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鎏

汪世鎏

汪世鎏(1893—1967),字從豪,祖籍安徽,湖北嘉魚人,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當起義軍圍攻總督署時,隨學生軍投入戰鬥,為剷除帝制創建共和首次立功。1917年考入保定軍校第六期, 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少將參謀長。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汪世鎏由四川萬縣開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1949年在武昌迎接解放,1967年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世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嘉魚
  • 出生日期:1893年
  • 逝世日期:1967年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保定軍校第六期
人物生平,人物軼事,金口慰洪,武金大堤,

人物生平

汪世鎏(1893—1967)字從豪,祖籍安徽,湖北嘉魚人,出生於1893年1月2日。汪世鎏自幼天資聰穎,從父啟蒙,好學不倦。2歲時被保送湖北省城亦即江夏縣治的武昌陸軍國小求學,後升人湖北陸軍第三中學,常與革命志士交流,讀孫中山《民族主義》諸書,深受啟發,矢志革命。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科畢業。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當起義軍圍攻總督署時,隨學生軍投入戰鬥,為剷除帝制創建共和首次立功。
1917年,汪世鎏於考入保定軍校,和葉挺同窗,且坐在教室里同一條板凳上。
1919年,保定六期畢業後,歷任山東北洋軍第五師排連長,直升至馮玉祥所屬師部副官。1921年任山東講武學堂教官。這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任非常大總統,8月下令討伐徐世昌。
1924年,何成濬任湖北招討使兼建國軍北伐總司令部參謀長,汪世鎏為參謀處少將處長,隨總司令譚延闓人江西北伐,不久退回廣東。
1925年2月,又參加第一次東征陳炯明之戰。蔣介石任東江討賊軍總指揮,汪世鎏為指揮部參謀,打垮陳炯明主力3萬多人後,於6月隨軍返粵。接著又參加了平定滇軍楊希閔、桂軍劉震寰在廣州發動的反革命武裝叛亂。
1925年7月任黃埔軍校戰術教官。.
1926年任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二團副團長,同年7月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1師參謀長。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汪世鎏加入中國國民黨。每當蘇聯援華軍火抵穗時,汪世鎏就帶學員到黃埔碼頭卸載。
1926年7月,北伐戰爭爆發,汪世鎏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少將參謀長。入江西打下贛州後,師長錢大鈞隨蔣介石東進南京,汪世鎏代師長,但軍隊行動仍由錢控制。北伐軍克武昌,世鎏家屬定居於省城商家巷。不久蔣介石下野,寧漢合流,桂系操縱南京政府實權,李宗仁1927年10月西征占武漢,湖北就成了新桂系的勢力範圍。
1928年,汪世鎏的第十一師調往上海,因與錢大鈞不合,旋即離滬返鄂就任十八、十九兩軍聯合參謀處處長。後以胡宗鐸為首成立湖北省黨務委員會及黨務訓練所,汪又被委任為省黨部執行委員,黨務訓練所訓育副主任兼總隊長。
1928年,蔣介石復職總攬大權,並策劃籌備旨在加強獨裁的國民黨“三大”,汪世鎏參與了為抵制“三大”而發表反蔣通電。激於義憤,汪乃領銜簽署(此件現保存在北京歷史檔案館)。
新桂系統治武漢時期,專制獨裁,剪除異已,凡對涉嫌的共產黨或進步人士而遭拘捕者,汪世鎏總是出面說情,要求網開一面,被其營救或保釋者大有人在。
1929年4月,蔣桂戰爭中桂系潰敗,湖北地盤又歸蔣氏掌管,任何成濬為省主席。何又新組成湖北省黨部,世鎏當選為省委常委、湖北軍事特派員兼襄花路兵站分監,不久又當獨立第1旅旅長,再擢升“新四師”副師長。該師師長劉桂堂是山東土匪出身,1928年曾被蔣軍嫡系何應欽部收編為“新四師”,世鎏是奉何成濬之命監視劉桂堂並操師部指揮權。
1930年,中原大戰,馮玉祥4個師揮戈南下,何成濬任第三軍團總指揮,布防平漢線指令汪部迎戰,世鎏臨危受命,堅守河南臨汝八晝夜,重創來犯之敵,取得了轟動一時的豫北大捷。蔣介石聞訊,馳電祝捷,新四師被譽為“模範師”並在南京召見汪世鎏,犒賞該部現洋4萬元,機槍200挺。後世鎏又任何部新三旅旅長,再改任省保全第三團上校團長。
1931年,中原大戰結束,汪世鎏當了月漢口特別市公安局局長,任內曾請何成濬派軍艦巡邏金口、簏洲沿江一帶,確保地方平安。
1933年,任新編第34師副師長。1934年,汪世鎏創建簏洲完全國小並任名譽校長,他個人捐獻數千銀元,又向各祠堂廟宇勸募公積金數萬元,大興土木營造學府功在當世,惠及後代。1935年7月任武昌南湖陸軍整理處軍官教育團高級教官,同年冬任宜昌行轅高參。
1935年7月,武漢行營陸軍整理處處長陳誠委任汪為軍官教育團的高級教官、陳誠當宜昌行轅主任後,又委派汪為第一廳的少將科長。1936復任三十四師副師長。
1936年,因解洲崩坡事,呈請全國經濟委員會撥款60萬銀元,由省水利局支付,並於次年春在篇洲沿江等辦器材,興工鏟坡,建磯護岸。不料當年漲水,江漢大堤出險,專款被挪用,又因日寇進逼,工程受阻。以後世鎏又向參議院呈交建磯護岸提案亦未果,只核准撥款200萬元法幣及麵粉25噸,資助民工培修嘉魚沿江放民堤之用。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世鎏隨三十四師由四川萬縣開赴上海,參加有名的“八—一三”淞滬會戰,戰鬥慘烈,部隊遭受傷亡以後,又回到萬縣休整。
1938年3月,汪世鎏出席了在武漢大學召開的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會後世鎏等組成省督導委員會併兼第五區督導委員,常駐襄陽,督導鄂西北谷縣抗日動員工作。1月任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謀兼省黨部執行委員,又在襄樊主辦《鄂北日報》。
1939年,汪世鎏被選為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
1940年,在重慶由嚴家淦保舉任軍委考核委員會銓敘廳少將高參,後任軍政部參議。
1941年,任福建省莆永師管區司令,任內募集捐獻飛機款項超過奉派定額。
1942年,又到重慶中央訓練團兵役班受訓。結業後留任黨政訓育幹事,後改任銓敘廳廳長,軍政部參議。
1944年,以後調到兵役部當中將參事。
1945年,任蘭州第八戰區中將軍法分監,任內認真處理積案,秉公執法,深得所屬官兵擁戴。汪世鎏在任內辦了一件大案,對一個非法炒賣黃金,擾亂金融市場的中將軍需處長,在嚴詞拒絕了持金條前來行賄的說情者後,堅決依法將案犯槍決,成了當時轟動。
1946年7月,退役。
1949年,與中共取得聯繫,任湖北省促進會常務幹事,開始做武漢解放前的準備工作。
1950年後,汪世鎏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室參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又連任幾屆特邀省政協委員,後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1951年,土改時期,汪的老家要帶汪回去搞清算鬥爭,省長李先念聞訊出面干預,指出汪家是開明地主,世鎏屬策反有功人員,又是愛國民主人士,應予保護,堅持維護了黨的統戰政策。
1967年7月,汪世鎏不幸病逝,終年74歲,葬於武昌近郊九峰山,由民革中央副主席賈亦斌題寫墓碑。

人物軼事

金口慰洪

1931年,長江流域暴發特大洪水,金口、法泗洲、簏洲等地一片汪洋,受災民眾紛紛逃到金口鳳凰山、芙蓉山一帶山坡上,背井離鄉,嗷嗷待哺,因轉道滯留金口以及本地的災民成千上萬,病亡、餓死的不少。汪世鎏聞訊親到金口視察災情,慰問鄉親,並急籌善款,請人在金口搭棚設點,辦施粥場,一日三餐賑濟災民,有的特困戶洪水退後返回家園時,還周濟川資,每人一二元不等,此次賑災活動,純系私人解囊,耗費銀元數千之巨。

武金大堤

1957年,汪世鎏鑒於解放前所修武金大堤,雖然上起金口下至武昌,但並不涵蓋武昌巡司河外的八鋪街及鮎魚套火車站等處,且堤身矮小,不足以抵禦長江特大洪水,每年汛期,這一帶居民驚慌不已,忙於遷徙,深受顛沛流離之苦。汪世鎏自告奮勇,向省市政府有關部門及省政協呼籲建議,請撥專款加固、延伸武金大堤,此後人民政府採納建議,擴建武金大堤,又在鮎魚套江口建設新閘,並修防水牆。武金大堤固若長城,可確保金口到武昌江段數十萬居民安度汛期,免受洪澇災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