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奎宏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2年2月
- 職業:浙江省林科院院長、黨委書記
個人成就,科技創新 碩果纍纍,依託科技 服務林農,科研管理 開拓創新,求真奉獻 不斷進取,
個人成就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作為一名院長,他帶領全院職工始終走在改革的前端。浙江省農業科技突出貢獻者,2011年9月21日在浙江省農業科技大會上受表彰。
多年來,汪奎宏研究員承擔完成了科研項目51項,獲省科技進步獎14項,獲國家專利11項,出版專著11本,發表學術論文77篇。他主持完成的標誌性成果“竹材深加工關鍵技術集成與創新”,創製出防裂縫重組竹地板、仿實木彩色竹地板、新型複合竹地板等十個系列新產品,較好破解了竹材加工產業存在的精深加工程度低、高附加值產品少等關鍵技術難題,有效提升了竹材加工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為我國竹材加工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成果獲200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微電腦程控竹簾編織機的研製開發”,首創了可根據用戶需要預先編製圖案信息的微電腦程控竹簾編織機,有效提升了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居國內領先水平; “竹筍綠色栽培及其配套技術研究”,創新研究了無公害竹筍培育技術、無公害竹筍病蟲害控制技術,成果達到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汪奎宏,多年來帶領科研團隊完成了20項科研項目,共獲得10項浙江省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發表學術論文30篇;出版專著8本。省重點項目“毛竹筍用林豐產結構調控技術研究”,通過“一竹三筍”豐產技術,使毛竹春筍、冬筍、鞭筍產量創國內新高,在安吉試驗區,由平均每畝600~700元,提高到1600元,最高的達3600元,共推廣100萬畝,增加產值達2.6億元。主持完成的省重大招標項目“香菇栽培基質資源開發利用”優選了6個優良速生豐產菇木樹種,並大面積推廣。主持完成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重組竹的研製與開發”,改寫了我國原小徑竹材及廢料竹材只能廢棄的狀況,使竹材利用率達到90%以上。
汪奎宏 現任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常務理事,省林學會副理事長、竹子專業委員會主任,省植物生理學會常務理事,浙江林學院碩士生導師。國家林業局跨世紀培養人選,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浙江省第四屆青年科技獎、“全國星火標兵”等榮譽稱號。
汪奎宏同志參加工作25年來,一直奮鬥在林業科研、技術推廣和科研管理第一線,他勤奮努力、治學嚴謹,是我省竹類研究與林木育種方面的學科帶頭人,在全省乃至全國享有盛譽,為我省農業科技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科技創新 碩果纍纍
汪奎宏注重科技創新研究,他觸覺敏銳,申報了很多與林業生產實際緊密相關的具有前瞻性的研究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生產套用價值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在同行業研究中處於國際先進地位。他主持或參加完成了41項科研項目,共獲得12項浙江省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出版專著11本,其中主編7本,參編4本;發表學術論文55篇。
汪奎宏主持完成的浙江省重點項目“毛竹筍用林豐產結構調控技術研究”,創新研究了毛竹“一竹三筍”豐產技術,使毛竹春筍、冬筍、鞭筍產量創國內新高,該項目獲2001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他主持完成的浙江省重點項目“香菇栽培基質資源開發利用”,創新研究了短輪伐期菇木林的矮林經營技術,首創了從香菇廢菌棒中提取香菇多糖的技術,該項目獲2001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他主持完成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重組竹的研製與開發”,首創了竹材去青輾壓新工藝、新設備,改變了我國原小徑竹材及竹廢料只能廢棄的狀況,該項目獲2005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他主持完成的浙江省重點項目“數控竹筍剝殼機的研製”,改寫了一直以來竹筍加工只能人工剝殼的歷史,填補了國內空白,獲湖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他主持完成的國家級重大星火計畫項目“竹類資源產品開發與綜合利用技術”,創新開發了竹葉黃酮藥物中間體、重組竹、竹質裝飾板等新產品,為小徑級竹子深度加工利用和竹子從低附加值的物理利用向高附加值的化學利用開闢了一條新路。他主持完成的浙江省研發項目“微電腦程控竹簾編織機的研製開發”,首創了可根據用戶需要預先編製圖案信息的微電腦程控竹簾編織機,有效提升了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居國內領先水平。他主持完成的自然科學基金青年人才培養專項資金項目“雷竹林分衰敗和季節出筍的調控技術研究”,首次採用基因晶片技術對雷竹開花衰敗進行了基因分析,提出了延緩雷竹開花衰敗及反季節出筍的技術措施,成果達國際同類研究先進水平。他主持完成的浙江省重點項目“竹筍綠色栽培及其配套技術研究”,創新研究了無公害竹筍培育技術、無公害竹筍病蟲害控制技術,成果達到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依託科技 服務林農
先進適用的技術成果經轉化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如“毛竹筍用林豐產結構調控技術研究”項目,推廣毛竹“一竹三筍”豐產技術100萬畝,新增產值2.6億元;“香菇栽培基質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推廣香菇節木栽培技術50萬畝,節約闊葉材消耗27.5萬立方米,新增產值4.5億元,創匯4404萬美元;“重組竹的研製與開發”項目,產業化後累計新增產值1995萬元,創匯201萬美元,節約竹材1.3萬噸。他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在浙江、福建等地推廣套用,據不完全統計,累計為農民及企業增加產值50多億元,創匯5500多萬美元。此外,為提高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民民眾的科技知識,汪奎宏還經常深入林區,積極開展技術培訓,把科技知識送到林間地頭。近年來,他的腳步踏遍了省內的每一個縣,50多次到麗水、衢州等欠發達地區為林技人員和林農講授有關實用技術,使研究的先進適用技術成果迅速在全省推廣套用,以實際行動為農村致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研究成果的推廣工作中,他踏踏實實,不辭勞苦,不厭其煩,身體力行。如“毛竹筍用林豐產結構調控技術研究”成果中的毛竹冬筍覆蓋早出技術,最初是在安吉縣港口鄉東塢里村推廣套用。當時,該村的領導和農民都有較大疑慮,不能積極配合實施。汪奎宏明白,在長期的林業生產中,廣大林農已形成思維定勢,要將新的科學技術引入林農的生活與生產中,絕非一件易事。要想讓農民從傳統的粗放經營轉變為科學的集約經營,首先要讓農民轉變觀念。觀念不更新,認識跟不上,再好的項目也產生不了經濟效益。於是,他與林技站的同志一起挨家挨戶地去做思想工作,深入淺出的給他們講科學種竹的道理,讓他們認識到科學確實會給農民帶來經濟效益。結果,新技術的推廣套用使每畝毛竹林平均增收1800元,從此東塢里的村民對他充滿了感激之情,為此,村領導班子還專程到省林科院登門致謝。
科研管理 開拓創新
汪奎宏自1997年任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以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穩中求進,他倡導開創了科技管理工作新局面,在制度創新、機制創新和環境營造方面對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科技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一是實行目標管理,量化考核,管理崗位試行AB角配置,競爭上崗,充分激發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二是改革分配製度,對科研人員實行基本工資與科研津貼相結合的分配製度,大大激發了科技人員的科研熱情,科研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近年來在森林資源培育、生態公益林建設、林產品精深加工、生物技術、森林病蟲害控制技術等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科研立項檔次及科研經費也持續提高,如研究經費從1996年的30多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800多萬;三是在院內積極推行導師制,規定新分配進院的科研人員,在2~3年內必須選擇1位相關專業的研究員為導師,並在其指導下工作,以此加快青年人才的成長步伐。在良好的科技氛圍和政策激勵下,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科技研究開發穩步發展,職工人均收入連年增加,為穩定一支高素質的林業科研隊伍奠定了基礎。
求真奉獻 不斷進取
在繁重的林業科研、技術推廣和科研管理工作之餘,汪奎宏還注重知識更新和自我科學素養的提高。最早他是麗水林校林業專業的中專生,然後是南京林業大學林學專業的本科生,接著成了浙江大學(原杭州大學)植物學專業的碩士生,如今他是浙江大學遺傳學專業的在讀博士。一步一個腳印,幾多汗水,幾許艱辛,造就了今天的汪奎宏———全國星火標兵、國家林業局跨世紀學術帶頭人、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151”第一層次培養對象、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連續二屆浙江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