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創新簡史:改變汽車的關鍵技術與設計

汽車創新簡史:改變汽車的關鍵技術與設計

《汽車創新簡史:改變汽車的關鍵技術與設計》是2023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汽車創新簡史:改變汽車的關鍵技術與設計
  • 作者:陳新亞
  •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111737506
  • 開本:16 開
  • 裝幀:軟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汽車史上有意義的200多項創新技術與設計,以及60多位重要創新發明者的故事,配合豐富珍貴的技術專利圖和結構原理圖,以通俗易懂、輕鬆閱讀的形式,介紹蒸汽汽車、電動汽車、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以及智慧型網聯汽車的創新技術和設計演變,並展望未來汽車技術與設計趨勢。
本書按汽車類型和汽車結構總成,分別介紹了內燃機、底盤結構、車身設計、製造工藝、動力蓄電池、新能源汽車、電氣化與智慧型化等關鍵創新技術與設計,既有關鍵創新故事,又有結構原理講解,適合對汽車技術與設計創新感興趣的讀者、汽車行業從業人員、汽車相關專業學生、發明創造愛好者們閱讀使用。

圖書目錄

前 言 汽車進化論
第1篇 早期車輛動力競爭 1
汽車創新名人堂(一) 2
第1章 蒸汽動力率先上路 3
1.1 蒸汽模型車/南懷仁 3
1.2 蒸汽原型車/尼古拉斯·約瑟夫·居紐 4
1.3 高壓蒸汽車/理察·特雷維西克 5
1.4 實用蒸汽汽車/阿梅迪·波利 7
第2章 電力驅動緊隨其後 10
2.1 電池/亞歷山大·伏特 10
2.2 鉛酸蓄電池/加斯頓·普蘭特 11
2.3 電動機與發電機/麥可·法拉第 12
2.4 實用直流電機/托馬斯·達文波特 15
2.5 電動三輪汽車/古斯塔夫·特魯夫 17
2.6 交流電機/尼古拉·特斯拉 18
2.7 換電模式電動汽車/查爾斯·簡托德 20
2.8 電動汽車再生制動/達拉克 22
第3章 內燃機汽車後來居上 24
3.1 內燃機/艾蒂安·勒努瓦 24
3.2 四衝程循環內燃機/尼古拉斯·奧托 26
3.3 汽油發動機/戈特利布·戴姆勒 28
3.4 兩輪機車/戈特利布·戴姆勒 30
3.5 三輪汽車/卡爾·本茨 31
3.6 四輪汽車/戈特利布·戴姆勒 34
3.7 汽車長途旅行/伯塔·本茨 35
3.8 柴油發動機/魯道夫·狄賽爾 37
第4章 混合動力曇花一現 40
4.1 輕混合動力汽車/亨利·戴 40
4.2 串聯式混合動力汽車/費迪南德·保時捷 40
4.3 並聯式混合動力汽車/亨利·皮珀 42
第2篇 內燃機的黃金時代 43
汽車創新名人堂(二) 44
第5章 基本結構:從單缸到W18缸 45
5.1 四缸發動機、蜂窩式散熱器/威廉·邁巴赫 45
5.2 整體式氣缸/亨利·福特 46
5.3 鋁合金活塞/沃爾特·賓利 48
5.4 V16缸發動機/凱迪拉克 49
5.5 W18 和 W16發動機/布加迪 50
5.6 複合鋁鎂合金缸體/寶馬 51
5.7 無缸套技術/福特PTWA 52
第6章 配氣機構:從兩氣門到電子氣門 53
6.1 頂置氣門/大衛·別克 53
6.2 雙頂置凸輪軸/歐內斯特·亨利 54
6.3 每缸4氣門設計/賓士、布加迪 55
6.4 可變氣門/本田VTEC 57
6.5 電子氣門/寶馬Valvetronic 58
第7 章 進氣控制:從機械增壓到電動渦輪 60
7.1 機械增壓器/羅茨兄弟、賓士 60
7.2 渦輪增壓器/阿爾弗雷德·布黑、桑福德·莫斯 61
7.3 渦輪增壓器中冷器/保時捷911 64
7.4 渦輪增壓器獨立冷卻/大眾 64
7.5 可變渦輪幾何葉片/保時捷 65
7.6 雙渦流增壓器/寶馬 66
7.7 機械和渦輪雙增壓器/大眾 67
7.8 電動渦輪增壓器/奧迪、賓士 67
7.9 連續可變長度進氣歧管/寶馬 69
第8 章 燃油噴射:從化油器到電控雙噴 70
8.1 化油器/查爾斯·杜里埃 70
8.2 機械式燃油噴射/博世 71
8.3 電子式燃油噴射/博世 71
8.4 燃油缸內直噴/喬納斯·赫塞爾曼 73
8.5 氧感測器/博世 74
8.6 汽油缸內直噴 渦輪增壓/奧迪TFSI 74
8.7 燃油雙噴射發動機/豐田 75
第9章 點火起動:從手搖起動到自動起停 76
9.1 火花塞點火系統/羅伯特·博世 76
9.2 電動起動/查爾斯·凱特林 77
9.3 自動起停功能/豐田 79
第10章 燃燒控制:從預燃燒室到阿特金森 81
10.1 複合渦流可控燃燒/本田CVCC 81
10.2 預燃燒室燃燒技術/賓士、瑪莎拉蒂 84
10.3 火花控制壓燃點火/馬自達SPCCI 86
10.4 阿特金森循環/詹姆斯·阿特金森 87
10.5 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豐田 87
10.6 米勒循環/拉爾夫?米勒 89
10.7 可變壓縮比/薩博、日產 91
10.8 可變缸技術/通用 92
10.9 排氣再循環(EGR)/大眾 93
第11章 奇思妙想:從轉子發動機到氫動力 94
11.1 轉子發動機/菲利克斯·汪克爾 94
11.2 轉子發動機跑車/馬自達 96
11.3 氫動力發動機/寶馬 98
11.4 動能回收系統/馬自達 99
11.5 催化轉化器/尤金·胡德里 99
第3篇 底盤結構百年進化 101
汽車創新名人堂(三) 102
第12章 變速器:從手動變速到無級變速 103
12.1 同步器式手動變速器/厄爾·湯普森 103
12.2 自動變速器/厄爾·湯普森 104
12.3 無級變速器/米爾頓·里維斯 107
12.4 手自一體式變速器/保時捷Tiptronic 108
12.5 雙離合變速器/大眾 109
12.6 自動離合變速器(AMT)/法拉利 110
12.7 7速手動變速器/保時捷 110
第13章 轉向系統:從液壓助力到線控轉向 111
13.1 液壓助力轉向/弗朗西斯·戴維斯 111
13.2 電子液壓隨速助力轉向/斯巴魯 112
13.3 電動助力轉向(EPS) /鈴木 113
13.4 可變齒比轉向系統/本田 114
13.5 主動轉向系統/寶馬 115
13.6 動態轉向系統/奧迪 116
13.7 四輪轉向系統/本田 117
13.8 線控轉向系統/英菲尼迪 118
第14章 傳動方式:從直接傳動到智慧型四驅 119
14.1 前置後驅設計/潘哈德·勒瓦索 119
14.2 直接傳動系統/路易斯·雷諾 120
14.3 前縱置前驅設計/雪鐵龍 121
14.4 前橫置前驅微型車設計/阿萊克·伊西戈尼斯 122
14.5 四輪驅動設計/世爵60HP 123
14.6 前後雙發動機設計/阿爾法·羅密歐 124
14.7 四輪驅動轎車設計/奧迪quattro 125
14.8 前後雙變速器四驅系統/法拉利FF 127
14.9 電子限滑輔助/賓士4ETS 128
14.10 軸間轉矩控制系統/奧迪 129
第15章 制動系統:從鼓式制動到空氣制動 131
15.1 鼓式制動器/路易斯·雷諾 131
15.2 盤式制動器/弗雷德里克·蘭徹斯特 132
15.3 液壓助力制動系統/馬爾科姆·洛克希德 134
15.4 通風式制動盤/保時捷 135
15.5 陶瓷複合制動盤/保時捷 135
15.6 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博世、賓士 136
15.7 尾翼空氣制動/布加迪威航 138
第16章 懸架系統:從鋼板彈簧到電磁懸架 139
16.1 四輪獨立懸架/賓士 139
16.2 雙叉臂式懸架/雪鐵龍 139
16.3 扭力梁式懸架/雪鐵龍 140
16.4 液壓氣動懸架/保羅·馬蓋斯 140
16.5 麥弗遜式懸架/厄爾·麥弗遜 142
16.6 空氣懸架/凱迪拉克、賓士 144
16.7 多連桿式懸架/賓士 145
16.8 主動車身控制系統/賓士 146
16.9 電磁懸架/凱迪拉克 147
16.10 自適應液壓減振器/賓士 148
16.11 電子式主動穩定桿/寶馬 148
16.12 動態發動機支座/保時捷 150
16.13 可回收能量懸架系統/奧迪 150
16.14 側面主動防護系統/奧迪 151
第17章 輪胎:從充氣輪胎到防爆輪胎 152
17.1 充氣輪胎/約翰·鄧?普 152
17.2 胎壓監測系統/通用 153
17.3 防爆輪胎/寶馬 154
第4篇 車身造型與安全設計 155
汽車創新名人堂(四) 156
第18章 整車設計:從馬車樣式到楔形車身 157
18.1 現代式汽車設計/威廉·邁巴赫 157
18.2 現代方程式賽車設計/保時捷 158
18.3 概念車設計/哈利·厄爾 159
18.4 尾鰭造型設計/哈利·厄爾 160
18.5 楔形車身設計/馬塞洛·甘迪尼 161
18.6 “摺紙”車身造型/喬蓋托·喬治亞羅 162
18.7 輕型越野車設計/威利斯“吉普” 164
18.8 運動型多功能車(SUV)設計/吉普 165
18.9 多用途車輛(MPV)設計/克萊斯勒 166
第19章 車身空氣動力學設計 167
19.1 流線型車身設計/漢斯·列德文克 167
19.2 風洞測試設計/克萊斯勒“氣流” 167
19.3 空氣動力學計算設計/馬爾科姆·塞耶 169
19.4 賽車定風尾翼/柯林·查普曼 171
19.5 賽車地面效應/柯林·查普曼 172
19.6 主動空氣動力學系統/蘭博基尼ALA 174
19.7 自動擋風系統/賓士 175
19.8 車身氣流通道/寶馬、法拉利、布加迪 176
19.9 車底板渦旋發生器/奧迪 177
第20章 車身個性設計 178
20.1 鷗翼式車門設計/賓士300SL 178
20.2 剪刀式車門設計/馬切洛·甘迪尼 178
20.3 蝶翼式車門設計/邁凱倫F1 178
20.4 旋轉式車門設計/柯尼賽克CC 179
20.5 鷹翼式車門設計/特斯拉 Model X 179
20.6 頭頸暖風系統/賓士 179
20.7 硬頂敞篷車身設計/布魯諾·薩科 180
20.8 “火焰曲面”車身設計/克里斯·班格 181
第21章 車身結構與安全設計 182
21.1 承載式車身設計/藍旗亞Lambda 182
21.2 車身被動安全設計/貝拉·巴恩伊 183
21.3 安全氣囊/約翰·赫特里克 186
21.4 三點式安全帶/尼爾斯·博林 188
21.5 預緊式安全帶/賓士 190
第5篇 造車技藝世紀變革 191
第22章 製造材料:從低碳鋼到碳纖維 192
22.1 鍍鋅鋼板 192
22.2 鋁製車輪/埃托雷·布加迪 193
22.3 鋁製車身/奧迪ASF 194
22.4 玻璃纖維車身/雪佛蘭 195
22.5 碳纖維單體車身/捷豹 195
第23章 製造方式:從標準化到模組化 197
23.1 零部件標準化/亨利·利蘭 197
23.2 流水線生產/亨利·福特 198
23.3 一體化壓鑄/特斯拉 199
23.4 模組化平台/大眾MQB 200
第6篇 電動勢力捲土重來 201
第24章 電池與電機:從鎳氫電池到扁線電機 202
24.1 鎳氫電池 202
24.2 鋰離子電池/索尼 202
24.3 無模組(CTP)技術/寧德時代 203
24.4 動力蓄電池底盤一體化(CTC)/特斯拉 204
24.5 電池管理系統(BMS) /特斯拉 205
24.6 扁線電機/雪佛蘭 206
第25章 電驅動:從輕混合動力到純電動 207
25.1 48V電氣系統/奧迪等 207
25.2 混合動力汽車/豐田普銳斯 207
25.3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比亞迪F3DM 208
25.4 純電動汽車/通用EV1 209
25.5 鋰離子電池汽車/日產、特斯拉 210
25.6 燃料電池測試車/通用 210
25.7 燃料電池汽車/豐田 211
25.8 800V高壓平台/保時捷 212
第7篇 從電氣化到智慧型網聯 213
第26章 電氣配置:從碳絲電燈到雷射燈 214
26.1 乙炔燈 214
26.2 電氣照明系統/凱迪拉克 214
26.3 氙氣前照燈/寶馬、賓士 215
26.4 隨動轉向前照燈/塔克、雪鐵龍 216
26.5 LED前照燈/雷克薩斯、奧迪 216
26.6 矩陣式LED前照燈/奧迪 217
26.7 雷射前照燈/寶馬、奧迪 218
26.8 汽車空調/帕卡德、凱迪拉克 219
26.9 自動刮水器/約翰·奧森 220
第27章 座艙控制:從車速表到遠程升級 222
27.1 電磁式車速表/奧托·舒爾茨 222
27.2 電子變速桿/寶馬 223
27.3 抬頭顯示(HUD)/通用 224
27.4 人機互動作業系統/寶馬iDrive 225
27.5 車載導航系統/本田、豐田 225
27.6 中控觸控螢幕/別克 226
27.7 全景監視系統(AVM)/英菲尼迪 227
27.8 手勢識別操控/寶馬 227
27.9 遠程升級(OTA)/特斯拉 228
27.10 車載網路數據匯流排/博世 229
27.11 域控制器(DCU)/奧迪 230
第28章 智慧型網聯:從定速巡航到無人駕駛 231
28.1 車速巡航控制/拉爾夫·蒂托 231
28.2 帶行人識別的夜視系統/寶馬 232
28.3 全地形回響系統/路虎 233
28.4 電子穩定程式(ESP)/賓士 234
28.5 自適應巡航控制(ACC)/三菱 236
28.6 自動緊急制動(AEB)/本田 237
28.7 車道保持輔助(LKA)/日產 237
28.8 盲點監測系統(BSM)/沃爾沃 238
28.9 泊車輔助/大眾、豐田 239
28.10 無線電遙控駕駛/弗朗西斯·胡迪納 239

作者簡介

陳新亞,汽車知識雜誌總編輯,主要著作包括《汽車為什麼會跑 圖解汽車構造與原理》《汽車1000個為什麼》《汽車科學解密 會跑的科學課》《圖解汽車大百科》《汽車是怎樣設計的》《玩轉四驅 圖解四驅汽車構造與越野駕駛》《視頻圖解新能源汽車構造與原理》《老爺車 圖說歷史級世界名車》等40多種汽車科普圖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