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陽宮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汾陽宮遺址(第四批省保)
  • 地點:寧武縣余莊鄉天池
  • 時代:隋
  • 建築時間:隋大業三年(607年)
  • 規模: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
  • 功能:避暑
簡介,地理環境,初建,焚毀,歷代,現代,

簡介

汾陽宮遺址地處風景秀麗的天池湖畔,是隋煬帝楊廣為遊獵避暑方便,在北方興建的最大行宮——汾陽宮的遺址所在。據清代《寧武府志》記載“隋汾陽宮,在縣西南六十里,世傳隋煬帝避暑處。”《山西通志》稱隋汾陽宮城六里四十一步。《寧化志》稱舊城六里二百九十七步。現存主殿遺址坐落在天池之南的老馬溝東側,長170米,寬140米,占地2萬多平方米,柱基石直徑一米左右。

地理環境

天池群山環繞,樹木掩映,湖光瀲灩,景色宜人,自古以來就是避暑與遊獵勝地,深得歷代帝王垂青。據史書記載,北魏孝文帝北齊文宣帝、孝昭帝,隋代隋文帝、隋煬帝,唐代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等18位皇帝都曾來天池避暑遊獵。據傳歐陽修范仲淹等文人墨客也曾到此遊樂覽勝。
天池最早成為皇家遊獵勝地是在北魏時期。據《管涔山志》記載,公元471年(北魏延興元年),即位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正式辟寧武天池為皇家園林。

初建

公元581年,隋煬帝楊廣為北上巡獵與避暑之便,下令在汾河上游今寧化古城附近修建行宮,初名“隋陽宮”,後又在行宮的基礎上發展為宮城,稱為“汾陽宮”。公元608年隋煬帝又下令在天池湖畔興建另一處汾陽宮,與寧化汾陽宮並稱“上行宮”和“下行宮”。天池汾陽宮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分內、外兩層,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環城建有殿宇樓閣、水榭歌台、棧道迴廊,是當時北方最宏偉的宮廷之一。
汾陽宮建好以後,隋煬帝先後多次北上巡遊、狩獵。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181載,大業11年,“帝行幸太原,夏四月幸汾陽宮避暑。空城迫隘,百官士卒布散山谷間,結草為營而居之。”據說當時隨行的文武官員、護駕軍隊及宮娥彩女達十萬餘人,一路上旌旗招展,鼓樂震天,其場面十分壯觀。在天池避暑宴會上,內史侍郎薛道衡曾即興賦詩《隨駕天池應詔》一首:“上聖家寰宇,威略振邊陲。人維窮眺覽,千里曳旌旗。駕黿臨碧海,控驥踐瑤池。曲浦騰煙霧,深浪駭驚螭。”由此可見其奢靡與威壯。

焚毀

可是,誰也想不到如此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卻在9年之後毀於戰火。據《舊唐書·劉武周傳》載,隋大業13年(公元617年),朔州劉武周造反,先取得雁門郡,乘勝襲破婁煩郡,奪取汾陽宮,掠走宮女三千,將宮城焚毀。

歷代

到了唐代,李唐王朝在天池設立牧監,羊牧戰馬,汾陽宮便成了廢墟。明清以來,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日,當地百姓在天池之濱舉行傳統的古廟會。

現代

1994年,為開發旅遊資源,縣人民政府在天池西南半山腰復修了汾陽宮的附屬建築——海瀛寺。
前幾年,考古人員在天池湖畔勘察,宮城遺址內隨處可俯拾殘磚斷瓦,調查發現陶瓷殘片及建築構件等均為隋代遺物。最令人驚奇的是,仍有一些宮殿完整地保存了當年被焚毀後垂直坍塌的原貌,歷時千年卻從未改變。
據有關專家考證,汾陽宮遺址為山西境內最早的宮廷之一。2004年,汾陽宮被列為山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