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樓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小樓村村民委員會
- 廢止年份:2004年
- 所在區域:安徽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Wāngxiǎolóu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汪小樓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
汪小樓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以村委會駐地命名。歷史沿革2004年區劃調整後,該地名消失。1...
現多改土為磚,為二、三層小樓房,臨公路而建。陳家坡村的傳統文藝活動有耍獅子、劃彩船、九子鞭、玩蚌殼等非物質文化。風景名勝 著名的古樹有蒿子坪周家屋場向宣和門前的2株桂花樹,距今120年,樹高8米莖圍分別為102、93厘米,樹徑分別為32.5、29.6厘米,東西冠均為5米,南北冠均為9米,枝下高均為2米,...
自開放改革以來,村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正在從溫飽型的生活奔向小康,人均收入4000左右元。社會事業 紅砂村歷來重視教育工作,人文薈萃,英才輩出,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明末,村就辦起了兩處私塾,清朝初年,村里開辦南社大書齋;清末,有培佳小築(即榮利內小樓)和東社書齋(校址已不存在)。民國初,全...
滿歲抓周等;生活習俗有過端午插艾蒿、過月半、包帕子、殺年豬請客等習慣;喪葬習俗有打喪鼓、堂祭、燒包袱等,居住習俗,早期為街道形式,多為兩層土瓦屋分兩邊夾道而建。因移民現多改土為磚,為二、三層小樓房,臨公路而建 4、鄉土文化。該村傳統文藝活動有耍獅子、劃彩船、九子鞭、玩蚌殼等非物質文化。
清同治五年(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生於翠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當地度過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清光緒初年,屬東鎮。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初,孫中山長兄孫眉從檀香山匯款回鄉,孫中山親自設計和主持修建了一座三開間兩層的小樓,即孫中山故居。清光緒二十九年(1894年)初,孫中山從廣州回到翠亨村,在...
至1988年底,全村建成獨立式、小瓷瓦、磚混結構的二層別墅式居民小樓265座,總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每座居民樓的面積有94至2 15平方米不等,設有客廳、臥室、書房、儲藏室、廚房、衛生間等,水、電設施齊全。至此, 全村村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0.1平方米,是1950年的3倍。截至2000年,清河村先後投資1.2億元...
小樓村村民委員會,以其所管轄村莊名稱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於此,境內有村莊小樓,村莊中有一座小樓,故得名小樓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解放後為肥東縣造甲店區柘塘鄉小樓村;1955年為青龍區柘塘鄉小樓村;1958年撤區並社,為柘塘公社小樓大隊;1961年為青龍區柘塘公社小樓大隊;1965年6月劃歸長豐縣...
王小樓村民委員會 王小樓村民委員會是因村委會駐地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其村委會駐地為王小樓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屬肖口公社,1983年屬於肖口鄉,1992年屬於肖口鎮,2006年撤銷。
趙小樓村村民委員會 趙小樓村村民委員會,2008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駐地趙小樓自然村二字命名。歷史沿革 1986年從孫樓村委會劃出,成立趙小樓村委會。
朱小樓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委會轄朱小樓,負責全村日常事務管理,故名。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化,為四里公社朱小樓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為四里鄉朱小樓村;1992年撤鄉並鎮,為祁集鎮朱小樓村;2006年區劃調整,祁集鎮併入臨渙鎮為臨渙鎮朱小樓村;2007年並村調整,劉油坊村、朱小樓...
2011年末,敬安鎮轄敬安一、敬安二、敬安三、吳莊、郭莊、新莊6個居民委員會和梁集、楊樓、新安集、小韓口、蔡劉莊、王刷樓、褚口、鞏樓、袁大莊、宗樓、郭樓、大韓口、劉莊、各口、孫樓、汪樓、許莊、趙莊、肖吳莊、韓大樓2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2個居民小組、182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敬安鎮下轄8個...
2011年末,安國鎮轄丁莊、蔡家、袁莊、周田、安國、灌嬰、張雙樓、朱王莊8個居民委員會和劉邦、魏小樓、幸園、汪堂、二郎廟、廟道口、吳廟、張莊、河涯、程圩子、陳新莊、五座樓、郝心莊、馬莊、王三莊、劉田寨、前王莊、後王莊、邵莊、賀莊、張集、苗崗、訾窪2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80個居民小組、278個村民...
遵貴屯明清古民居位於境內遵貴屯村,現存明清、民國時期民居古建築30餘處,多為上下兩層小樓,青磚結構,其上雕有各種花草、人物、瑞獸等圖案,具有較高的文物保存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2007年1月25日其與安陽縣馬氏莊園、漁陽村一起被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文學藝術聯合會列入河南省首批古代暨近代民居建築保護名錄。蔣...
東南溝河、前野泉、後野泉、東諸睦、西諸睦、馬家坊、小樓、柞墩、朱府、清泉林、坪上一、坪上二、坪上三、七里溝、上峪子、西辛莊、東辛莊、王家嶺、院前、溫家、盧家窪子、李家窪子、趙家沙土汪、闞家沙土汪、周家沙土汪、中峪子、幸福峪、王家道村峪、許家道村峪、季家道村峪、趙家道村峪、厲家...
下轄村 平山社區是平山鎮政府所在地,省道212南北而過。縣道洪平公路東西而跨,東有可目瞰六縣的獅山六座峰。西有神話般傳說的石牛洞。皖水、獅山山脈是平山社區的西東兩條彩帶。東臨江鎮鎮,西臨石牛村和對河而望的鳴鳳村,南臨汪嶺村,北臨大塅村。面積6平方公里,人口3218人,下轄有38個村民小組,942戶...
大屋原有三座四合院並肩組合成一個大院,占地面積達二十四畝,正房廂房共四十六個整間。三個四合院有各自的大門,院與院之間有夾道相通。大屋原有三進。第一進是平房,第二進是兩層小樓。樓層之間設有腰檐,屋檐平緩舒展,使大屋屋頂顯得輕柔體貼。大屋的第一進院牆和牌樓在民國年間都被燒毀,放火燒房的是大屋的...
小樓外有中台閣,環築石欄,廣二丈,高四丈余;三層八窗,左望神皋,右有文昌閣,額曰“中台下衛”。全院四周築垣,邑令祝世祿主持,都諫邵庶督成。天啟中(1621~1627年)魏黨矯旨變賣天下書院,遭毀三分之一.崇禎改元(1628年),邑人汪先岸等捐資修竣,邑令廖騰煃常講學於此。清代後期,書院漸敗頹。民國初...
書院內古時無樓梯,現有樓梯是文革時所造,原斯元儒子孫在此讀書時,早上大人用木梯子送小孩入二層樓讀書,中午僕人用梯子將茶飯送入小樓,晚上又用梯子將小孩接下樓,其間不許小孩下樓,可謂諸暨人“耕讀傳家”、重視教育的很好的物證。2.華國公別墅 華國公別墅,當地人稱新祠堂,建於清道光庚子(1840)年,是...
是年11月,投資60萬元在村東南建立“魯西園藝科學技術推廣中心”,引進名貴花卉藥材、優質苗木。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1949年前,該村文化落後,學齡兒童入學率僅占25%。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逐步發展。 1980年,新建成幼稚園和國小。幼稚園為二層小樓,幼兒教師4名,並投資2萬元為幼稚園購置了手風琴、 課桌椅、單雙槓...
“三關”就是要“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人生”,而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偏狹地去抒寫誰也看不懂的個體情感。“四真”即有“真情實感、真積力久、真知灼見、真才實學”。所謂“真情實感”,就是說詩必須是客觀現實與你的心靈擊撞拼發的火花,是從自己的胸中流淌到筆端的,“一切詩語皆情語”,不能...
金嶺村常年外出務工人員約830人,占全村總人口的43%,主要分布在武漢、廣州、瀋陽等地,從事建築行業及工廠打工。3.人均收入 人均年收入約7300元,外出務工人員人均年收入約3萬元。4.房屋現狀 居住建築大部分建於1980年代,為磚混結構的一層獨院平房,也有一些二層小樓,有少部分土坯房,另有明清建築若干。其中...
1981年4月設立市人大常委會,在解放路8號原市機關大院南小樓內辦公。1983年至1994年,市人大常委會在解放路8號院西三樓辦公。1994年7月至2007年11月,市人大常委會在解放路6號院內的機關辦公地點。2007年12月起,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遷入新城區崑崙大道1號東二區辦公樓。2002年9月,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
沈劉莊村傳說為南朝著名文學評論家劉勰故里,今留有校經“小樓”和“彥和巷”地名。東莞鎮駐地南有風光秀麗的文心公園,園內屹立劉勰雕像。沈劉莊村南今有一株1500多年的古銀杏,樹高33米胸徑6.4米,枝繁葉茂。榮譽稱號 東莞鎮是山東省首批公布的中心鎮,先後被評為“齊魯鄉鎮之星”、“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
1973年建龔集管理區,屬龔集管理區;1979年,改為張莊公社,屬張莊公社;1980年,恢復龔集公社,仍屬龔集公社;1981年更名為姜莊孜村委會,屬姜莊孜村委會;1983年體制改革時,龔集公社更名為小張莊鄉,屬小張莊鄉姜莊孜村委會;2007年9月並村,姜莊孜村與小樓村合併,屬姜莊村民委員會,2008年併入姜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