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沈不害,字孝和,吳興郡武康人。祖父沈總,齊朝尚書祠部郎。父親沈懿,梁朝邵陵王參軍。沈不害幼年是孤兒,但修立好學。十四歲被召補為國子生,舉明經。又改任梁代太學博士,轉廬陵王府刑獄參軍,長沙王府諮議,帶這宜令。丟台初年,封衡陽王府中記室參軍,兼嘉德殿學士。自梁朝末年喪亂,至此國學未立,這丕害上書道:
臣聽說立人建國,無不以尊儒為高,成風俗化民眾,必崇尚於教學。因而夏代的大學國小,使教育之事隆盛於夏、商、屆三代,環林璧水,學業興盛於漠代兩京。自從淳樸源頭已經遙遠,澆薄之風已扇,物的感人無窮,人的追逐欲望無節度,所以要設訓誡垂風範,啟導人的心靈,譬如那染藍色,類似那雕琢玉,然後人倫可以和睦,尊卑會有序,忠孝之理明確,君臣之道久遠不變。執禮從基礎開始,魯公所以難以欺侮,歌樂達到捆部,鄭伯於是早亡,乾戚武舞而有苗至,泮水的學宮成而淮夷被征服,長想洙、泗之風,又懷淹、擔之盛,有國有家者,無不是崇尚儒教。
梁代太清末年,遭逢乖舛之時運,戎狄外族入侵,邪惡內生,早聞戰鼓,晚起烽火。眾多儒學之士,解散多過坑埋,《五期、《九丘》典籍,湮減超過帷蓋。大學自此墜業,學宮於是不修,褒成之祠堂不陳列祭享物品,入學的釋菜禮沒有相稱的俎豆之器,頌聲不問,已超過十二年。後生篤信深好,不見尊稱之禮儀,晚學深入研究,徒生倚席之長嘆。
陛下您繼皇室升統位,握明鏡臨宇內,道遍寰中,威加海內,濁流已清,重氛廓清,含生興盛,上品下庶都已亨通。應該弘揚振興禮樂,建立學校,參照古典,按舊跡建儒宮,選公卿門生,都入於學堂,助教博士,早晚講學,使學子們提雨具背書袋,行而接席,方可領會規矩步伐,從而濟濟成林。切磋琢磨,聞《詩》聞《禮》,一年可以功倍,三年於是足用。故而能擢拔秀才揚雄九州,名揚家庭與國家,入仕登朝,依靠優學以自輔,做官從政。有經業治身,皮革車駕列庭,取青紫貴服如拾地芥。
古代王太子顯貴,還與貴族大夫弟子相列,到了漢代的太子,此禮不墜,延之於兩晉,此事更隆,所以顯示師嚴而稱道尊者。皇太子縱然天生知道,無須審喻,還是應該隱居匿跡俯身相同,專經請業,祭奠前師,敬肅如舊典。過去孑L子闕里之堂,野草自己辟除,舊宅之內,絲竹流音,前聖遣烈,深以為明白的鑑戒。何況又江表無意外之事,海外有阻攔,怎么能不暢開闡發大道,恢復弘揚至道?寧可使玄教儒風,不興於聖世,盛德大業,便蘊於堯年?臣是末學小生,詞無足算,輕獻無見識之言,伏而更增惶恐戰慄。
帝詔答道:“上表已覽,所說已知。自從舊典章廢弛,微言幾乎已絕,我繼位承大業,念在光大,但戰爭未停息,軍隊國家都在草創階段,常常恐怕前王大典,一朝泯滅。你才思敏捷,文理可求,弘揚珍惜大體,殷勤於名教,此可付外詳議,依事施行。”又上表改定樂章,帝韶使制三朝樂歌八首,合二十八曲,行之于樂府。
天嘉五年,封贛令。入為尚書儀曹郎,改任國子博士,領羽林監,詔治五禮,掌管策文謚議。太建年中,封仁武南康嗣王府長史,行丹陽郡事。轉任員外散騎常侍、光祿卿。不久為戎昭將軍、明威武陵王長史,行吳興郡事。接著入為通直散騎常侍,兼尚書左丞。太建十二年死,其年六十三歲。
史書記載
*《陳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七》:
沈不害,字孝和,吳興武康人也。祖總,齊尚書祠部郎。父懿,梁邵陵王參軍。不害幼孤,而修立好學。十四召補國子生,舉明經。累遷梁太學博士。轉廬陵王府刑獄參軍,長沙王府諮議,帶汝南令。天嘉初,除衡陽王府中記室參軍,兼嘉德殿學士。自梁季喪亂,至是國學未立,不害上書曰:
臣聞立人建國,莫尚於尊儒,成俗化民,必崇於教學。故東膠西序,事隆乎三代,環林璧水,業盛於兩京。自淳源既遠,澆波已扇,物之感人無窮,人之逐欲無節,是以設訓垂範,啟導心靈,譬彼染藍,類諸琢玉,然後人倫以睦,卑高有序,忠孝之理既明,君臣之道攸固。執禮自基,魯公所以難侮,歌樂已細,鄭伯於是前亡,乾戚舞而有苗至,泮宮成而淮夷服,長想洙、泗之風,載懷淹、稷之盛,有國有家,莫不尚已。
梁太清季年,數鐘否剝,戎狄外侵,奸回內,朝聞鼓鼙,夕炤烽火。洪儒碩學,解散甚於坑夷,《五典》、《九丘》,湮滅逾乎帷蓋。成均自斯墜業,瞽宗於是不修,裒成之祠弗陳稞享,釋菜之禮無稱俎豆,頌聲寂寞,遂逾一紀。後生敦悅,不見函杖之儀,晚學鑽仰,徒深倚席之嘆。
陛下繼歷升統,握鏡臨宇,道洽寰中,威加無外,濁流已清,重氛載廓,含生熙阜,品庶鹹亨。宜其弘振禮樂,建立庠序,式稽古典,紆跡儒宮,選公卿門子,皆入於學,助教博士,朝夕講肄,使擔簦負笈,鏘鏘接衽,方領矩步,濟濟成林。如切如磋,聞《詩》聞《禮》,一年可以功倍,三冬於是足用。故能擢秀雄州,揚庭觀國,入仕登朝,資優學以自輔,蒞官從政,有經業以治身,轖駕列庭,青紫拾地。
古者王世子之貴,猶與國子齒,降及漢儲,茲禮不墜,暨乎兩晉,斯事彌隆,所以見師嚴而道尊者也。皇太子天縱生知,無待審喻,猶宜晦跡俯同,專經請業,奠爵前師,肅若舊典。昔闕里之堂,草萊自辟,舊宅之內,絲竹流音,前聖遺烈,深以炯戒。況復江表無虞,海外有截,豈得不開闡大猷,恢弘至道?寧可使玄教儒風,弗興聖世,盛德大業,遂蘊堯年?臣末學小生,詞無足算,輕獻瞽言,伏增悚惕。
詔答曰:“省表聞之。自舊章弛廢,微言將絕,朕嗣膺寶業,念在緝熙,而兵革未息,軍國草創,常恐前王令典,一朝泯滅。卿才思優洽,文理可求,弘惜大體,殷勤名教,付外詳議,依事施行。”又表改定樂章,詔使制三朝樂歌八首,合二十八曲,行之樂府。
五年,除贛令。入為尚書儀曹郎,遷國子博士,領羽林監,敕治五禮,掌策文謚議。太建中,除仁武南康嗣王府長史,行丹陽郡事。轉員外散騎常侍、光祿卿。尋為戎昭將軍、明威武陵王長史,行吳興郡事。俄入為通直散騎常侍,兼尚書左丞。十二年卒,時年六十三。
不害治經術,善屬文,雖博綜墳典,而家無捲軸。每制文,操筆立成,曾無尋檢。僕射汝南周弘正常稱之曰:“沈生可謂意聖人乎!”著治《五禮儀》一百卷,《文集》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