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水質指標

污水水質指標

污水水質指標,即各種受污染水中污染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或限量閾值的具體限制和要求,是判斷水污染程度的具體衡量尺度。國家對水質的分析和檢測制定有許多標準,一般來說其指標可分為物理化學生物三大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污水水質指標
  • 外文名:water quality index
物理性指標,溫度,顏色和色度,嗅和味,渾濁度和透明度,化學性指標,有機物,無機性指標,生物性指標,細菌總數,大腸桿菌,綜合性指標,

物理性指標

溫度

許多工業排出的廢水都有較高的溫度,這些廢水排入水體使其水溫升高,引起水體的熱污染。水溫升高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對水資源的利用。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水溫的升高而減小,這樣一方面水中溶解氧減少,另一方面水溫升高加速耗氧反應,最終導致水體缺氧或水質惡化。地表水的溫度隨季節、氣候條件而有不同程度的變化,0.1-30℃,地下水的溫度比較穩定,8-12℃,工業廢水的溫度與生產過程有關。

顏色和色度

顏色有真色和表色之分。真色是由於水中所含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所致,即除去水中懸浮物質後所呈現的顏色。表色包括由溶解物質、膠體物質和懸浮物質共同引起的顏色。一般純淨的天然水是清澈透明的,即無色的,一般只對天然水和用水作真色的測定,但帶有金屬化合物或有機化合物等有色污染物的污水呈各種顏色。

嗅和味

嗅和味同色度一樣也是感官性指標,可定性反映某種污染物的多寡。天然水是無嗅無味的。當水體受到污染後會產生異樣的氣味。水的異臭來源於還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揮發性有機物和氯氣等污染物質。不同鹽分會給水帶來不同的異味。如氯化鈉帶鹹味,硫酸鎂帶苦味,硫酸鈣略帶甜味等。

渾濁度和透明度

水中由於含有懸浮及膠體狀態的雜質而產生渾濁現象。水的渾濁程度可以用渾濁度來表示。水體中懸浮物質含量是水質的基本指標之一,表明的是水體中不溶解的懸浮和漂浮物質,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懸浮物能在1至2小時內沉澱下來的部分稱之為可沉固體,此部分可粗略地表示水體中懸浮物之量。生活污水中沉澱下來的物質通常稱作污泥;工業廢水中沉澱的顆粒物則稱作沉渣。

化學性指標

有機物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有機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終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質、二氧化碳和水等。這些有機物在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故屬耗氧污染物。耗氧有機污染物是使水體產生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

無機性指標

  1. 植物營養元素,污水中的N、P為植物營養元素,從農作物生長角度看,植物營養元素是寶貴的物質,但過多的N、P進入天然水體卻易導致富營養化。水體中氮、磷含量的高低與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有密切關係,就污水對水體富營養化作用來說,磷的作用遠大於氮。
  2. pH值,主要是指示水樣的酸鹼性
  3. 重金屬,重金屬主要是指汞、鎘、鉛、鉻、鎳,以及類金屬砷等生物毒性顯著的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害性的一般重金屬,如鋅、銅、鈷、錫等。

生物性指標

細菌總數

水中細菌總數反映了水體受細菌污染的程度。細菌總數不能說明污染的來源,必須結合大腸菌群數來判斷水體污染的來源和安全程度。

大腸桿菌

水是傳播腸道疾病的一種重要媒介,而大腸菌群被視為最基本的糞便傳染指示菌群。大腸菌群的值可表明水樣被糞便污染的程度,間接表明有腸道病菌(傷寒、痢疾、霍亂等)存在的可能性。

綜合性指標

  1. 化學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用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氧化劑的量,以氧的毫克/升來表示。化學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還原性物質污染的程度。
  2.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規定條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質,特別是有機物所進行的生物化學過程中所消耗溶解氧的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反映了水體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的含量。
  3. 懸浮物(SS),是指在103一105℃烘乾的總不可濾殘渣。水中存在懸浮物時會使水體渾濁,降低透明度,影響水生生物的呼吸和代謝,在水和廢水處理中,測定懸浮物具有特定的意義。
  4. 總氮(NT),水體中含有一定量的氮時,會造成浮游生物繁殖旺盛,出現富營養狀態。因此,總氮是衡量水質的重要指標之一。
  5. 氨氮(NH3-N),以游離氨或按鹽的形式存在於水中。水中氨氮的來源主要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機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產物。測定水中氨氮含量,有助於評價水體被污染和“自淨”狀況。
  6. 總磷(PT),磷是生物生長的必須元素之一,但水體中磷含量過高,可造成藻類的過度繁殖,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