汭

汭,河流彎曲之地。

河流在彎曲的地方,凹岸一側水的迴轉半徑大於凸岸一側,日久造成凹岸平原水土流失,越來越小。而水中泥沙由於水流速不均勻,大多沉積在凸岸側,土地肥沃,平原面積越來越大。

先民在住址安全以及耕作經驗上考慮選擇“汭”,旨在於此種地形利於交通、耕種、漁獵。

風水上說這種地形是形勝。如果凸岸三角地帶恰好位於山南水北,那么這種地形就是“形勝”之極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汭
  • 拼音:ruì
  • 注音:ㄖㄨㄟˋ
  • 統一漢字:U+6C6D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古籍解釋,方言集匯,古意,今意,風水意義,

基本信息

部首:氵 部外筆畫:4 總筆畫:7 筆順編號:4412534
五筆:IMWY 鄭碼:VLOD 倉頡:EOB
四角號碼:34127 Unicode:CJK

基本字義

河流會合的地方或河流彎曲的地方。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汭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唐韻》而銳切《集韻》《韻會》《正韻》儒稅切,𠀤音芮。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雝州,其川涇汭。《注》汭在豳地。
又《說文》水相入貌。一曰小水入大水也。
又水內也。《書·堯典》釐降二女於媯汭。《傳》汭,水之內也。通作芮。《詩·大雅》芮鞫之卽。《箋》水內曰芮,水外曰鞫。
又水北也。《書·禹貢》涇屬渭汭。《傳》水北曰汭。《疏》涇水南入渭,而名為渭汭,知水北曰汭。
又《五子之歌》徯於洛之汭。《正義》待於洛水之北。
又水之隈曲為汭。《左傳》稱淮水之曲曰淮汭,漢水之曲曰夏汭,滑水之曲曰滑汭。
又沙邊曰沙汭。《木華·海賦》雲錦散文,於沙汭之際。
又《集韻》如劣切,音爇。水北也。義同。《江淹·擬古詩》昨發赤亭渚,今宿浦陽汭。方作雲峰異,豈伊千里別。
又他昆切,音暾。與涒通。詳七畫涒字注。

方言集匯

1.粵語:jeoi6
2. 客家話:[海陸豐腔] nui6 rui6 [梅州腔] nui5 [台灣四縣腔] nui5 jui5 [客語拼音字彙] nui4 [客英字典] nui5 jui1
3. 潮州話:而鍋7(銳7)

古意

1、兩條河合流,兩條河會合。《說文》:“汭,水相入也。”
2、水之北。《書禹貢》:“涇屬渭汭。”
3、水名。《周禮職方氏》:“其川涇汭。”
4、每一支流之兩岸和其流進黃河時兩水相交的那一個角,(即三角地帶)。

今意

:河流會合或彎曲的地方。
:亦可用於人名。如:張奇汭的“汭”。
汭:今甘肅省平涼市有汭河,為涇河支流之一,發源平涼市華亭縣境內,流經華亭崇信、涇川三縣,在涇川縣城回山腳下匯入涇河。 今涇川縣西部有汭豐鄉據此而來,取汭河沿岸豐收之意。
汭:黃河和洛河交匯處形成形成的村莊,洛口村即叫河洛汭。

風水意義

到了明、清之時,這種地形在中華民族潛意識裡已經揮之不去。天安門金水河的地勢營造,就可以看作是匠人對“汭”的追求。先民的經驗已經成為風水相數的一部分。
但是,在此不得不說的是,風水相術和“相陰陽”之術,在宋、元、明、清之時已經被神鬼之說所侵染,以致現在仍有很多人不明就裡,一味迷信。先民的經驗,得之於對自然的敬畏。如果不能正確看待,一味相信神鬼之說,不僅於生活無益,更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玷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