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簡介
在一定壓強下,單位質量液體變為同溫度的氣體時所需要的熱量。由於汽化熱只改變物質的相而不改變物質的溫度,因此又稱其為汽化潛熱。
從微觀上看,氣體中比液體中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大得多,液體分子間有較強的吸引力,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時,一方面必須克服分子間的引力而作功,另一方面在汽化過程中體積增大時,必須反抗外界壓力而作功。作功就需要消耗能量。
汽化時要保持物質的溫度不變,因而就必須從外界輸入能量。這就是液體汽化時需要汽化熱的原因。如果汽化時不從外界補充能量,而使液體絕熱蒸發,那么液體的溫度就要降低,這是獲得低溫的一種方法。例如,利用
液氦的絕熱蒸發,可獲得約0.7K的低溫。
汽化熱與物質的種類、汽化時的溫度和壓強都有關。由於溫度升高時,液體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液態與氣態間的差別隨之縮小,液體從外界獲得較少的能量就能汽化。
當溫度達到臨界溫度時,氣態與液態間的差別完全消失。因此,汽化熱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到臨界溫度時,汽化熱為零。
常用單位為
千焦/摩爾(或稱千
焦耳/摩爾),千焦/千克亦有使用。其他仍在使用的單位包括 Btu/lb(英制單位,Btu為British Thermal Unit,lb為磅)、J/kg(焦耳/千克)、J/g(焦耳/克),由於歷史原因,至今有些書上仍用cal/g(卡/克)作量度單位。
由於汽化熱只改變物質的相而不改變物質的溫度,所以又稱
汽化潛熱。
影響因素
汽化熱與汽化時的溫度和壓強有關。溫度升高時汽化熱減小,到臨界溫度時變為0。
這是由於隨著溫度的升高,液體分子將具有較大的動能,
氣相與液相之間的差別逐漸減小,液體只需要從外界獲得較少的能量就能汽化。
而在臨界溫度下,物質處於臨界態,氣相與液相之間的差別消失了,因此汽化熱為0。
水汽化熱
100℃時水的汽化熱為40.8
千焦/摩爾,相當於2260千焦/千克。一般地:使水在其沸點蒸發所需要的熱量是把等量水從1℃加熱到100℃所需要的熱量的5倍。
以下是水在不同溫度下的汽化熱表。
溫度/℃ | 汽化熱/(kJ·kg-1) | 溫度/℃ | 汽化熱/(kJ·kg-1) |
0 | 2501.0 | 300 | 1403.0 |
50 | 2382.5 | 350 | 893.2 |
100 | 2257.2 | 360 | 722.6 |
150 | 2114.1 | 370 | 439.5 |
200 | 1939.0 | 374 | 111.5 |
250 | 1713.7 | | |
汽化熱值
物質 | 沸點/℃ | 汽化熱/(kJ·kg-1) |
氫 氮 氧 水銀 硫 鉛 銀 金 銅 | -252.89 -195.81 -182.97 357 444.60 1750 2193 2660 1187 | 452 199.3 213.5 272 326 871 2336 1578 5069 |
鈉 鋅 氖 氬 氟 氯 氨 | 883 907 -245.96 -185.8 -188 -34.5 -33.5 | 3970 1776 104.7 157.4 159.1 401 1369 |
甲烷 乙烷 酒精 醋酸 乙醚 | -162 -88 78.3 118.3 34.6 | 548 540 855 405 352 |
套用
單位質量的蒸氣凝結為同溫度的液體時放出的熱量稱為凝結熱。在同樣的外界條件下,凝結熱與汽化熱數值相等。
液體汽化吸熱現象的套用很廣。例如,在醫學上用乙醚的迅速汽化進行冷凍麻醉;在冷凍技術中用容易汽化的液態的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進行冷藏和制
人造冰;在低溫技術中,利用液態空氣、液態氫、液態氦等的汽化來獲得很低的溫度;許多熱血動物的體溫控制也與汽化熱有關。當下丘腦探測到血液溫度略有升高時,就激活汗腺。汗的主要成分是水,當汗從身體表面蒸發時,汗就以汽化熱的形式從動物身體帶走了熱量,血管系統中的血再把熱量帶到皮膚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