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陽東龍觀宋金磚雕墓起自汾陽南關,終於孝義賈家莊,全線長10千米,發掘地點雖然相對集中,但還是分散在東龍觀、西龍觀、團城三處地點五個發掘區。墓葬時代則涉及唐、宋、金、元、明、清多個時期,墓葬數量共48座,但最精彩部分是東龍觀南區的M2、M3、M5、M6和北區的M1、M48六座分屬於兩個家族的宋金磚雕壁畫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汾陽東龍觀宋金磚雕墓
- 起自:汾陽南關
- 終於:孝義賈家莊
- 全線長:10千米
遺址介紹,發現意義,
遺址介紹
“汾陽東龍觀宋金磚雕墓”於2008年6月發現,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呂梁文物旅遊局和汾陽市文物旅遊局在汾陽至孝義一級公路建設中,對公路沿線古墓葬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一批不同時期的墓葬,其中以東龍觀村西北的宋、金、元家族墓地的發現最為重要。
東龍觀段宋、金、元墓地地處呂梁山東側薛公嶺的山前緩坡地帶,共發掘古墓葬27座,發掘面積1196平方米。其中磚室墓16座,土洞墓11座。磚室墓以形狀分類,分為八角形(8座)、六角形(5座)和四邊形(3座)。以面積分類,分為大墓(5平方米以上8座)、中墓(3平方米至5平方米6座)和小墓(3平方米以下2座)。土洞墓以面積分類,分為大墓(5平方米以上2座)、中墓(3平方米至5平方米2座)和小墓(3平方米以下7座)。經初步研究,這27座墓葬分別屬於兩個家族墓地,整體風格粗獷,隨葬品組合清晰;壁畫與磚雕運用於一個墓葬中,且技法成熟多變,表現手法多樣,展示了宋、金、元時期富裕家族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畫面。在本次發掘中發現了7座磚雕、彩繪和壁畫類墓葬尤為特別,它們屬於兩個家族墓地。北邊的墓主人姓氏根據出土物推測為“周氏或吳氏”;南邊的從出土的明堂(宋金時期部分地區將墓地的規劃圖稱之為“明堂”)、買地券等文字資料來看,墓主人是生活在金代早期的“王氏”家族。較為完整的5號王氏家族墓地的明堂,最上方覆蓋方磚1塊,為“買地券”,字面向下;其下是“塋地圖”方磚1塊,字面向上,其上硃砂書寫有地心、八卦、天干、地支及尊穴、次穴、卑穴的位置;最下方為1件陶罐,即為象徵明堂的標誌,陶罐內經過清理髮現有澄泥硯1塊、泥錢100餘枚、已炭化的墨塊1塊,這意味著墓主人希望子孫中能出文人、有錢過富裕的生活。同時,5號墓的明堂是王氏墓地的地心,考古專家表示,此次發現的墓葬及附屬的明堂對山西金元墓葬制度、葬俗(明堂之制)、瓷器的流通和民窯瓷器的研究都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明堂作為墓地的軸心樞紐目前來看在全國是第一次發現。
發現意義
發現的墓葬及附屬的“明堂”對研究山西宋、金、元墓葬制度、葬俗(“明堂”之制)、瓷器的流通和民窯瓷器都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選擇“明堂”作為墓地的軸心這一做法,在新中國考古史上是第一次。“明堂者,丙火炳陽德之稱,故為明堂。自天子至庶人不可不立,不可不祭。天子為皇堂,大夫為享堂,庶人為明堂。”這座距今800多年的宋金墓地排列清晰,墓葬磚雕、彩繪、壁畫保存完好,內容豐富,工藝精湛,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極高,反映了宋金時期世俗生活等社會風貌,值得關注。如王氏墓中的壁畫上有“廚娘工作場面”、“熱氣騰騰的包子”、“傭人正在攆酒”等多種生活場景,反映了墓主人生前是比較有地位、有錢的人。另外,壁畫內容顯示有“金屬貨幣兌換紙幣”的櫃檯、“收賬”場景等,結合有資料記載“晉商早期商人有汾陽籍”,可反映出墓主人很可能生前從事匯票交易,是早期的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