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建築布局,場館特色,館藏文物,綜述,主要文物,配套設施,文化活動,活動建設,學術研究,學術交流,考古發掘,宣傳教育,榮譽表彰,文物保護,機構設定,參觀信息,
歷史沿革
1988年,江陰市博物館建設完成,原地位於江陰要塞風景區。
2005年10月1日,江陰市博物館新館舍建成並對外開放。
2013年8月18日,江陰市博物館新的形象標識和logo系統全面啟用,確立了“協作 傳承 服務 共享”的發展理念。
建築布局
江陰市博物館下轄
劉氏兄弟紀念館、高城墩良渚遺址陳列館、中醫史陳列館3個專業館。
江陰市博物館建築面積達1.2萬平方米,新館舍高三層,平頂,其中一層和二層為公共空間和展廳,三層為辦公區域和庫房。序言大廳400多平方米,配備了擴音設備,可以為學生,社會團體提供服務。往裡便是中央大廳,寬大的進口漢白玉樓梯架設中央,面積400平方米左右,與序言大廳通連,組成一個有較大空間的觀眾活動區,利用玻璃做成屋頂人工採光,使室內光線明亮,給觀眾以舒適之感,還設有觀眾休息處配 以大螢幕電視,播放考古活動等專題片。
江陰市博物館共設14個展廳:有江陰古代史館,陶瓷館,陶白書畫館,金銀玉石館,青銅器館,古代石刻館,古代碑刻館明清服飾館,佛教文物館,劉氏兄弟業績館自然標本館,花興才奇石館和礦石標本館等。
場館特色
江陰市博物館建築為玻璃幕牆現代建築風格,呈現現代博物館的時代特色。
江陰市博物館媒體的套用也增強了展覽成列的效果,每個展室都配備觸控螢幕,裡面存儲了各類資料,圖片,音樂等內容,觀眾可以隨時通過觸控螢幕了解感興趣的內容。藏品櫥櫃有鐵質軌道式,大塊玻璃櫃和木質櫥等數種,適合保管不同質地的要求。
館藏文物
綜述
江陰市博物館是縣級市、地方性、綜合性收藏機構,自1988年成立以來,通過科學考古發掘、社會徵集、名人捐贈等途徑,使博物館藏品日益豐富,種類眾多。江陰文物的史前文明展覽,從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到良渚文化。同時,歷年出土的器物中,還有很多珍品。
自古江陰就有“崇古風、重文化、愛藝術、精鑑賞、好收藏”之風氣。館藏書畫金石、文玩、雜件等藏品,大多來源於民間捐贈。在近現代文物中有“劉氏三傑” 生前遺物。
江陰市博物館來源於江陰20多年考古發掘、民間徵集、民間捐贈等。
江陰市博物館的藏品分類有四大類:歷史類、陶器類、書畫類、工藝類。
江陰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有1萬多件,列入藏品272件,其中一級文物35件,二、三級文物237件。
江陰市博物館的重要藏品有: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玉器、宋元時期的瓷器和漆器,宋元明時期的金銀器和明清書畫。
主要文物
山形樓閣人物金簪: 半立體狀,呈山峰形,峰尖居中,採用模壓、鑽刻、焊接、累絲纏繞等工藝製成。正背面均有紋飾。正面以建築為主,頂上有花,下以欄板圍護,間以花草點綴,方寸之間有人物十人。採用了錘鍱、鏨刻、花絲等工藝,在不足10厘米的簪面內營造出亭台樓閣、人物花草,方寸之地盡顯貴氣。
| |
艾虎五毒金頭銀簪: 桃形。用整塊金片錘鍱出仙人、老虎、三足蟾蜍、蜈蚣、蠍子,以山石、青松為背景。騎虎之人赤發跣足,肩披霞帔,一手執鋤,一手提花籃,且鋤頭恰好壓在蠍子身上。單股銀質扁平簪身。
| |
福祿壽三星鎏金銀盒: 元代福祿壽三星鎏金銀盒,人物刻畫生動,寓意吉祥。
| |
火焰型嵌寶石金簪: 明代的嵌寶石金鳳簪,是由一片金葉整體錘壓而成,上部為火焰形鳳冠,尾部呈花瓣狀,通體鑲嵌了19顆紅藍寶石,盡顯雍容華貴。
| |
蓮藕金簪: 宋代蓮藕金簪,蓮花、藕實惟妙惟肖,清麗典雅。
| |
鴛鴦戲蓮金頭銀簪: 用整金片錘鍱而成,彎弧形,兩端錘出蝴蝶,中間鍱出鴛鴦、蓮花並配以草葉,細部鏨刻,邊緣飾以聯珠紋。背面焊有垂直向後的銀質單股扁長柄。紋飾生動飽滿,整個畫面一派祥和。
| |
配套設施
江陰市博物館新館建有一定檔次的近200座位的學術報告廳,並配有投影儀等設備,近旁配有貴賓接待室,可以滿足中國國內甚至國際性學術會議的需要。此外還設有為觀眾服務的賣品部,結合奇石館設立的休吧,這些都為博物館實現現代話,數字話創造了有利條件。
文化活動
活動建設
2013年1月8日—1月15日,由江陰市委宣傳部主辦,市文廣新局、市文聯、江陰日報社聯辦,江陰日報社承辦的“陳復澄藝術創作回鄉展”於江陰市博物館陶瓷館開展。
2013年2月4日,江陰博物館陶瓷館藍玉菘精品展復展。
2013年2月25日—3月11日,由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中央公益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靜遠軒、可釅齋主辦的“古邑當春”當代文人藝術展開展。
2013年4月25日—5月5日,由景德鎮文廣新局主辦的“景德鎮瓷器精品展”在江陰市博物館服飾館開展。
2013年5月1日—5月8日,由江陰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文聯主辦的“龍開朗先生江陰書畫藝術展”於江陰博物館書畫館開展。
2013年5月16日—6月17日,由吳憲章收藏的“吳憲章收藏胡擎元印章展”於江陰市博物館花興才奇石館開展。
2017年1月19日—2017年3月30日,江陰市博物館開展“芙蓉遺珍——江陰市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遴選了十七家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160餘組,288件藏品,絕大部分為首次展出。
2017年1月20日—2月15日,江陰市博物館金銀玉石館舉行“王儉藏中國當代名家素描手稿展”。
2018年9月5日上午10點,江陰市博物館開展“揚子江陰望長安——‘一帶一路’下的唐代文物展”。
2018年9月30日—10月31日,江陰市博物館開展“千峰攢簇 聯翩角勝——徐霞客柳州遊蹤水彩作品展”。
學術研究
江陰市博物館歷來重視以藏品為主要內容,以陳列展覽和文物保護為主要陣地,開展綜合性的科學研究工作。該館已聘專業人員中,有副研究員3名、館員2名、助理館員2名,在各項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9年,江陰市博物館成立了科學研究部,主要是:對館自然標本館的標本進行保護和分析研究。還對館藏文物進行保護研究和探討。分別在文物保護材料、文物分析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並且取得了成果,其中對紙質文物進行RP保護,標本保護新材料使用。
江陰市博物館創辦了學術刊物《江陰文博》,是博物館主辦的學術刊物,至2011年底已發行26期,在文博界具有一定的影響。此外江陰市博物館編輯出版了《江陰文物精華》、《暨陽之光》、《陶白捐贈文物選集》《高城墩考古發掘報告》《祁頭山考古發掘報告》等多種介紹藏品、展覽的圖錄以及專業研究著作。
學術交流
江陰市博物館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早在20世紀80年代未和90年代初,江陰市博物館出土古屍文物遠赴東北瀋陽、湖北武漢、廣西桂林等地展覽,觀眾100萬多次,2009年、2010年、2011年,江陰市博物館的金銀器館藏精品赴常熟、吳江、南京、連雲港、鹽城等進行巡迴展。還有一系列的“名家走進江陰”活動。這些展覽在向社會弘揚和傳播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使江陰市博物館獲得了廣泛的聲譽。
江陰市博物館發揮自身學術優勢,先後赴上海參加了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暨第25屆全體會議,赴常熟參加了的首屆經濟百強縣博物館館長論壇,赴廣西桂林參加了“2010中國桂林·史前文化遺產國際高峰論壇暨中國博物館協會史前遺址博物館專業委員會第八屆研討會”,並向大會提交學術論文。通過外出學習交流,開闊了視野,取得了真經。
考古發掘
考古工作是江陰市博物館的一大特色工作,從1998年花山遺址考古發掘至今,該館先後對高城墩良渚文化遺址、祁頭山馬家浜文化遺址、佘城遺址、青陽悟空寺塔基地宮、青陽南樓崧澤文化遺址、周莊曹家墩春秋土墩墓等古遺址古墓葬進行了科學發掘。
宣傳教育
江陰市博物館通過電視、網路、平面媒體等多種渠道向社會公眾宣傳介紹博物館的大型展覽及重要活動,承擔起對社會的信息傳播和文化教育的職能。
榮譽表彰
2000年5月,江陰市博物館考古發掘的高城墩良渚文化遺址入選“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09年6月10日,江陰市博物館通過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評估定級,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文物保護
2013年5月初,劉氏兄弟故居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陰市博物館建設有溫度恆定的庫房,套用去濕度設備進行環境控制,全年的相對濕度控制在較好的水平:對於環境更加敏感的紙質文物庫房,進行恆溫恆濕的控制,基本上達到有關的文物保護標準。對陳列展廳的文物環境進行調控,對紙質文物全部套用了恆溫恆濕機進行環境調控,針對臨時展覽的要求,也採取不同文物保護措施,滿足不同的文物保護需求。
機構設定
江陰市博物館有職工32人,其中事業在編15人,契約制聘用人員及臨時工17人。已有副研究館員3人及一批從事文博工作的專業人員。
江陰市博物館設定有7個部室。辦公室、陳列宣教部、考古徵集部、保管部、科學技術研究部、故居辦公室、安全保衛部。其主要功能分別如下:
辦公室:負責人事工資,後勤管理,接待工作。
陳列宣教部:負責博物館基本陳列,臨時展覽的策劃、設計和布置,組織接待觀眾和講解工作。
考古徵集部:負責制定和實施考古工作計畫,以及搶救性考古發掘,並負責文物的徵集。
保管部: 負責做好文物藏品的接收、保管、出庫,確保藏品的安全,承擔相應的學術研究任務。
科學技術研究部:負責文博編輯、館藏的標本養護、圖書管理資料查詢。
故居辦公室:負責劉氏陳列館、中醫陳列館正常開放的管理工作。
安全保衛部:負責博物館的安全,消防,內部保衛。
1988年10月—2005年10月,唐漢章。
2005年10月—2013年04月,董錄科。
2013年04月—2019年,陳蓉。
參觀信息
江陰市博物館位於江蘇省江陰市澄江中路128號(海瀾國貿東側天華文化中心內)。
星期一—星期日,9:00—16:30,全天開放,中午不休息,下午四點鐘觀眾停止入場。
免費。
公交
乘坐江陰市9路,18路,28路公交到天華文化中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