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鶩

江鶩

江鶩(原名廖哲萍,又名廖必智,筆名有江鶩、冷莽、山雨、流沙、南楠等),中國共產黨員。

1921年生於昆明,抗戰起積極參加民主愛國運動,是“海嘯”“南風”合唱團的創始人及指揮,革命音樂刊物《教學唱》主編、昆明“音聯”“文聯”常委,創作了許多充滿愛國激情的歌曲和文章,在昆明《觀察報》當編輯時,因其革命愛國活動,被列入國民黨當局的名單,不得已離開雲南,經香港赴湘,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湘中二支隊團政委,解放後在上海文藝出版社任編輯,直至十年浩劫中不幸遇害.骨灰盒葬於昆明市郊黑龍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鶩
  • 別名:廖必智,筆名有江鶩、冷莽、山雨、流沙、南楠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昆明
  • 出生日期:1921年
  • 逝世日期:1968
  • 職業:昆明文化界聯誼會常委,湖南省文工團團長,上海文藝出版社任編輯
  • 畢業院校:昆華女中
  • 主要成就:積極參加民主愛國運動,創作了許多充滿愛國激情的歌曲和文章
  • 代表作品:《小河淌水》、《金鳳子開紅花》、《豌豆秧》、《杜鵑曲》、《靜靜的秋天》
生平簡介,主要作品,主要成就,

生平簡介

江鶩1921-1968年),女,昆明人,中共黨員。原名廖哲萍,又名廖必智,後改名為江鶩。
畢業於昆華女中,曾任中學音樂教員、《教學唱》主編、海嘯聲樂隊指揮、昆明文化界聯誼會常委、“音聯”常委、資江文工團團長。
為逃避封建包辦婚姻以及便於在社會上闖蕩,江鶩長期著男裝,一直以男性身份工作和生活。1947年,為逃避國民黨政府迫害赴香港,後轉湖南任《新潮日報》、《勁報》編輯。根據革命需要,又奔赴湘中游擊區,化名林大偉,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湘中二支隊團政委,帶領部隊開展武裝鬥爭。新中國成立後,任湖南省文工團團長,1952年調上海文藝出版社任編輯,期間發現幫助了時為一工廠技術員、後任《人民文學》主編的程樹榛編髮其產生影響的作品《鋼鐵巨人》。

主要作品

江鶩從上世紀40年代起即創作歌曲,有《杜鵑曲》、《靜靜的秋天》、《長夜漫漫》、《八年啦》、《和平小調》、《人民的隊伍》、《十月進行曲》、《山花花兒滿山野》、《最後勝利是人民的》等。

主要成就

她很注意發掘民間的優秀遺產——民歌,並推陳出新,根據民歌經她改編填詞的就有《金鳳子開紅花》、《豌豆秧》。《金鳳子開紅花》的歌詞為:“金鳳子,開紅花,一開開在窮人家,窮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話。今天望,明天望,望著老天出太陽,太陽一出照四方,大家喜洋洋。”《金鳳子開紅花》是江鶩1946年根據云南民歌《螃蟹歌》的曲調改編填詞而成,這首歌表達了被壓迫民眾求翻身、盼解放的熾熱情感與強烈願望,歌詞樸素、真摯,旋律優美、明快,把革命主題同雲南邊疆特色實現了完美的結合,當時唱遍三迤、流傳湘黔,鼓舞著勞苦大眾為爭取民主自由和翻身解放而鬥爭。新中國成立後,湖南省曾把這首歌列入中國小校教材,中央音樂學院也將它改編成鋼琴伴奏曲做教材使用……
不幸的是,就是這樣一位獻身革命的現代花木蘭,卻在“文革”中被戴上“女扮男裝混入黨內的特務分子”等罪名,於1968年2月2日在上海被活活打死,年僅47歲!江鶩1947年離昆前夕,戰友們曾與她合唱《再見之歌》,希望“再見在歡敘的那一天”。不料霜嚴雪暴,金鳳花落,春城一別,竟成永訣!
粉碎“四人幫”後,上海市有關部門於1979年為江鶩平反昭雪。1986年,在闊別故土40年後,江鶩骨灰歸葬昆明市黑龍潭蒼松翠柏之下,並立碑紀念。1990年後,有《江鶩紀念文集》和雲南女作家柏鴻鵠為江鶩所寫的傳記小說《女政委傳奇》面世。
小河淌水》是一首雲南民歌,由尹宜公創作於1947年,歌詞質樸自然,富於想像,感情真摯、內在,音區較高,音域較寬,表現出少女的活力與純情,是一首經典的民歌作品。
《小河淌水》誕生於1947年春雲南大學月亮高懸亮汪汪的一個夜晚。最初,尹宜公取歌名為《月亮出來亮汪汪》,連夜拿去請江鶩看時,江鶩低聲哼唱了兩遍後說:這首山歌太美了!建議歌名用“小河淌水”更好。《小河淌水》就用筆名“趙華”編入了雲大“南風合唱團”的刊物《教學唱》。從那時起,《小河淌水》逐漸傳播開來。
《小河淌水》從產生起,猶如文學中“典型大於形象”的藝術魅力喚起了人們的共鳴。優美的旋律,動情的歌聲不論是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響起,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也不論是黎明百姓還是藝術家,各自都會由此產生對愛情、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美的感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