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冢是一個詞語,指的是晉不準所盜發之古冢,借指汲冢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汲冢
- 來源出處:汲冢書
汲冢 | - |
拼音: | - |
解釋: | 1.指晉不準所盜發之古冢。墓在汲郡,故稱。參見"汲冢書"。 2.借指汲冢書。 |
汲冢是一個詞語,指的是晉不準所盜發之古冢,借指汲冢書。
汲冢 | - |
拼音: | - |
解釋: | 1.指晉不準所盜發之古冢。墓在汲郡,故稱。參見"汲冢書"。 2.借指汲冢書。 |
汲冢是一個詞語,指的是晉不準所盜發之古冢,借指汲冢書。汲冢-拼音:-解釋:1.指晉不準所盜發之古冢。墓在汲郡,故稱。參見"汲冢書"。 2.借指汲冢書。汲冢 拼音: 解釋: 1.指晉不準所盜發之古冢。墓在汲郡,故稱。參見"...
汲冢鎮,隸屬於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地處鄲城縣西部,東與胡集鄉、新城街道接壤,南與巴集鄉交界,西與淮陽區馮塘鄉、大連鄉、葛店鄉、黃集鄉毗連,北與李樓鄉為鄰,,距鄲城縣城13千米,區域總面積94.95平方千米。1956年,設汲冢中心鄉;1987年11月,由汲冢鄉改為汲冢鎮。截至2019年末,汲冢鎮戶籍人口為85995...
汲冢遺址在河南省新鄉市汲縣縣城(現衛輝市)西南10公里,孫杏村鄉娘娘廟(村)南。因墓地在汲得名(汲縣古稱汲郡)。為戰國時墓冢。歷史起源 共七處(自東到西按天、地、五行編號)。西晉太康兩年(公元281年),汲郡人不準(音 否標,Fǒu Biāo)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3號“金”字墓,得竹...
汲冢古文 汲冢古文,漢語成語,拼音是,意思是即汲冢書。參見汲冢書。成語解釋 即汲冢書。參見"汲冢書"。
1960年章太炎的弟子朱希祖先生撰寫《汲冢書考》一書,從書的來歷、文字、篇目、內容以及校理年月和校理人物等五方面,對汲冢書作了詳細說考。作者介紹 朱希祖(1879—1944),字逷先,浙江海鹽人,我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早年肄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專修歷史。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
汲墳 汲墳,漢語詞語,拼音jí fén,汲冢。解釋 汲冢。參見“汲冢”。典籍 〔宋〕葉適《祭朱文昭文》:獨釣孤耘,蜑浦蠻村;汲墳魯壁,暗理冥淪。
謝寨村是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汲冢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11625107219,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11625。郵政編碼為466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394 ,車牌號碼為豫P。謝寨村與張樓村、譚老家村、邢營村、丁莊村、黃竹園村、貊樓村、亢王村、增福廟村、萬樓村、李莊村、張莊村、大付莊...
汲冢竹書 《汲冢竹書》是2011年李新華、鄧智君、吳詩中創作的浮雕。重要展覽 2014年,該作品在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展出。
王申 王申,女,鄲城縣汲冢鎮黨委書記。人物經歷 王申,現任鄲城縣汲冢鎮黨委書記。獲獎榮譽 2021年5月25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表彰為“河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王慶修 王慶修(1926年8月-1947年10月),男,河南省人。生前為汲冢區隊戰士。1947年10月在汲冢區大王莊犧牲。人物生平 生前為汲冢區隊戰士。犧牲情況 1947年10月在汲冢區大王莊犧牲。
丁寨村 丁寨村,隸屬於河南省鄲城縣汲冢鎮。2021年3月,入選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名 單。
《竹書紀年》又稱《汲冢紀年》,是晉國、魏國史官所著編年體通史。由晉代汲郡盜墓者盜發戰國魏襄王墓而出土。《竹書紀年》全書共13篇,記載了夏、商、西周、春秋時的晉國以及戰國時的魏國的歷史,按年編次。《竹書紀年》不以儒家的“仁義道德”為指導思想,大量記載古代“放殺”的歷史,比如書中記載了啟殺益、...
《逸周書》是中國古代歷史文獻彙編,又名《周書》,隋唐以後亦稱為《汲冢周書》。作品中內容主要記載從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厲王到景王年間的時事。舊說《逸周書》是孔子刪定《尚書》後所剩,是為“周書”的逸篇,故得名。今人多以為此書主要篇章出自戰國人之手,可能還經漢代人改易或增...
汲黯墓位於河南省鄲城縣汲冢鎮十字街西500米路北, 1963年6月,被省文化局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鎮名皆因“汲黯”之名而命名。 在汲黯墓遺址東側原有石碑一塊,上書“漢淮陽太守汲黯之墓”。墓址 有兩地稱發現汲黯墓,分別位於山東鄄城和河南鄲城。河南省鄲城縣汲冢鎮 但該碑早已被毀,後改成“汲冢遺址”。
《《竹書紀年》考》是201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平山。內容簡介 汲冢所出《竹書紀年》是記載五帝夏商周歷史的珍稀文獻,具有巨大的學術價值,為歷代學者所重視,視為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竹書紀年考》是研究《竹書紀年》的出土、整理、考正、版本、流傳、真偽、性質與價值等方面的專著。本書為《...
〖解題〗王國維輯校。朝代 先秦 王國維序言 汲冢《竹書紀年》,佚於兩宋之際。《今本》兩卷,乃後人搜羅,複雜采《史記》、《通鑑外紀》、《路史》諸書成之,非汲冢原書。然以世無別本,故三百年來,學人治之甚勤,而臨海洪氏頤煊、棲霞郝氏懿行、閩縣林氏春溥三校本尤為雅馴。最後嘉定朱氏右曾復專輯...
鄲城縣京華中學位於鄲城縣汲冢鎮中心街,是一所民辦性質的私立中學。學校創建於2004年,全日制寄宿型民辦初級中學,由原汲冢高中改建。辦學歷史 2004年由汲冢高中改建為民辦私立中學 學校位於鄲城縣汲冢鎮中心街,該校管理規範化,校園文化豐富多彩,校園內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學校概況 河南省鄲城縣京華中學從國中一年級...
張笑南(1920-1973),原名張名義,又名張治,化名丁永昌,河南省鹿邑縣(今屬鄲城縣汲冢)人,出身中農家庭,1938年在鹿邑參加魏鳳樓舉辦的抗日幹部訓練班,不久由張愛萍、魏鳳樓介紹,彭雪楓司令員批准,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延安抗大畢業後被分配到晉冀魯豫邊區部隊,歷任晉冀魯豫...
汲城位於衛輝市孫杏村鎮汲城社區南臨國家(新鄉)化學與物理電源產業園,107國道穿境而過,交通區位優越,是被譽為中國文化史上四大發現之一的“汲冢書”發掘地,是新鄉市52個示範社區之一。汲城介紹 汲城歷史 汲縣,古稱汲郡、汲城,因汲水流於其境,故又簡稱“汲”,自先秦置縣以來,民國以前長期是州治、府治...
主要有段寨遺址、堌堆寨遺址、汲冢遺址等。鄲城縣是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國家衛生縣城、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2020年,鄲城縣地方生產總值完成339.56億元,增長2.5%。2023年末,鄲城縣常住人口93.39萬人,城鎮化率為38.48%。歷史沿革 早在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聚落,發現有...
《輝縣市志》載:大梁冢,古之汲冢也(晉屬汲郡),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為汲郡人不準(人名)盜發,得竹書數十部,後人多次整理成不同版本的《竹書紀年》。《竹書紀年》記夏朝以來至魏安釐王二十年事,所傳大梁冢為魏安釐王墓冢與史實相符。故大梁冢又稱為汲冢,竹書則稱為《汲冢書》。清朱右曾...
曾侯乙墓竹簡是書寫於公元前433年之前的墨跡簡冊。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同時出土的還有曾侯乙編鐘。所出竹簡有字簡為240枚,6696字,內容為遣策。曾侯乙竹簡是自西晉時代發現汲冢竹書之後,截止到1980年,在先秦墓葬出土文字最多的一次。連同出土的銅器、編鐘與禮器等銘文一起,這些文字資料是...
崔家溝,源於鄲城汲冢鄉大於莊西北,東偏南流經李樓、胡集、城郊3鄉,於城郊鄉劉樓東南注入黑河,全長15.7公里,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現有除澇流量75秒立方米。崔家溝曾於1975年末進行截彎取直治理。治理前,從發源地流至李樓鄉大宋莊後,偏東北流入胡集鄉謝竹園南,再東南流經小魯莊、谷集北、邢老家南,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