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茸毒蛾(Dasychira mendosa Hubner,1823)是一種鱗翅目、毒蛾科類生物,分布於廣東(廣州)、海南(尖峰嶺)、雲南、台灣、緬甸、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澳大利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沁茸毒蛾
- 別名:茶葉褐毒蛾
- 拉丁學名:Dasychira mendosa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毒蛾科
- 亞科:古毒蛾亞科
- 屬:茸毒蛾屬
- 種:沁茸毒蛾
- 分布區域:廣東(廣州),海南(尖峰嶺),雲南,台灣
- 命名者及年代:Hübner,1823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翅展 雄約32mm,雌約45 mm。
形態 雄蛾前翅棕色,在翅的前半部從基部至翅頂有一淺棕白色區域;亞基斑白色,圓形具黑色邊;內線淺黑色;中室末端具淺棕色的斑點;外線淺黑色;近翅頂亞緣區有淺黑色斑紋。後翅淺棕白色。雌蛾頭部、胸部和腹部淺棕色;後胸和第二、三腹節背面有黑色瘤;前翅從翅基部至中部,沿翅前緣有淺黑色縱紋,其下方為一灰白色或淺棕白色區域,淺色區的外緣和後緣有暗黃褐色帶狀區域;外線淺黑色,波浪形。後翅淺黑灰色,基半色淺。有的個體前翅黑褐色,僅在基部和外區上方有黃白色斑。
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寬;鉤形突近長方形,頂端中央有缺刻;基腹弧長帶狀;抱器瓣呈手掌狀,基半部寬,端半部窄,背緣近中部有指狀突;囊形突不發達;陽莖彎曲。
卵直徑約0.7mm;球形,上面中央稍凹,上半部淡黃色,下半部白色。
幼蟲體長約35 mm,頭部紅色;身體黑色,散生灰白色斑;前胸背面兩側各有一長毛束;第一至第四腹節背面各有一淡黃色毛刷;第八腹節背面有一暗褐色毛束;第二腹節側面各有一黑色橫毛束;腹足紅色。僅第七腹節背面有翻縮腺。
蛹體長13~20 mm;淡黃色,被黑色和黃色短毛;繭污白色。
觀察標本 1♂1♀,海南尖峰嶺、1980.X.8;1983.Ⅱ.23、林科院采;1♀,廣東廣州、1974.Ⅷ;2♂♂,四川峨眉山、800~1000m、1980.Ⅷ.24、蘇志遠采;3♂♂,四川秀山、500m、1989.V.21、李維采。
生活習性
在廣東,成蟲白天靜伏葉反面;繭結在葉片上。寄主植物 桑、柑橘、榕樹、相思樹、茶、竹、無花果、菜豆、黃檀、茄、甘薯等。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廣東(廣州),海南(尖峰嶺),雲南,台灣。
國外分布: 緬甸,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澳大利亞。
參考文獻
原始文獻: Zutrage, 2: 19, n. 147, f. 293,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