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河道走向
史河幹流,起於
金寨縣,流經
霍邱縣和河南省
固始縣,至三河尖入淮。河流長度,安徽省志、六安市志謂220 公里(金寨縣誌謂:216公里,霍邱縣誌謂:226公里,河南省志謂:211公里)。
史河幹流,上源稱牛山河。以西河為主源,出
金寨縣羊角尖,又稱
天台山,峰頂高程1166米,河道北流,經畈灣至老家河,折東南流,至過鳳嶺右納白沙河(河長24公里,比降12‰),折北流至關廟,左納一小支,以下稱牛山河(引《金寨縣誌》註:牛山河為史河主要支流之一,主流出自棋盤石山系大牛山一帶,上源有沙河、西河、牛山河三源,至三河尖相會統稱牛山河,東下至托樹坳與竹根河合流,入史河。河道長18公里,流域面積29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7.9‰。
東南流,兩岸有較多山溪匯入,至梨花尖始稱史河;經陡溝西,右納竹根河(河長41公里,比降7.5‰)。
史河彎曲北流,至丁埠,右納牛食畈河(河長19公里,比降2.2‰);至東灣北,左納南溪,並進入梅山水庫庫區;至正堂以下,右納白水河(河長37公里,比降2.4‰),左納麻河(河長35公里,比降17.5‰),麻河口原有金家寨,是民國時期立煌縣縣治,抗日戰爭期間,曾為安徽省臨時省會所在,1947年冬改稱金寨縣,現已淪入庫底。
史河至梅山,左納熊家河,右納鮎魚河,1956年在兩河相匯的下口,建成
梅山水庫,金寨縣城搬遷至大壩下游約2公里處新建,名
梅山鎮。水庫控制來水面積1970平方公里。
史河出水庫後,河道呈S形東北流,至紅石咀,有梅山灌區紅石咀渠首樞紐;至郭家窪,折西北流,經彭洲子,左納長江河(河長44公里,比降14.5‰),並進入固始縣、
霍邱縣兩縣邊界。
河道沿邊界流,經陳淋、葉集,至草棚店後,進入河南省
固始縣境;至黎集有黎集灌溉樞紐,至張老埠左納羊行河(河長41公里,比降9.5‰);至南大橋東北,左納急流澗河(河長40公里,比降3.8‰);至老鼠刺,左納石槽河(河長53公里,比降8‰);折東北流,經固始至來營子,左納灌河(河長147公里,比降2‰),至蔣集北,水分兩股,西股經橋溝集、三河東,至三河尖;東股於夏寨堰右納泉河(河長56公里,比降0.3‰),經霍邱縣臨水集,至三河尖,東、西兩股合流後,有部分水由三河尖入淮,另部分水經李台子、趙台子,於陳村西注入淮河。
史河古時可通舟楫,因泥沙淤塞河道,只行排筏。
梅山水庫建成後,丁家埠至梅山一段已成人工湖,可通航51公里,下游航運已斷絕。縣境內河長102公里,支流有15條,主要支流11條,流域面積在縣內為2368平方公里。
河道特徵
史河屬山區型河道,水淺流急,支流較多。河道總落差288 米,河槽平均比降1.31‰。紅石嘴以上為山區,流域面積2004平方公里,河長10l公里,平均比降2.5‰。紅石嘴以下為丘陵至平原,丘陵區平均比降0.38‰。史河上遊河道支流眾多,坡陡勢急,河床大部分是岩石裸露或是礫石。紅石嘴以下河道,坡緩勢弱,河道淺寬,砂質河床和灘地,最寬達700~800米,河槽不穩定,兩岸系沉積台地,易受洪水侵襲。
水文特徵
梅山水庫以上控制流域面積為2120 平方公里,占史河流域總面積的30.8%,正常年徑流量為12.23 億立方米,占史河年總水量的41.0%,單位面積產水量只低於淠河,為淮河流域之第二位。梅山站實測最大洪峰流量為4380 立方米每秒(1954 年7 月11 日),根據歷史資料推算出的歷史最大洪峰流量為10705 秒立方米,清道光二年(1822 年),實測枯水季節最小流量僅0.8 秒立方米(1978 年11 月)。年最大徑流深為1467 毫米,水量31.10 億立方米(1954 年),年最小徑流深為175 毫米,水量3.71 億立方米(1978 年),其年際變幅為8.3 倍,年徑流的變差係數Cv 值為0.40。在史河總控制站蔣家集水文站,實測最大年徑流量為69.92 億立方米(1954 年);最小年徑流量為9.46 億立方米(1978 年),正常年際徑流量為26.24 億立方米,其年際變幅為7.1 倍,年徑流的Cv 值為0.62。正常洪峰流量為2020 秒立方米,1969 年7 月15 日實測最大洪峰流量達5900 秒立方米,洪水總量均超出其正常年徑流量,為枯水年份年徑流量的2 倍以上。
正常年份史河入淮總水量為29.80 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的理論蘊藏量為10 萬千瓦,可利用裝機容量5.78 萬千瓦,現已開發裝機容量4.28 萬千瓦。
主要支流
白水河,上游稱橋邊河,源出三省垴山系的馬鬃嶺與帽頂山一帶,流經古碑區的大灣、花石、南畈、七鄰灣、雙石等鄉,至張公山南面的程家灣注入史河。河道長40公里,流域面積226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0.8‰。
牛食畈河,源出三省垴山系中岐嶺與東高山一帶,從斑竹園區的姚沖經丁家埠注入史河。主河道長25公里,流域面積7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6‰。
竹根河,史河主要支流之一,主流出自棋盤石山系的獻旗嶺與香爐觀一帶,其上源蔡家河出自獻旗嶺,龍潭河出自窩川,二河在長源村相會;下至古佛堂有劉家河來注,至柿樹灣有楊柳河來注,至響堂有佛堂河來注,至黃泥畈有柳林河來注,至岩上有沙堰河來注。其下經斑竹園至托樹坳與另一主要支流牛山河相會,入史河。竹根河主河長42公里,流域面積36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為6.2‰。
麻河,上游在南溪區境,下游在南溪、雙河兩區之間,發源於大伏山系的金剛台,源頭名梅子河,中游名四道河,下游名麻河,至兩河口與雙河相會,入史河。河道長35公里,流域面積225平方公里,平均坡降8.3‰。
雙河,上有二源,一為黃龍河,水出筲箕牆;一為九房河,水出狗跡嶺。二源至雙河鎮合流,名雙河,下注史河,匯入梅山水庫。河道長14公里,流域面積131平方公里,平均坡降為10‰。
熊家河,源出雙河區筲箕牆北麓,河道長20公里,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在全軍鄉境由西而東,注入梅山水庫。
洪澗河,在江店區境,源出猴子嶺、外嶺,流至老河叉注入史河。河道長12公里,流域面積70平方公里,平均坡降4.8‰。洪澗河流至江店北出一支,經開順鎮,東向與傅家河相會同注淠史杭工程的汲東乾渠。
長江河,上源名皂靴河,發源於大伏山系金剛台東南麓平天鋪一帶,流經南溪、雙河、江店三區,至雙河區接固始縣界處稱長江河,為金、固兩縣界河,至徐沖劉老莊的河嘴處入史河。河道總長44公里,其中界河長26公里,流域面積205平方公里,平均坡降9.7‰。
傅家河,又稱二道河,位於江店區北面,發源於古樓嶺,下注史河總乾渠。河道長19公里,流域面積48平方公里,平均坡降2.7‰。河流源短,易乾涸。
水利概況
水庫
梅山水庫,大壩座落在淮河支流——史河上游,本縣梅山鎮境內。水庫工程主體有連拱壩、泄洪隧洞、泄洪底孔、溢洪道、發電廠等,1954年3月始建,至1956年4月竣工(除電廠),歷時二年余。連拱壩,共15垛16拱。一般壩高84.4米,最大壩高88.24米。壩全長311.5米。泄洪隧洞,位於壩址右岸,隧洞長249米,進口高程72.70米,出口高程70.85米,最大泄洪量630秒立方米。泄洪底孔,在連拱壩第9號拱底部拱台內,裝設2.25米方形平板高閘門一道,中心高程69米,閘門出口接混凝土渡槽引水出垛,進口安裝攔污柵並設有滾輪備用門,由壩頂啟閉機控制。溢洪道,設於大壩右岸天然石凹里,西側與連拱壩相連,全長101米,共設7孔。發電廠建於5、6、7、8號垛下游,用4個2.8米直徑的鋼管引水,裝機4台,容量各1萬千瓦。梅山水庫,總控制流域面積1970平方公里,占史河流域總面積的38%。總庫容為23.36億立方米,其中蓄洪容量11.38億立方米,興利庫容7.96億立方米,底庫容4.02億立方米。自1956年蓄水以來,攔蓄500秒立方米以上洪水199次,超過1500秒立方米流量洪峰63次。年灌溉農田面積達383萬畝左右。年均發電量為1億千瓦小時。
鮎魚山水庫,位於商城縣城西南5公里灌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963平方公里。 灌河源於豫鄂皖3省交界的大別山脈
黃柏山西側,山勢陡峻,壩址附近崗陵起伏,聯崗築壩。庫區林木繁茂, 庫叉多, 水面闊, 山青水秀, 有著名的湯泉溫池, 是旅遊和療養勝地。1971年5月開工築副壩。於1973年6月完成。1976年完成溢洪道閘門安裝。總庫容 8.51億立方米, 土壩為薄粘土心牆沙殼壩, 最大壩高37.5米。 防浪牆高1米, 全長1446米。輸水洞兼泄洪、 灌溉、 發電用, 位於右岸, 為壩下埋管, 內徑6米, 最大泄 量為590立方米 /秒。 右側設發電支洞, 電站裝機4台, 共10600千瓦。 溢洪道位於左壩頭山坳中, 設泄洪閘4孔, 有高11米、 寬12米的弧形鋼閘門4扇, 最大泄量4850立方米/ 秒。 渠首樞紐位於大壩下游4公里處的灌河上, 有滾水壩、 進水閘、 沖沙閘、 防洪壩等工程。 水庫工程於1975年完成。 電站於1979年建成。水庫可供灌溉設計面積120萬畝的水源, 水電站年發電量已超過設計2100萬千瓦時。 是河南省建設較快, 發揮效益較好的大型水庫。
侯堰水庫,位於史河總乾渠左側霍邱縣孫崗鄉境內,集水面積15.7平方公里,原來總乾渠經過此庫,容積較大,影響渠道送水速度。1966年把渠庫分開,改建成反調節水庫,灌溉4.5萬畝農田,並向總乾渠下游洪水。汛前可以放乾庫水,搶種一季水稻;若遇特大洪水,可納洪入庫,減輕上游渠段壓力。水庫按50年一遇設計,三百年一遇校核;興利水位61.6米,相應庫容980萬立方米;防洪水位62.35米,庫容1120萬立方米;校核水位63.1米,總庫容1400萬立方米。主體工程由大壩、進水閘、放水涵組成。投資82.3萬元,做土方64.5萬立方米,石方6154立方米,混凝土341立方米。
灌溉工程
紅石嘴水利樞紐工程。該工程是史河灌區和河南省梅山灌區南乾渠的渠首樞紐,在梅山水庫下游9公里的史河上。全部工程包括:攔河滾水壩、沖砂閘、史河灌區紅石嘴進水閘和梅山灌區南乾渠進水閘四部分,除南乾渠進水閘外,均由六安專區史淠杭工程指揮部設計,省水利廳建築安裝工程處施工。1958年12月開工,1961年9月完成。梅山水庫的下泄水由攔河滾水壩壅高至69米高程,分別引入史河總乾渠和梅山灌區南乾渠,灌溉皖豫兩省的金寨、霍邱、六安、固始等縣農田383萬畝,其中本縣4.1萬畝。全部工程1970年8月建成。南乾渠渠道從紅石嘴樞紐工程起,經縣境徐沖鄉的清水、金山、徐沖3村境內,利用倒虹吸方式穿過長江河引水至河南固始縣城南部。全長89.7公里(其中本縣境內6.5公里),灌溉固始縣24個鄉、339個村的農田54萬多畝,其中自流灌溉52萬畝,提水灌溉2萬畝。
鮎魚山灌區,南起商城縣城附近,北臨小潢河,西以白露河為界, 東與梅山灌區南乾渠接壤。 受益範圍有商城、 固始、 潢川3縣。 南北長約70公里, 東西寬40公里, 控制1589平方公里。 設計灌溉面積143萬畝, 其中, 自流灌溉136.57萬畝, 提水灌溉6.43萬畝。 1987年有效灌溉面積89.6萬畝。灌區工程1972年動工興建,1975年基本建成。 全灌區共有6條幹渠。 輸水工程292公里; 支渠86條, 長425公里。灌區供水樞紐位於鮎魚山水庫下游堰北頭,屬淮河支流灌河流域,區間面積14平方公里。樞紐工程按50年一遇防洪標準設計、1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樞紐由滾水壩、 土壩、沖沙閘、 李湖堤、 灌溉洞5部分組成。總乾渠從堰北頭樞紐右側引水後, 行至0.75公里外,橫跨陶家河, 建渡槽1處, 長69.6米; 至10公里處建東 乾分水閘和節制閘各1座; 至12.7公里處跨灌河, 建灌河渡槽1座, 長565米, 其中主槽段長460米, 是省內最大渡槽, 設計加大流量100立方米 秒, 可灌商城、 固始、 潢川3縣農田。馬堽樞紐是固始縣的引水工程,設計灌溉面積23萬畝。pp 青龍頭攔河樞紐位於潢川縣張集鄉, 灌溉1.6萬畝(包括在西乾渠內)。
史河灌區,東界
淠河,與淠河灌區隔河相望,西與同水源的河南省梅山灌區為鄰,南起
金寨縣江店至六安分路口一線,北抵沿淮25~22.5米等高線。灌區控制面積3526平方公里。設計灌溉面積285萬畝,相當於史河灌區內耕地總面積的92%。規劃灌溉面積為273萬畝。其中自流灌溉面積256.4萬畝,提水灌溉面積16.63萬畝,總乾渠直灌面積19萬畝。提水補給該區30萬畝。
梅山灌區,位跨安徽、河南兩省的史河兩岸,河南受益範圍為固始、 商城兩縣。 這是一個古老灌區。 春秋時代中期,孫叔敖興建期思陂水利工程,開始發展灌溉事業。兩千多年來, 幾經興衰, 到明清時代, 在舊灌區基礎上興建清河和堪河灌區, 由於渠長百里, 俗稱“百里不求天灌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解放灌區。1954年修建解放閘,使灌區在原有的6萬畝基礎上擴大到24萬畝。 1956年梅山水庫建成後,灌區成為史淠杭灌區的組成部分,因引用梅山水庫水而改名為梅山灌區, 1958年進行擴建。 設計灌溉面積98萬畝。1964年建成黎集渠首樞紐工程和中乾渠,1966~1970年興 建了從安徽 省紅石嘴樞 紐引水 的 南 乾 渠 工 程。1972年全灌區基本建成。 灌區內塘、 堰很多, 是引蓄結合的灌區。 灌區渠首樞紐工程位於黎集鎮附近的史河上, 包括土壩、 滾水壩、 沖沙閘和進水閘。灌區共建有總乾1條, 乾渠4條, 分乾1條。灌區建支渠30條, 總長249公里; 排水渠152條, 長565公里;各類建築物6300座。
水電站
鮎魚山水電站,電站與水庫同期相繼建成,同時也是全省單座容量最大的電站。電站位於商城縣鮎魚山水庫主壩壩後泄洪洞右側, 裝機4台, 3台單機容量各為3000千瓦, 1台單機容量1600千瓦, 總容量為10600千瓦。 設計年發電量2100萬千瓦時。1972年興建,1975年開始安裝機組,1976年8月建成發電, 總投資922萬元。 至1987年,累計發電量為2.34億千瓦時。
河道治理
史河金寨段防洪治理工程於2009年獲國家批准實施,總投資1.9億元。一期工程於2009年6月開工建設,位於縣經濟開發區段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為梅山城區史河大堤退建加固工程,項目規劃設計為西起梅山城區史河河東4#橋頭,東至大龔嶺腳下液化氣站,全長約1.8km。
航道航運
史河航道,位於
金寨縣中部山脈的西側,流經梅山、葉集、固始至三河尖匯入淮河。1955年以前,該航道與西淠河航道共同擔負著金寨縣的物資運輸任務。1956~1958年,梅山水庫和淠史杭灌區史河渠首樞紐工程先後建成,水庫大壩以上變為庫內航道。大壩以下均為灌溉渠,水分兩路:史河總乾渠在金寨縣境內有15公里,經紅石、百祿橋、葉老莊流入
霍邱縣境;南乾渠在金寨縣境內有7公里,經清水、亮家樓流入河南省固始縣境。原梅山經葉集、固始至三河尖的150公里航道因水淺、不能通航。
梅山水庫航道,總通航里程為153公里。最高水位時,主航道有51公里,上游可達丁家埠鎮,途經關山河、胡店、高廟、上碼頭、五桂潭等地。該航道屬深水航道,常年通航。
民國期間,史河沿途的主要集鎮都設有簡易碼頭,金家寨有上碼頭、(貨運)、下碼頭,流波、麻埠兩鎮均設有南碼頭。這些碼頭砌有石台階,附近設有貨物堆場,流波鎮有江家場,麻埠鎮有舒家場等,均屬私人開設。此外,沿河邊的小集鎮有一些天然碼頭。史河沿途有黃泥莊、李集、丁家埠、塔子河、胡店、楊灘、王店子等處。梅山水庫建成後部份碼頭被淹沒,同時新建一批碼頭。其中較大的有青峰嶺碼頭。
大青峰嶺碼頭,這一帶原稱楊灘。1958年建成。港區內水位深,大小船隻均可停泊,是梅山水庫內客貨運輸的進出門戶。建有一條塊石輔面、條石鑲邊、長400米的客貨運輸碼頭和600平方米貨物堆場各一處。1962年,劈山拓寬,開闢一條長約1000米的客運通道,可通汽車。從此客、貨運輸分開,提高了裝卸效率,保證了旅客安全。1973年,又利用地形劈山填溝,新建300平方米貨物堆場一處。此後,縣林業部門在距港口3公里處,又修建了能裝卸竹木的小青峰嶺專用碼頭。1960年在大青峰嶺建造一幢兩層航運樓,建築面積500平方米,設有80平方米的候船室。青峰嶺港口年客運15~20萬人次,貨運2~3萬噸。
梅山水庫庫區內,還有胡店、興田、紅石岩、上碼頭、高稻場、丁家埠等多處天然碼頭,供客貨船隻停靠。
河南南省境內,史河可常年通行木帆船至固始。
流域概況
社會經濟
河流上游
金寨縣地處
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七縣兩區結合部,總面積3814平方公里。是紅色厚重的土地。早在1924年,境內就建立了黨組織。1929年,爆發了著名的立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組建了紅32師、33師和紅25軍等11支主力紅軍隊伍,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發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誕生於此並唱響全國。抗日戰爭時期是全省抗日救亡運動的領導中心,解放戰爭時期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前方指揮部所在地。革命戰爭年代,全縣10萬民眾參軍參戰,誕生了59位開國將軍和147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縣、全國第二大將軍縣,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金寨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山區、庫區縣。全縣平均海拔500米,千米以上高峰122座,耕地面積3.2萬公頃,僅占土地總面積的8.16%。興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治淮骨幹工程——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總蓄水量50億立方,建庫時全縣移民10萬人,淹沒良田10萬畝、經濟林14萬畝和麻埠、流波、金家寨三大經濟重鎮,庫區面積1335平方公里。1986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貧困縣。2001年再次被列為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1年被確定為大別山片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境內紅色、綠色、藍色、金色資源十分豐富。鄧小平、劉伯承分別題名的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革命烈士紀念塔以及江澤民、洪學智分別題名的金寨縣烈士紀念館、紅軍紀念堂,是全國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全國30個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是歷史名茶六安瓜片的原產地、主產地;板栗產量居全國縣級第一大別山三大主峰之一天堂寨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和5A級旅遊景區。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高峽出平湖,雄偉壯觀,西莊溫泉出水量大、水溫高、水質好。境內擁有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3個。
霍邱縣,隸屬安徽省六安市,古稱蓼國。自西周開疆建制,至今有1400多年歷史。霍邱是國家首批商品糧、優質油菜生產基地縣,畜牧水產生產重點縣。糧食總產量穩居全省第一;生豬飼養量和肉蛋產量居安徽首位、全國百強;鐵礦探明儲量25億噸,遠景儲量35億噸以上,位居全國第五、華東第一;灃蝦銀魚古為貢品,今為俏品,冠蓋淮域;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臨淮柳編,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遠銷海外,走進了美國白宮橢圓形辦公大樓;臨水美酒歷經千年,香飄萬家,是安徽的白酒驕子。旅遊景區有:國家4A級風景區臨淮崗水利樞紐工程、道教聖地安陽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氏莊園、千年古陂水門塘,為楚國令尹孫叔敖治水安瀾的史跡。霍邱已建成縣級以上開發園區5個、其中省級開發區2個。經濟開發區(省級)位於鐵礦區,2014年被列入安徽省唯一的全國25個循環化改造示範園區之一,項目總投資33.9億元。現代農業示範區(省級)位於縣城中部,交通便捷,區位優越,以發展生態高效科技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為主,是“農”字號企業創業發展的樂園。霍邱連續十一年蟬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連續兩屆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獲得全國村鎮建設先進縣、全國民眾體育先進縣等殊榮。連續五屆獲得全省雙擁模範縣,連續四年獲得全省科學發展先進縣,連續三次被命名為全省平安縣,榮獲全省發展民營經濟先進縣、全省教育“兩基”工作先進地區、全省創建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等稱號。
固始縣,古為番、蓼、蔣等國,東漢光武帝封大司農李通為固始侯,取“通與帝首事,欲其堅固初始歟”之意,固始由此得名。固始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孕育了許多位歷史人傑、中華精英。古有楚相孫叔敖,唐初“開漳聖王”陳元光,唐末閩王王審知、民族英雄鄭成功、靖海侯施琅、著名植物學家吳其睿。近有愛國華僑陳家庚,盧溝橋事跡中,打響對日作戰第一槍的民族英雄金振中,今有“俠之大老”的“感動中國”新聞人物魏青剛。固始作為歷史上中原地區向皖、蘇、閩、粵、浙、贛,尤其閩台一帶移民的肇始地和集散地。在上自秦漢,下至明清的漫長歲月里,徙民南方不計其次,難以計數。因為有了歷代移民南國之舉,故閩、台一帶對固始多懷“祖地”之尊,《閔中記》稱:“今閩人皆稱固始人”國,斗轉星移,移民後裔遍播海內外,固始便有了僑鄉的稱謂,名揚天下,被譽為“中原第一僑鄉”。固始地處江淮之間,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濕潤區,氣候條件優越,境內地形地貌多樣,山區、丘陵、平原、濕地兼而有之,堪稱“中國地理教科書”。宜養水面17萬畝,優質水稻種植面積140萬畝,素有“魚米之鄉”之美譽,連續八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連續五年獲得“全國生豬調出獎勵大縣”。固始雞、固始鵝、豫南黑豬是國家級地方優質禽種,固始雞、固始雞蛋獲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和原產地認證;2008年奧運會期間,“固始雞”、“固始笨蛋”、“固始蔬菜”被指定為奧運會特供食品。固始柳編產品標準被列為河南省地方標準,是全國四大柳條生產基地縣之一。“九華山”、“仰天雪綠”等毛尖茶分別通過國家綠色食品和有機茶認證,成為信陽毛尖的知名品牌;“嫰頭青”、“王腦”蘿蔔被國家工商總局註冊為綠色食品商標。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三綠工程茶業示範縣”、“ 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果蔬無公害科技示範縣”、“全省水產十強縣”、“全省畜牧業發展重點縣”。境內旅遊資源既有番國古城遺址和陳元光將軍祠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又有陳元光廣場、安山森林公園、秀水公園、九華山風景區、華陽湖風景區等人文自然景觀。
沿岸景觀
《金寨縣誌》註:棋盤石山脈位於本縣西南邊陲,鄂、豫、皖三省界上,實為新的三省垴,既是本省與湖北、河南省之間的界嶺,又是史河重要源頭。主峰是九峰尖,海拔1353米。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大牛山等17座。支脈有四條,大牛山屬於羊角尖——臥牛山支脈,是本縣與
麻城、商城的界嶺。海拔 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羊角尖、躲軍寨、康王寨、棋盤石、九峰尖、鋸兒齒、馬鬃嶺等10座,最高峰是九峰尖。經查證,金寨縣沙河鄉位於皖西南大別山腹地,東與本縣斑竹園相連,南與湖北麻城市木子店鎮接壤,西與河南商城縣長竹園鄉相鄰,北與本縣關廟鄉毗鄰。沙河鄉的行政區域由1992年撤區並鄉前的沙河、西河2鄉合併而成,轄15個行政村153個居民組15000餘人。沙河鄉境內還有花娘寨、黃石寨、牛山河古橋、滴水岩瀑布、龍潭河峽谷、青魚廟等眾多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另註:(牛山河大橋位於金寨縣沙河鄉梓樹村)。
大牛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商城縣
長竹園鄉前河村。北抵九峰尖,東南臨安徽金寨西河鄉,長3.5公里,寬2公里,西接白布岩水庫,西麓為灌河源頭。大牛山是豫、皖界山,因山體連綿起伏,如同牛脊,故名大牛山。該風景區山勢雄偉,樹綠石青。關廟鄉位於大別山北麓,鄂豫皖三省結合部,金寨縣西北邊陲,地跨東徑115°29'—115°26',北緯315°22'—315°33'。境內地形呈“人”字形,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450米,面積167.8平方千米,轄10個行政村,12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000人。始建於1949年,因政府駐地位於曾享有盛名的關帝大廟舊址而取名。1958年改稱胭脂人民公社,1983年後復稱關廟鄉,1992年撤區並鄉時劃為單列鄉。關廟為史河發源地之一,有海拔1352米的九峰尖。白沙河、八道河、牛山河三條大河貫穿全鄉,向東交匯流入史河。從縣城梅山向西而行,到關廟鄉政府所在的78公里的渣油路面,只耗時90分鐘。);
三省垴山脈,大別山山脈支脈,為史河、西淠河的源頭,其北延支脈又是此兩水系的分水嶺。三省垴山脈的主脈西起松子關,東至瓮門關。主脈的山峰,自西向東是將軍寨、團山、蘿蔔頂、石佛垴、黃獅寨、獻旗嶺、聖卦尖、土地嶺、大坳、黃梅尖、三省垴和豬鬃嶺。主峰三省垴,海拔1540米。其支脈有四: (一)黃梅尖——花尖山的西北向支脈,是牛食畈河與白水河的分水嶺。 (二)馬鬃嶺——三仙山的北向支脈,此脈貫穿金寨縣,不僅是史、淠二河部分支流的源地,也是這兩大水系的分水嶺。(三)月亮坳——牛尾巴尖支脈,是宋家河與青龍河的分水嶺。(四)月亮坳——猴子岩支脈,是青龍河與毛坦河的分水嶺。
三河尖,地處
固始縣東北邊緣,與安徽阜南縣、霍邱縣隔河相望,因淮河、史灌河、泉河三條河流在此交匯而得名。三河尖鎮境內的建灣村海拔僅23米,為河南省的最低點。三河尖鎮境內有翁棚、萬圩、黃寨、永樂城等春秋戰國文化遺址,豐富的地下文物昭示著兩千多年前這裡的文明與繁華。十九世紀中葉,淮河兩岸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革命——捻軍起義,義軍總部曾兩度設在三河尖。1947年8月下旬,劉鄧大軍右路第三縱隊從三河尖渡口渡過淮河,順利挺進大別山。1999年版《辭海》,在“三”字下可見詞條“三河尖”,解釋為:“鎮名。在河南省固始縣北部、史灌河與淮河匯流處。為淮河中游航運中心。明以前即為重要集鎮。”三河尖在淮河航運史上的位置由此可見一斑。
文化傳說
在遠古的年代,舜治理神州大地,很多年都是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後來有幾年,長江、黃河、淮河等流域連續發生水災,那時,江河橫溢、洪水滔天,人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在大別山北麓。有一條河叫決水,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也因大別山區山洪暴發,洪水泛濫成災,決水流域民不聊生。舜接到這個訊息,立即召集部下臣工,商討選派治理水患的人選。皋陶說:“禹正在黃河流域治水,已經三年多沒有回來了,現在只有派禹的父親鯀去決水流域了。”舜同意了皋陶的建議,於是,就命令鯀帶領自己的部下去大別山北麓的決水流域負責治理水患。
禹在黃河流域治水,轉戰千里,功績卓著,聽說父親被殺,急忙趕回帝都詢問究竟。舜很器重禹,對禹說:“你不要太悲傷,你父親盜取天庭息壤在決水流域治水無功有過,法律難以容情,現在由你去決水流域去做你父親沒有做好的事情吧。”(據《史記》記載禹為治水曾多次在大別山區勘查水文)。
地圖信息
地址:六安市葉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