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康年啟事

《汪康年啟事》是汪康年所著作品,出自於《汪康年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汪康年啟事
  • 作者:汪康年
  • 作品出處:汪康年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一)康年自丙申秋創辦《時務報》,延請新會梁卓如孝廉為主筆,至今二年。現既奉旨改為官報,則《時務報》名目,自非草野所敢擅用刻印,即從七月初一日起,謹遵六月初八日據實昌言之諭,改為《昌言報》,另延請番禺梁節庵先生鼎芬為總董,一切體例,均與從前《時務報》一律,翻譯諸人,亦仍其舊。祈代派暨閱報諸君共鑒之。
(二)自甲午以來,吾華士大夫鑒於中國以二十一行省之大,四萬萬之眾,敗於扶桑三島,割地償金,為世大辱,始有亟亟於知彼知己,舍舊謀新,以圖自強,而洗大恥者。丙申春,康年與諸人同議,知非廣譯東西文各報,無以通彼之郵;非指陳利病,辨別同異,無以酌新舊之中,乃議設時務報館於上海。時梁卓如孝廉方留滯京邸,致書康年,有公如設報館,某當惟命是遵之語。乃發電信,延之來館,專司論說。及公延古城貞吉、張少堂二君翻譯東文、西文報,是後諸君去來不常,故撰論譯報,時易其人,而要其直言無隱,冀以草野之見聞,上備朝廷之採擇,則猶夫初志。辦理兩年,未敢謂盡妥善,猶幸上承京外諸大吏之扶掖,中賴同志諸君之輔助,得以漸次推廣,遍及各行省。館中經費,全賴集資。核計五月開館時,南皮製軍倡捐千元,強學會留存餘款七十餘元,又康年經手斤賣無用器具銀三百數十元,收回多付房租銀一百數十元(以上三項,即首次捐款清單內所列之六百二十元),及出版後諸同志陸續捐助,計共收銀一萬一千餘元,又二千六百餘兩,報費五萬八千餘元(約及十成之八五),撙節支用,幸得搘拄至今。竊自謂可告無罪于海宇士夫矣。惟是去夏以來,人言藉藉,鹹謂康年有虧空八千金情事。康年先時猶謂無根之言,不足置辯。近日則言者愈多,京城尤甚,並風聞業已見諸奏章,上塵天聽。事之可詫,莫過於斯。夫館中所收之經費,以捐款、報資二者為大宗,其餘均為數甚微。捐款除隨時登報志謝外,又於每六閱月所開之收支清冊,將實收之數,詳細開列,試問助資諸君,有已付款而未登報者否?使此八千金之款,康年取為己用,匿不以報,則彼助資君何為默不一言?至於所收報資,亦已兩次開列寄報收款清單表,供人檢核。大約除所託非人被其乾沒,或其人不善經理,以致報費無著,又或相距較遠,尚未收到外,其餘即已盡數列入表內。使康年所侵匿以八千金或取之報費,則必有曾付八千金而未獲列入表內者矣,盍亦就代派諸君而一問之乎?收款之鑿鑿可指既已如是,則必支用之賬或有不實,而後此八千金之數乃可融入其中,而使人不覺。然自丙申初秋以至今夏,計共用七萬二千餘元,又二百兩。其用之也,有其時,有其人,並有其籍。且舊年以前,姑不置論。今歲上半年,計共用一萬八千餘元,內除薪資、印報費、寄報費、暨還代派處各款,共一萬四千八百餘元外,其餘房租、飯金、各項零用,都共三千二百餘元,以半歲七月除之,計月用四百五十餘元。其為款歸實用,確鑿可知,更何處容此八千金之虛數乎?至於此時所存銀四百兩又一千八百餘元(以六月底為斷),除實存現銀外,亦有款可抵(此皆有著之款,惟暫不能入賬,諸君欲知其詳,請到館查閱可也),則虧空八千金之說,抑亦不辯而自明矣。此外蜚語謗言,尤不一而足。凡此流傳之言,本不願瑣瑣辯論,惟是吾輩辦事,貴使人信其無他。若所辯之事,甫經就緒,而生平之操守幾不能自白於人,則此後即日與人言維新,言開化,而人將以不肖相待,更有何事可為?不益為當世士大夫所羞辱乎?附綴數言,以谉知者,或不以為嘵嘵也。
(三)茲將康年上黃欽使之呈稿,刊錄於後,藉呈助資諸公公鑒。現在賬目均已齊備,一俟奉有明文,即行交出。仍另行籌款,續辦,合併奉聞。

作者簡介

汪康年,出身於從顯赫走向衰敗的家族,出生於戰亂動盪的年代。伴隨著家族衰敗、朝廷衰敗、國家衰敗,汪康年一生都在為興家、為救朝廷、為振興國家而奮爭。在他努力為自己出人頭地的同時,也為實現政治改革而呼喊、而奔走,甚至準備為此而“動粗”。但汪康年在近代更重要的身份是報人。在他51年生命里,整整26個年頭是在辦報,除《時務報》外,還有《昌言報》、《時務日報》(《中外日報》)、《京報》、《芻言報》等,而且都享譽於言論界。不僅其言論在當時很有影響,他對報業的許多創新和改革,也是對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的重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