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江門港被清朝政府闢為對外通商口岸。
1996年3月,江門港客運碼頭動工興建。
1997年6月13日,江門港客運碼頭建成投入使用。
2018年8月,江門港客運碼頭重新運營,江門港至香港的直航航班恢復通航。
區位環境
位置境域
江門港位於西江下游,地處
珠江三角洲的中西部,緊靠江門高新技術開發區,毗鄰港澳(距離香港特別行政區九十九海里)。
氣候條件
江門港年平均氣溫為22.7℃;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7℃(1989年7月16日);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3℃(1972年2月9日)。
江門港年平均年降水量為2182.5毫米;年最大年降水量為3657.7毫米(1973年);年最小年降水量為1028.1毫米(1977年);年最大24小時降水量為550.7毫米(2003年6月10日)。
江門港一般10月至次年4月份霧天較多,其中3月份年平均2.5天。年平均霧日數9天。
水文特徵
江門港台山港區廣海灣的水文特性是以潮汐表現為主,屬不規則半日潮混合潮港,漲、落潮差大致相等,但最大落潮差大於最大漲潮差。平均漲潮歷時約為5. 25小時,平均落潮歷時約7.8小時。
硬體設施
截至2001年底,江門港客運碼頭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建有碼頭長度133米,泊位3個;查驗綜合大樓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內有大堂、出入境檢查廳、候船室、免稅商場、票務視窗、辦公用房、物業管理、遊艇會、照明會等;港口廣場及綠化面積6.5萬平方米,地下停車庫建築面積8551平方米。
運營情況
主營業務
據2019年7月江門港官網顯示,江門港的主營業務有:貨櫃及件雜貨裝卸服務、貨櫃拆裝櫃服務、散貨拼箱服務貨物倉儲服務、拖車運輸服務、代理報關服務、貨櫃維修服務。
客貨運量
2012年,江門港完成貨物吞吐量突6000萬噸,達到6210.67萬噸,同比增長5.01%;其中: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562.04萬噸,同比增2.11%;完成內貿貨物吞吐量5648.63萬噸,同上增長5.3%;完成貨櫃吞吐量83.28萬TEU,同下降4.82%;完成旅客吞吐量16.63萬人次,同下降16.98%。
2016年,江門港客運量90179人次(香港線、斗門線、澳門線和虎門線);其中船舶客運量香港線62629人次,較上一年減少11480人次,降幅為15.5%。
航班航線
江門港經水路可通
西江、
北江、珠江三角洲各內河港口及香港、深圳等國際大港。
據2019年7月江門國際貨櫃碼頭官網顯示,江門港高沙港區主要航線服務:每日設有江門至香港、周一,三,五設有江門至南沙、周一,三,五設有江門至蛇口及赤灣、周二,四,六設有江門至鹽田。
建設規劃
江門市政府正式印發《江門港總體規劃》(下稱《規劃》),江門港劃分為廣海灣、恩平、新會等三個沿海港區和主城、開平、鶴山、台山等四個內河港區,各港區規劃包括數量不等的作業區。
根據《規劃》,主城港區依託
江海區和
蓬江區,包括外海作業區和江海作業區,主要為江門主城區及周邊的外向型經濟、沿江臨港產業發展提供綜合物流服務,以貨櫃、散貨、件雜貨運輸和旅遊客運運輸為主。由於高沙作業區和外海外貿碼頭已經飽和,已無繼續發展的空間,而其餘碼頭基本為企業專用碼頭,江門市區新增加的運輸需求將主要在江海作業區完成。
價值意義
江門港已成為珠江三角洲最重要的現代化對外貿易港口之一。(江門國際貨櫃碼頭 評)
江門港作為江門市重要的對外視窗,在江門市民心中有著重要位置的碼頭曾為繁榮五邑地區經濟,溝通五邑、港澳及世界各地人員往來發揮了重大作用。(《南方都市報》 評)