷了。
沈姓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竹溪沈氏只是沈氏分支之一。本書所摘取的人物主要是我的直系祖輩,所以,較之眾多的優秀中華民族子孫,甚至於沈氏子孫也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他們的故事大都有一定的社會性,且未面世,不少資料來自家藏、圖書館、媒體,當然也有聽老一輩講的,自己真正經歷的少。寫作大體按照:先我的歷代直系祖輩,次而祖父輩,進而父輩的順序,時間由遠及近、人物範圍由寬到窄,逐步收尾,最後重點放在我的祖父輩的“三沈”上,放在近現代文化史有一定影響故事上,這些故事可能不完全具備趣味性,但均有來源出處,如果讀者認為還有一點史料價值,本書就沒有白費力氣了。孰優孰劣,眾人評說吧。
即使如此,不少有關“三沈”的故事也不得不捨去,比如:老北大教授們的“飯局”,沈尹默和顧隨、張充和等人的師生情誼,“三沈”和“二周”(魯迅、周作人)、“五馬”(馬裕藻、馬衡、馬鑒、馬準、馬廉)兄弟的故事,沈尹默人生交往中的柳亞子、張宗祥、章士釗、許炳堃、李大釗、錢玄同、胡適、蔡元培、李石曾、湯爾和、喬大壯、潘伯鷹、陳大齊、曾履川、徐悲鴻、齊白石、馬一浮、沈邁士、沈祖棼、胡問遂、郭紹虞、趙朴初、謝稚柳、李亞農、褚保權、金南暄,等等。好在不少故事都可以從不同的媒體中找到,不少內容有興趣的讀者只要敲敲鍵盤,在網際網路上便可查到。文中我儘量使用原始資料,或引用原文作者的看法,極少加入個人評議,儘量還原歷史本來面貌。書中的老照片雖然不少是過去發表過的,但是其中的人和事鮮為人知,為考證老照片中人物和故事背景,我花費了頗多時間查找旁證和參考資料,以事實為重,但由於時間久遠,多數當事人已歸道山,加之本人歷史知識及寫作水平有限,文字加工粗糙,圖文中各種謬誤在所難免,望讀者予以指正,本人將不勝感激。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亦得到了不少親友和各界朋友的幫助和指導,在此一併致謝。他們是沈兌、褚家立、諶謨關、諶北新、沈長治、沈長樂、吳寧,以及張菼芳、周吉宜、李亞中、王濤、戴自中、李惠民、張前方、周揚波、何國慶等,包括有些材料的不知名作者。本書在出版過程中得到了中國文史出版社王文運先生的鼎力支持,他在百忙中擔任責任編輯,加之關編楊飛羊、王琳均為本書增色不少;當然少不了我的夫人呂以巽、兒子沈毅和兒媳張萍的支持,使得本書得以付梓出版;我的小愛孫女沈樂同更是給了我精神上的愉悅,終使本書得以完成。再次謝謝各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