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姓始祖:齊宣公。汲氏出自春秋時期,是以地為姓的姓氏。汲姓的來源有二支,其中一支出自姬姓,是春秋時期衛宣公的後代,衛宣公的太子居於汲這個地方,他的後代就以地名為姓,稱為汲氏。另一支汲氏出自姜姓,也是源於春秋時期,根據《風俗通》上記載,齊宣公的裔孫受封於汲邑,他的後代子孫就以封邑名為姓,亦稱汲氏。汲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望族居於清河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清河縣東。汲氏後人尊齊宣公為汲姓的得姓始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汲姓
- 得姓始祖:齊宣公
- 來源:兩個
- 遷徙分布:河南,山東一帶
姓氏源流,來源一,來源二,遷徙分布,歷史名人,汲 固,汲 黯,汲桑,汲靖,汲明學,汲宛,汲金純,家譜文獻,字輩排行,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宗祠通用聯,
姓氏源流
汲(Jí)姓源出有二:
來源一
出自姬姓,為黃帝之後,文王姬昌的後裔,以地名為姓。春秋時,周文王之後康叔被封於衛,其後代有衛宣公,太子居於汲(今河南省衛輝市),稱太子汲,其後代支庶子孫遂姓汲氏。《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載:“汲氏,衛宣公太子之後居汲。因以為氏。”望族居濮陽(今河南省濮陽)。
來源二
出自姜姓,源於春秋,以封地為姓,為齊宣公的後代。春秋時期,齊宣公的支孫中有受封於汲(今河南省衛輝市)的,他的後世子孫便以封地名為姓,稱汲氏。汲姓望族居清河(今河北省清河東至山東省臨清一帶地區)。
遷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河南,山東一帶,河南在周口市鹿邑縣生鐵冢鄉等。 汲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歷史名人
汲 固
北魏梁城人,後魏孝文帝(471-499年在位)時兗州從事,兗州刺史李式因事入獄,時式子憲剛滿月,式謂眾曰:“今無程嬰、許臼此類人也?”固曰:“古今豈殊?”遂藏憲。搜捕時,汲以婢子代之,自抱憲逃往他鄉,獲赦後方歸。兗州刺史為表彰其節義,任其為主簿。時因勇救刺史李式始滿月的嬰兒,為世人所稱道。
汲 黯
漢武帝時大臣,滑縣人。據《史記》介紹說,以性倨少禮、好遊俠、尚節而著稱的名士,為官以清靜治民。景帝時為太子洗馬(官名、太子出行,則為前導),在朝廷上以嚴整見稱。武帝時,為謁者,往視河內為災,以便發倉粟賑民,出為東海太守,因清靜治民而使該郡大治,故名聲響亮,而得皇帝器重,將其召回朝廷,拜為主爵都尉,被稱為社稷臣。不過,他卻“本性難移”,又由於一再的犯顏直諫,而得罪了皇帝。
汲桑
汲桑(公元?~307年待考),茌平人(今山東茌平)。著名西晉農民起義軍首領。汲桑本為牧民首領。晉永興二年(公元305年),成都王司馬穎的舊將公師藩等在清河隃(今山東平原)起兵,汲桑聯合了羯族部落酋長石勒率牧民回響。公師藩敗後,汲桑與石勒回到茌平牧區。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汲桑再次起事,自稱大將軍,以石勒為掃虜將軍,釋放囚徒,攻占鄴城(今河北臨漳),殺新蔡王司馬騰。後為兗州刺史苟晞和將軍王讃聯軍所敗,不久,汲桑被依附於東燕王司馬騰的流民所殺害。
汲靖
(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將領。
汲明學
(生卒年待考),明朝邯鄲縣丞。
汲宛
(生卒年待考),明朝壽州通判。
汲金純
汲金純,字海峰、號殿一,1879年09月30日(光緒五年八月十五日)生,海城縣溫香鄉金家灣子人。民國時期東北軍將領。
家譜文獻
汲氏族譜,著者待考,明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有殘缺。現被收藏在山東省菏澤市圖書館。
字輩排行
安徽懷遠汲氏字輩:“治國如文永同長興家紹祖業旭道維民臣”。
河北邯鄲汲氏字輩:“和德承太廣忠厚續先康”。
山東莒南汲氏字輩:“龍茂(玉)慶(佩)傳長,廣(海)生忠泗華”。
東北地區汲氏字輩:“金漢惠義壽崇國淑進學忠”。
黑龍江哈爾濱汲氏字輩:“和德承太廣忠厚緒仙康”。
汲氏一支字輩:“殿守懷德廣世遠,修道永傳振中長”。
資料有待補充。
郡望堂號
郡望
濮陽郡:古縣名,春秋時衛軒都,在今河南省濮陽縣。又郡名,晉代置。今為山東省濮州縣。
清河郡:據《郡望百家姓》中有記載:汲氏望出清河郡。漢代置郡。相當於今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臨清一帶地區。
西河郡:據《姓氏考略》中有記載:汲氏望出濮陽、西河、清河。漢代置郡。相當於今山西、陝西二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
堂號
東海堂:漢朝汲暗,景帝時為太子洗馬。武帝時為東海太守。把東海治理得人民富裕,地方太平。召為主薄督蔚,朝廷誇他是社稷之臣。
此外,汲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清德堂”等。
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雲天義士;
霜雪孤臣。
——佚名撰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魏梁城人汲固,孝文帝時為兗州從事。兗州刺史李式因事入獄,兒子李憲剛滿月,李式大聲問眾人:“難道現在沒有程嬰、杵臼這樣的人嗎?”汲固說:“古今還有何不同!”便將李憲抱回家藏了起來。來人搜捕時,李式有個下屬把自己婢女生的男嬰交上去,很快被查了出來。汲固帶李憲逃走,遇到大赦才得以返家。後來,兗州刺史高佑非常讚許汲固的節義,任他為主簿。下聯典指西漢濮陽人汲黯,字長孺,性格倨傲,崇尚節義,好黃老之術。景帝時為太子洗馬,武帝時歷官東海太守、主爵都尉,常直言切諫,武帝曾說:“古代有社稷之臣,汲黯很像。”後因主張與匈奴和親被武帝疏遠,出任淮陽太守。
漢廷旌直;
兗吏匿孤。
——佚名撰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汲黯在朝以直諫聞名,武帝贊之曰:“古有社稷之臣,黯近之矣。”下聯典指後魏汲固為兗州從事,刺史李式坐罪,固抱式子而遁。遇赦始歸(詳見上一聯聯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