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白麻紙是安徽特產。從唐代起,池州的造紙業就相當發達,正史的《新唐書》的“地理志”,和唐代著名地理名著《元和郡縣圖志》的“池州”名下,所列每年奉獻給朝廷的貢品,第一大宗,即是:紙。今天的池州境內,還存在著個唐朝時形成的地名:“紙坑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池州白麻紙
- 產地:安徽
- 歷史記載:《池州府志》
- 原料:楮皮
簡介,池州紙業歷史,
簡介
如果有人問起今天池州的名特產,一般人都會以茶葉作答,抑或再加個蠶桑什麼的;若問及到明清時期的池州呢,大概有人會認為是二銅,因為那個時候的銅官山、銅陵縣,都屬池州的轄境;要是再向前,問到唐、宋時代的池州知名產品,即是紙。
紙的歷史
紙,向來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又名列中華民族的“四大發明”。傳統說法是東漢的蔡倫發明了紙,實際上蔡倫之前,也有紙的流傳。不過那時的紙,是用紡織品的縑或帛為之的,今天的“紙”字,之所以用“糹”為偏旁,是紙以紡織品為質的證明。東漢時,蔡倫認為縑、帛的價格太重,一般人都用不起,遂發明出“用木膚、麻皮等”造紙的辦法,並將這項發明創造於元興元年(公元105年)上報朝廷,漢和帝大加稱讚,得以推廣,以致出現“天下鹹稱蔡侯紙”的勢態。
蔡倫的造紙法,從推廣到大批量生產,是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過程。《三國志》上說,魏文帝給吳大帝孫權的詩賦,是“秦書”,給吳的大臣張昭的信,才是“以紙寫”。所謂“秦”,還是紡織品。說明當時統治集團高層還是紙、帛兼用。西晉時,造紙業雖有長進,但依然是供不應求,故《晉書》上說:左思花十年功夫寫成的《三都賦》,受到皇甫謐、張華等文壇大家褒揚和寫序作評,很快引發出轟動效果,以致形成“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說明當時的首都(洛陽),也還保證不了紙的供應。當時的葛洪,雖說是太守之子,本人又有縣令的官職,他寫詩作文,也是“常乏紙”。一般的布衣士子,則更難用上紙了。
在晉和南北朝時期,造紙業有了不少長足。沒有這種“長足”,那位曾寓居池州境內的南梁昭明太子的私人藏書,是難以達到“數萬卷”的。東晉時,對朝中用紙的質量也有了要求。當時的造紙原料,主要是麻、藤、楮樹皮,所以東晉規定朝中必須使用藤角紙。北朝時成書的科技名著《齊民要術》里,鼓勵百姓廣種楮樹,因為楮樹皮可以造紙,其利甚高,指出:“種三十畝者,歲砍十畝,三年一遍,歲(可)收絹一百匹”。一年的造紙原料楮皮的出賣收入,能達到購“絹一百匹”的價格,可見其利之大,因此北朝的造紙業也有了較大發展。.
池州紙業歷史
以造紙業而形成的地名,在池州的歷史上是唯一的,在全省乃至全國,亦屬少見。反襯出唐代池州造紙這一產業的發達。“紙坑山”之外,當年的池州還有哪些製紙作坊,因缺乏史料文獻記載和文物遺存,一時還不敢妄言。
據清乾隆《池州府志》第二十五卷載:“唐宋池州土貢紙。”宋代為池州造紙的鼎盛期。《石林燕語曰:“宋學士制用白麻紙。白麻者池州楮紙也。”《東坡志林》曰:“竹紙豈宜墨。若池、歙精白版,真乃可試墨。”宋王安石題詩“次韻酬王微之贈池紙”(王哲,字微之,宋嘉佑初任池州府知州)。池紙已成為官宦、文人饋贈的極為珍貴的禮品,可見當時池州造紙業技術的先進和質地的精良。南宋時池州紫岩(今貴池區涓橋鎮紫岩村境內)紙特別出名。明清以來,池州造紙更為發達,範圍更為擴大,九華河、秋浦河、清溪河等流域村莊皆利用山溪水力建造紙作坊多處,所產紙大多銷往京城,極受士大夫的歡迎。近代以來,由於造紙原料匱乏,消費市場變化,工藝落後等原因,池州造紙才逐漸衰落下去。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貴池區清溪、秋浦二河上游還有零星的一兩個小作坊以巴茅桿為原料,用傳統工藝製造紙張。池州古代造紙原料主要為青桐樹皮、青檀樹皮和楮樹皮,青桐為人工栽培,後二者為野生。據民間經驗,造紙以楮皮為最佳,纖維細膩而柔韌,明清時期暢銷京城,有造紙者因此而能交接達官貴人。青桐樹皮纖維粗而長,色白,也可用來搓繩,為紙宜墨。宋代著名的白麻紙疑即以此為原料。
唐之後經五代至宋朝,池州依然是江南造紙業的主要生產地。以致朝廷、皇室都喜用池州用楮樹皮生產的楮紙。宋朝時,曾在神宗、哲宗、徽宗、欽宗、高宗五位皇帝朝廷為官,又是學問博洽、精熟掌故的葉夢得,於他的著名史料筆記《石林燕語》中,有這么一段記載:“唐中書制詔有四:封拜冊書用簡,以竹為之;畫旨而施行者曰‘發日敕’,用黃麻紙;承旨而行者曰‘敕牒’,用藤紙;赦書皆用絹黃紙,始貞觀間。或雲,取其不蠹也。紙以麻為上,藤次之,用此為重輕之辨。學士制不自中書出,故獨用白麻紙而已,因謂之‘白麻’。今制不復以紙辨。號為白麻者,亦池州楮紙耳。”
記述唐朝皇帝詔書上用紙的制度不同,凡自中書省草擬經皇帝批准後,又從中書省發出的,用的是“黃紙”。之所以用“黃紙”,“取其不蠹”(即不生蛀蟲)則是個主要原因;而由翰林院學士草擬,並從翰林院發出的詔令,則又用的是“白麻紙”了。同時明確指出,當時奉行的紙,是“以麻為上,藤次之”。從皇帝的手詔之類(即“發日敕”)才能用“黃麻紙”,可見“麻紙”的等級、地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