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淤泥

污水淤泥

從各種類型的水中分離出來的累積的固體沉澱物,潮濕或與液體成份混合在一起,是自然或人工處理過程的產物。

城市污水、給水廠及工業廢水處理站,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地排出大量污泥,污水廠的污泥數量約占處理量的0.3%~0.5%±(以含水率97%計),這些污泥需要進一步處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污水淤泥
  • 外文名:Sewage sludge
  • 解釋:自然或人工處理過程的產物
  • 性質:有害物
  • 分類:有機物為主的污泥等
淤泥處理,淤泥的分類和性質,淤泥的化學穩定,城市污水淤泥生物質對水稻幼苗生長的影響,

淤泥處理

淤泥為什麼需要處理
①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寄生蟲卵、病源微生物細菌、合成有機物、重金屬離子等,不處理造成二次污染;
② 含可利用物質:植物營養素(N、P、K)、有機物、水等。
①使污水廠正常運行,確保污水處理效果;
②使有毒有害物質得以妥善處理;
③使易腐化發臭的有機物得到穩定;
④使有用物質綜合利用。

淤泥的分類和性質

有機物為主的污泥:處理有機物廢水的產物,常含有肥料成分,例如生活污水的污泥中含N量為2-6%,P(P2O5)1-4%,K(K2O)0.2-2.4%和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要注意,工業廢水污泥可能含有毒物質。生活、肉類加工廢水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中卵等;
污泥性質:易腐化、發臭,顆粒細,δ↓,含水率高,不易脫水,是呈膠狀結構的親水性物質;(初沉、二沉池——沉澱物屬這類)。
無機物為主的沉渣:自然沉澱和化學沉澱法處理無機廢水或天然水的產物,也含有毒物質和一定量的有機物;
沉渣的性質:顆粒較粗,δ↑,含水率低,易脫水,流動性差(沉砂池和工業廢水沉澱池產物——沉渣)。
初沉池污泥:性質隨廢水性質不同而異,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初沉污泥主要成分為有機物(固體),大量病菌、寄生蟲卵;(含水率95-97%);
剩餘污泥:活性污泥法二沉池排泥主要成分微生物細胞(含水率99.2-99.6%);
腐植污泥:來自生物膜法二沉池排泥,主要成分脫落的微生物膜(含水率97%);
厭氧污泥:上述三種污泥經厭氧消化處理後的污泥——熟污泥(消化污泥) ;
厭氧處理設備排出的污泥——厭氧污泥, (含水率97%);
化學污泥:混凝沉澱處理天然水和工業廢水排出的污泥,由於水質差別大,成份複雜。

淤泥的化學穩定

向污泥中投加化學藥劑,抑制和殺死有害生物質,消除污泥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產生惡臭和病菌)。
石灰穩定法:加石灰使污泥pH↑11-12.5,15℃下接觸4小時,能殺死全部大腸桿菌及沙門氏傷寒桿菌,但對鉤蟲、阿米巴孢囊的殺傷力較差,若採用石灰乳投加則製備麻煩,產生的渣量大,但其脫水性好。
氯穩定法:氯能殺死致病菌,有較長期的穩定性,但pH值低,過濾性差,而且會產生有毒的氯胺,給後續處置帶來一定困難。

城市污水淤泥生物質對水稻幼苗生長的影響

針對北方育苗取土難、基質保水和保肥性較差等問題,本試驗採用了城市生活污水淤泥加工製成的淤泥生物質作為育苗基質進行育苗。研究結果發現,過10 目篩後的淤泥生物質保水性較營養土好,容重適宜。以過10 目篩的淤泥生物質為基質培育的幼苗成苗率高,物質積累速率快;在莖粗、百株重、重高比、壯苗指數和生長函式G 值等幼苗素質方面,均顯著優於營養土,利於秧苗移栽。
我國北方育苗多採用集中旱育秧技術,每年都需採集大量的優質旱田耕地表土作為育苗床土,取土難已成為當前制約水稻生產的主要障礙因子。現階段興起的水稻基質育苗技術因其具有節能、節本、增效、秧苗素質好、緩苗快和成活率高等優點, 已基本解決了水稻集約化育苗關鍵環節的瓶頸問題。然而受到資源的有限性和成本的束縛,水稻育苗基質的配製因主體原料構成不同,在育苗效果上也存在很大差異。諸如育苗基質不易保水保肥,盤根性差,移栽時基質漂浮,秧苗瘦弱等問題均有出現。城市污水淤泥生物質是城市生活污水在好氧高溫生物乾化工藝處理後形成的黑色無味顆粒產物,具有微孔結構豐富、比表面積大、可塑性高、結合力強等特點,使其可以吸附和固持更多的養分離子和水分,保水保肥增溫效果顯著。
水稻育苗在水稻生產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而育苗基質的好壞則直接決定了秧苗的素質。而容重是反映育苗基質緊實程度的重要指標,在0.1~0.8 g /cm3 範圍內效果較好,既能固定幼苗根系,也能滿足機械化插秧的要求。本試驗發現,淤泥生物質顆粒大小適宜,容重明顯低於營養土(0.8496 g /cm3),且過10 目篩後的淤泥生物質最大持水量高,保水性也明顯優於營養土。另外,以過10 目篩後的淤泥生物質作為基質生長的水稻幼苗生長狀況良好, 各項外觀形態指標均優於營養土和未過篩淤泥生物質基質,而過20 目篩後的淤泥生物質顆粒較小,過於緻密,不利於根系呼吸,其各項指標也較差。幼苗各形態指標中, 莖粗是衡量水稻秧苗壯苗標準之一, 其所含乾物質以及維管束的多少決定水稻秧苗移栽後的分櫱及成穗數。以淤泥生物質作為基質的幼苗莖粗顯著明顯高於營養土,說明其秧苗健壯,有利於幼苗移栽後分櫱。高繼平等研究發現,通過炭基質培育的秧苗葉比營養土多0.4~0.8 個,成苗率也高,主要是由於炭基質在吸熱保溫方面性能較好,能夠促使種子萌發,加快其生長,從而有利於物質積累。本試驗所採用的淤泥生物質基質與炭基質類似, 在成活率和葉齡上也優於營養土,乾物質積累較多,全株乾重也顯著高於營養土。在秧苗素質指標上,也體現出淤泥生物質基質較營養土好。因此,針對以城市生活污水淤泥生物質為基質的水稻育苗與後期產量和品質的研究以及建立配套栽培技術也尤為重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