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市徐霞客墓

江陰市徐霞客墓

徐霞客墓在江陰市馬鎮鄉南腸歧村,原在江陰縣(今市)前馬橋、南腸歧國小(後改名為徐霞客國小)之北。1978年將徐霞客墓遷至堂的後院內。墓高約1米、直徑2.4米.墓前立花崗石碑,上端橫書“十七世”,中間直書“明高士霞客徐公之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徐霞客墓
  • 地理位置:江陰市馬鎮鄉南腸歧村
  • 墓高:1米
  • 直徑:2.4米
  • 墓主:明代地理學家徐經(徐霞客)
古墓簡介,遷入過程,歷史淵源,人物到訪,

古墓簡介

1978年,在村南璜溪河畔重建晴山堂。堂坐西朝東,三面環水,占地538平方米。仿明式建築,3間敞連,10架進深,古色古香。正中“晴山堂”匾額,為朱穆之所書,前置1.8米高徐霞客母子塑像,南、西、北壁間嵌砌著晴山堂石刻76塊、《晴山堂帖敘略》木刻2塊。
江陰市徐霞客墓

遷入過程

徐霞客墓在晴山堂後院。仿明式移葬墓。1978年從馬灣遷入,1985年按《徐氏宗譜》 所附墓製圖重建。墓地面積754平方米,墓圈青石砌就,高1.50米,墓圍7.93米,土堆墳尖高0.37米。墓坐西朝東,豎有清初花崗石原碑,碑高1.20米,寬40厘米,碑頂橫書陰刻“十七世”3字,中間直書陽文“明高士霞客徐公之墓”。碑前有青磚側砌鋪成的祭台,長6.20米,寬4.90米。祭台前立有1尊高2.7米的徐霞客全身塑像。塑像左右兩側各立臥式紀念碑1塊,左為李先念題詞“熱愛祖國,獻身科學,尊重實踐”;右為周寧霞撰文、潘琪所書徐霞客塑像碑文。墓園內遍植松柏花卉,並有鵝卵石小徑環繞。

歷史淵源

勝水橋在晴山堂東首。始建於明,民國13年(1924)重建。橋長19.40米,寬2.5米,高3.20米,麻石單孔石板橋,南北走向,有石階24級。橋頂東西側各有陽刻“勝水橋”3個楷書。橋墩兩側石柱上刻有橋聯,均為陽文,內聯“曾有霞仙居北宅,依然虹影臥南陽”,外聯“勝境重新,舟駛人行通海宇;水影依舊,清流激湍映天然”。據傳,徐霞客每次乘船出遊其母親都要到此送行。

人物到訪

晴山堂石刻砌嵌在馬鎮晴山堂壁間。晴山堂原系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為紀念其 母重病痊癒在老宅旁所構築。徐霞客為晴山堂及《秋圃晨機圖》求人所作的賦引詩文,連同祖上徐麒留下的名家墨跡共85人94篇,鐫刻於石。其中有元代倪瓚,明代宋濂、董其昌、米萬鐘、李東陽、文徵明、祝允明、黃道周、顧鼎臣、高攀龍、倪岳、吳寬等名重海內的書畫家、文學家及士大夫的手跡,計76塊,保存完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