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廷訥

汪廷訥[明](1573—1619),字昌朝,一字無為,自號坐隱先生,又號全一真人,亦稱無無居士,安徽休寧海陽鎮人。

基本介紹

  • 本名:汪廷訥
  • 字號:字昌朝
  • 出生地:休寧海陽鎮
  • 主要作品:雜劇《廣陵月》、傳奇《環翠堂樂府》十八種
生平,著作,版畫名作,

生平

早年以經營鹽業致富,家中建有坐隱園居、環翠庭,他是吳江派首領沈璟的弟子,又和湯顯祖、王雉堂、李贄交好。長居南京,嘗集諸名士,宴飲於著隱園中。與湯顯祖等相結交。由貢生官鹽運使,後謫寧波府同知。
汪廷訥
萬曆三十六年(1608)金秋,著名戲劇家、《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與程伯書一道,跋山涉水,從千里之外奔赴萬山叢中的休寧大地,慕名拜訪了坐隱先生汪廷訥。汪廷訥陪兩位遠方來客,在環翠堂花園把酒臨風,談古論今,吟詩賦詞,撫琴對弈,一連數日,樂此不疲。隨後,汪廷訥又隨湯、程二友一起出遊,經蕪湖赴南京,一路吟詩聯句,抒發感情,留下一段文壇佳話。事後,湯顯祖在《坐乩筆記》中說:抵達海陽,果見環翠之堂、百鶴之樓、昌公之湖,芝房菌閣、露榭風亭,美不勝收。先生於灌花澆竹之暇,參禪味玄,雅好靜坐。間為局戰,黑白相對,每出奇著妙想,近來已訂成棋譜風行於世。稱先生為全一真人,確實是名不虛傳。

著作

廷訥善曲,著有雜劇《廣陵月》及傳奇《環翠堂樂府》十八種。今《環翠堂樂府》之名目可考者僅十五種,為《同升》、《長生》、《獅吼》、《天書》、《三祝》、《種玉》、《義烈》、《彩舟》、《投桃》、《二閣》、《七國》、《威鳳》、《飛魚》、《青梅》、《高士》諸記,(《續金陵瑣事》以《獅吼》、《長生》、《青梅》、《威鳳》、《同升》、《飛魚》、《彩舟》、《種玉》八種為陳所聞所作)皆有刻本行世。《四庫總目》有《環翠堂坐隱集選》四卷,為詩詞各一卷,南北曲一卷,隨錄一卷,中多與陳繼儒方於魯、李贄輩唱酬之作。
環翠堂樂府投桃記二卷 汪廷訥撰  商務印書館影印本環翠堂樂府投桃記二卷 汪廷訥撰 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版畫名作

《環翠堂園景圖》版畫是萬曆三十年至三十三年(1602~1605)汪廷訥環翠堂書坊刻印的。全長1488厘米,高24厘米。以寬33.8厘米為一段,全畫共分45段,彼此銜接起來便成為一個長卷。第1段至第12段是坐隱園正門前的外景;第13段至第39段描繪的是坐隱園的內景,其中刻意描寫坐隱園的主建築憑蘿閣和環翠堂,以及環翠堂後園的景致和主人眷屬親朋的閒適生活;第40段至第45段,描繪了坐隱園後門的自然環境。圖中記載的有名稱的遊覽點就有120餘處,還有眾多的路亭、古樹、溪泊、盆景等,畫面出場人物約有320名,舉凡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幾乎應有盡有;有名及無名的山石近200處;此外還描刻有各種舟船、橋輿、走獸飛禽、花卉瓶插、道具擺設等,囊括的內容之繁,展示的生活面之大,表現的場景之宏,運用的手法之細,都令人讚嘆不已。
《環翠堂園景圖》展現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地主莊園,反映了當時農民、仆奴、書童、地主、文人墨客、士大夫等各階層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它還記載著明末徽州山區民間的衣食住行、勞動生涯、宗教信仰、文化娛樂、庭院陳設、見面禮儀等。同時畫面中“無無居士書舍”、“無無居”、“蘭亭遺勝”、“洗硯坡”、“玄通院”、“善福庵”、“正義亭”、“龍伯祠”、“洞靈廟”、“紫竹林”、“大悲室”、“觀音洞”、“經藏處”、“清虛境”、“半偈庵”“天放亭”、“百鶴樓”、“五老峰”、“洗心池”等涉及儒、佛、道多方面題材內容的景點,又將汪廷訥沉溺詩書、信奉宗教、厭惡世俗、企圖超脫的隱士生活和處世哲學,渲染到了極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